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油吸收式致冷装置,它由吸收式致冷系统和煤油燃烧器组成。燃油燃烧器的烟囱与致冷系统的提升管平行且焊接在一起。烟囱内有一补热板,保证燃烧完全和供热稳定。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油吸收式致冷装置配置成冷藏箱,可在无电或少电的地区域环境中使用,运转正常、稳定。(*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吸着式制冷机。吸收式冷藏箱是加热发生器(加热器)中的致冷剂(氨)使其蒸发提升,在冷凝器的冷却下,气态致冷剂冷凝成液态,流入蒸发器(置于冷藏箱内),蒸发吸热(致冷),然后由吸收器流回贮液罐,致冷剂再从贮液罐流入发生器,进行下一轮循环,达到致冷的效果。吸收式冷藏箱由于没有压缩机,因此无振动,无噪音,使用寿命长。目前市场上的吸收式冷藏箱都采用电加热,因此在无电少电的地区或环境冷藏箱就无法工作。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油的吸收式致冷装置,将其安装在冷藏箱上,只要提供燃油,就能正常工作,起到致冷效果,可以在无电或少电的地区或环境使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燃油吸收式致冷装置,它主要包括贮油罐,发生器(加热器),提升管,冷凝器,蒸发器和吸收器,冷凝器上配有散热片,蒸发器安装在冷藏箱内,在发生器的下方有煤油燃烧器,煤油燃烧器上方有烟囱,烟囱与提升管平行,并焊接在一起,在烟囱内有补热板,补热板可以是扭曲成麻花形的钢板,补热板的作用是使未完全燃烧的煤油进行二次燃烧,同时也达到稳定供热的效果,在提升管和烟囱外包裹有保温材料。煤油燃烧器主要包括一个圆形的燃烧器底盘,燃烧器底盘上有环形油槽,油槽内铺有炉芯,如石棉绳,棉纱或砂粒,以石棉绳效果最好。油槽与供油管相通,供油管上有一个油阀,并与油箱相通,油箱处于高位,因此可以通过供油管不断向油槽供油,并且可以调节油阀控制供油的速度。燃烧器底盘的中心有一个圆洞,圆洞上罩有一个圆形筒的内发火圈,内发火圈的圆顶中心有一个小孔,在油槽的外圈罩有圆筒形的外发火圈,在内、外发火圈的周壁上布满小孔,在外发火圈外,罩有外罩壳,外罩壳为圆筒形,在其顶端有一个倒喇叭口,在外发火圈与外罩壳之间的燃烧器底盘上有多个进气孔,油槽上可以有油槽盖板,油槽盖板上有多个燃烧孔。当打开油阀,油箱中的煤油通过供油管流入油槽,点火,则上升气流使油槽上空的内,外发火圈之间形成负压,空气通过内、外发火圈周壁上的小孔大量进入油槽上空,使煤油得到充分燃烧,由于烟囱和提升管焊接在一起,所以传热效果非常好,使致冷剂汽化、提升、汽化的致冷剂在冷凝器被冷却,冷凝成液态,流入蒸发器,蒸发吸热,达到致冷效果,致冷剂由吸收器流回贮罐,然后进入下轮循环。本技术的致冷装置由于用燃油供热,所以可以在无电的区域或环境使用,特别适合制成野外作业或无电地区使用的冷藏箱。采用本技术的致冷装置,使用寿命长,无振动、无噪音。附图为1个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燃油吸收式致冷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喷火头结构示意图,a为纵剖面图,b为横剖面图。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燃油吸收式致冷装置,如附图所示,它包括贮液罐1、发生器2、提升管3,冷凝器4,蒸发器5和吸收器6,冷凝器4上配有散热片,蒸发器5为盘管式,蒸发器5安装在冷藏箱内,在发生器5的下方有煤油燃烧器7,煤油燃烧器上方有一个直径22mm,长750mm的烟囱8。烟囱8和提升管3平行,并焊接在一起,焊接长度为100mm,在烟囱8的下端内有一块扭曲成麻花形的120×20mm的钢板,以保证煤油燃烧完全和供热稳定。在提升管3和烟囱8外包裹有保温材料。燃烧器7有一个直径为50mm的燃烧器底盘71,燃烧器底盘71上有环形的油槽711,油槽711内铺有石棉绳,油槽711与供油管72相通,供油管72上有油阀73,并与油箱74相连,油箱74处于高位。油槽711有回油管79,在油槽711内供油管72的出口略低于回油管79的进口,当打开油阀73,回油管79开始滴油时,表示油槽711内己充满煤油,可以点火。燃烧器底盘71的中心有一个直径为18mm的圆洞,圆洞上罩有一个圆筒形的内发火圈75,内发火圈75高34mm,圆顶中心有一个直径2mm的小孔,在油槽711的外圈罩有直径为41mm的外发火圈76,外发火圈76高35mm,在内、外发火圈的周壁上布满1mm的小孔。在外发火圈外,罩有外罩壳77。外罩壳77为圆筒形,直径50mm,直筒高41mm,上端倒喇叭口高4mm,在外发火圈76与外罩壳77之间的燃烧器底盘71上有6个进气孔712;在油槽711上有油槽盖板78,油槽盖板78上有6个燃烧孔781;燃烧孔781直径为2mm。油槽74高250mm,长和宽为100mm,有加油孔,加油孔内有加油滤网,加油滤网为200目的铜网,供油口直径22mm有螺母与供油管72相连,在供油口上有供油滤网,供油滤网为细孔海绵。油箱74有油位指示器,当油箱用透明材料制作时,可以无需油位指示器。该燃油吸收式致冷装置安装在冷藏箱上,冷藏箱可以在无电情况下使用,且使用寿命长,无振动、无噪音。冷藏箱内可达到国家标准的冷藏温度0~7℃。权利要求1.一种燃油吸收式致冷装置,它主要包括贮液罐(1),发生器(2),提升管(3),冷凝器(4),蒸发器(5)和吸收器(6),其特征是在发生器(2)的下方有煤油燃烧器(7),煤油燃烧器(7)上方有烟囱(8),烟囱(8)与提升管(3)平行,并焊接在一起,在烟囱(8)内有补热板(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冷装置,其特征是煤油燃烧器(7)主要包括一个圆形的燃烧器底盘(71),燃烧器底盘(71)上有环形油槽(711),油槽(711)内铺有炉芯,油槽(711)与供油管(72)相通,供油管(72)上有一个油阀(73),并与油箱(74)相连,燃烧器底盘(71)的中心有一个圆洞,圆洞上罩有一个圆形的内发火圈(75),内发火圈(75)的圆顶中心有一个小孔,在油槽(711)的外圈罩有圆筒形的外发火圈(76),在内发火圈(75)和外发火圈(76的)周壁上布满小孔,在外发火圈(76)外,罩有外罩壳(77),外罩壳(77)为圆筒形,在其顶端有一倒喇叭口,在外发火圈(76)与外罩壳(77)之间的燃烧器底盘(71)上有多个进气孔(7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冷装置,其特征是补热板(9)为扭曲成麻花形的钢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冷装置,其特征是油槽(711)上有油槽盖板(78),油槽盖板(78)上有多个燃烧孔(781)。专利摘要一种燃油吸收式致冷装置,它由吸收式致冷系统和煤油燃烧器组成。煤油燃烧器的烟囱与致冷系统的提升管平行且焊接在一起。烟囱内有一补热板,保证燃烧完全和供热稳定。用本技术的油吸收式致冷装置配置成冷藏箱,可在无电或少电的地区域环境中使用,运转正常、稳定。文档编号F25B15/00GK2327958SQ9822609公开日1999年7月7日 申请日期1998年3月4日 优先权日1998年3月4日专利技术者张庆铮 申请人:张庆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油吸收式致冷装置,它主要包括贮液罐(1),发生器(2),提升管(3),冷凝器(4),蒸发器(5)和吸收器(6),其特征是在发生器(2)的下方有煤油燃烧器(7),煤油燃烧器(7)上方有烟囱(8),烟囱(8)与提升管(3)平行,并焊接在一起,在烟囱(8)内有补热板(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铮,
申请(专利权)人:张庆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