光学镜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785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镜片。光学镜片包括:光学部;非光学部,与光学部连接;亲水微结构层,设置在非光学部的表面上,亲水微结构层的远离非光学部的表面形成待涂墨的涂墨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设置有微结构的光学镜片,利用该光学镜片自身结构的改进,可以减少在涂墨过程中,涂墨不均匀且容易溢墨的情况发生。

Optical le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镜片
本技术涉及光学镜头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镜片。
技术介绍
在光学镜头领域,光学镜片包括光学部以及非光学部,非光学部的表面需要进行涂墨工艺以减少非光学部产生杂散光和反射光,从而提升光学镜片的成像品质。同时,涂墨工艺可改善光学镜片的外观。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涂墨或机械涂墨的方式进行涂墨。然而,在手机镜头领域中,所用到的光学镜片尺寸较小,通常为毫米数量级,需要涂墨的区域尺寸会更小。如果在如此小的区域内使用人工进行涂墨,涂墨操作难度较大,且存在极大的生产不稳定性,容易造成产品的合格率下滑。由于每片镜片的尺寸和涂墨区域均会不同,机械涂墨又可能导致涂墨不均匀、溢墨等问题出现,另外,在机械涂墨时,涂墨机器会按照设定的检测工序对光学镜片进行定位并寻找涂墨区域,这样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涂墨的效率。以上也就是说,相关技术中,不管是人工涂墨还是机械涂墨,均未对光学镜片的自身结构进行改进,急需提供一种对光学镜片的自身结构进行优化的新型光学镜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镜片,该技术方案对光学镜片的自身结构进行改进,涂墨过程中可以减少涂墨不均匀且容易溢墨的情况发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镜片,光学镜片包括:光学部;非光学部,与光学部连接;亲水微结构层,设置在非光学部的表面上,亲水微结构层的远离非光学部的表面形成待涂墨的涂墨区域。进一步地,光学镜片还包括设在非光学部的表面的疏水微结构层,疏水微结构层与亲水微结构层间隔设置;或者,疏水微结构层与亲水微结构层相接触,以使疏水微结构层的远离非光学部的表面形成疏水区域。进一步地,光学镜片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疏水微结构层,亲水微结构层位于两个疏水微结构层之间。进一步地,两个疏水微结构层中的一个靠近光学部设置,另一个设置在非光学部的边缘处。进一步地,疏水微结构层为以光学部的中心为中心的环状结构。进一步地,环状结构的宽度尺寸为0.05mm-1mm。进一步地,亲水微结构层包括多个并行排列的第一微结构。进一步地,第一微结构包括弧形凸起或者矩形凸起或者梯形凸起。进一步地,疏水微结构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微结构。进一步地,相邻两个第二微结构之间的间隔为100nm-10000nm;或者,第二微结构为凹槽。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非光学部的表面上设置了亲水微结构层,由于亲水微结构层的亲水性很强,亲水微结构层的表面对墨水的吸附能力较强,同时,利用亲水微结构层能够提高涂墨的均匀性和浸润速度,这样,在对亲水微结构层的表面进行涂墨的过程中,能够减少涂墨不均匀且容易溢墨的问题,便于后续在涂墨区域进行涂墨,从而提高了在非光学部上的涂墨效率,进而保证了光学镜片的成像品质,提高了光学镜片的合格率。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光学镜片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光学镜片的疏水微结构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的光学镜片的亲水微结构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1中的光学镜片的疏水微结构层的基材喷涂光刻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1中的光学镜片的疏水微结构层的基材上的光刻胶曝光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1中的光学镜片的疏水微结构层的基材上的光刻胶显影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1中的光学镜片的疏水微结构层的基材刻蚀后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8示出了图1中的光学镜片的疏水微结构层去除多余光刻胶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光学部;20、非光学部;21、亲水微结构层;211、第一微结构;22、疏水微结构层;221、第二微结构;23、基材;24、光刻胶;25、曝光区域;26、未曝光的区域;27、水分子。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为了减少涂墨过程中涂墨不均匀、容易溢墨的问题,从而提高涂墨效率和产品合格率,本技术及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镜片,该光学镜片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与现有的光学镜片的结构不同。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及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亲水微结构层21是相对于疏水微结构层22而言的,也就是说,亲水微结构层21吸附墨水或者水分子等液体的能力大于疏水微结构层22。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光学镜片包括光学部10、非光学部20和亲水微结构层21。其中,非光学部20与光学部10连接;亲水微结构层21设置在非光学部20的表面上,亲水微结构层21的远离非光学部20的表面形成待涂墨的涂墨区域。根据上述设置,非光学部20的一个表面上设有亲水微结构层21,由于亲水微结构层21的亲水性很强(即亲水微结构层21对水分子27的吸附性很强,亲水微结构层21的表面容易被水润湿),亲水微结构层21的表面对墨水的吸附能力很强,同时,亲水微结构层21也提高了涂墨的均匀性和浸润速度,这样,当直接在亲水微结构层21的至少部分表面进行涂墨时,能够减少涂墨不均匀且容易溢墨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在非光学部20上的涂墨效率,进而保证了光学镜片的成像品质,提高了光学镜片的合格率。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疏水微结构层22与亲水微结构层21相接触,以使疏水微结构层22的远离非光学部20的表面形成疏水区域。上述设置中,由于疏水微结构层22的防水性很强(即疏水微结构层22对水分子27的吸附性较差,疏水微结构层22的表面很难被水润湿),疏水微结构层22对墨水的吸附能力差,使得墨水不粘附在疏水微结构层22的表面上,从而防止墨水从涂墨区域溢出至光学部10区域而影响光学镜片的成像品质,进而保证了光学镜片的成像品质,提高了光学镜片的合格率。当然在附图中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这样布置,即疏水微结构层22与亲水微结构层21间隔设置。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光学镜片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疏水微结构层22,亲水微结构层21位于两个疏水微结构层22之间。根据上述设置,亲水微结构层21位于两个疏水微结构层22之间,即亲水微结构层21表面形成的涂墨区域位于两个疏水微结构层22之间。由于疏水微结构层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片包括:/n光学部(10);/n非光学部(20),与所述光学部(10)连接;/n亲水微结构层(21),设置在所述非光学部(20)的表面上,所述亲水微结构层(21)的远离所述非光学部(20)的表面形成待涂墨的涂墨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片包括:
光学部(10);
非光学部(20),与所述光学部(10)连接;
亲水微结构层(21),设置在所述非光学部(20)的表面上,所述亲水微结构层(21)的远离所述非光学部(20)的表面形成待涂墨的涂墨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片还包括设在所述非光学部(20)的表面的疏水微结构层(22),所述疏水微结构层(22)与所述亲水微结构层(21)间隔设置;或者,所述疏水微结构层(22)与所述亲水微结构层(21)相接触,以使所述疏水微结构层(22)的远离所述非光学部(20)的表面形成疏水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片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疏水微结构层(22),所述亲水微结构层(21)位于两个所述疏水微结构层(2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疏水微结构层(22)中的一个靠近所述光学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春慧戴付建赵烈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