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腔穿刺精确定位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7284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胸腔穿刺精确定位固定装置,主体结构包括固定基座、矢状位标志线、冠状位刻度线、长条孔、滑道、球体通孔、球形角度固定器、穿刺针固定管、角度固定器底座、空心外管针、空心外管针底座、内芯针安全阀、内芯针、内芯针助推端,固定基座的宽度方向的两个边上均设置有矢状位标志线,长度方向的一条边上设置有冠状位刻度线,长条孔两侧长边边缘有凸出固定基座的滑道,球体外表面的纬度方向上设置有角度线,球型凹槽的直径与球形角度固定器的球体外径过盈配合;提高穿刺精确度,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生工作强度,减少医患的放射损害,其整体结构设计简单巧妙,原理科学,安全可靠,应用环境友好。

A precise positioning and fixing device for thoracente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腔穿刺精确定位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涉及一种胸腔穿刺精确定位固定装置,特别是一种带有标尺、可调节和固定针管位置和角度的穿刺定位装置,尤其适用于小面积靶点穿刺定位的装置。
技术介绍
:肺小结节等胸腔疾病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前,需要先找准病灶靶点,然后再进行手术治疗,确定的病灶靶点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手术过程的难易和成功率;目前,确定病灶靶点的常用方法为CT引导下的穿刺针定位或者是放置弹簧圈等,体表标定穿刺点和穿刺过程都必须在CT室内进行,观察穿刺针是否到达病灶位置,若未进入病灶区域,再根据CT中两者的位置对病人进行穿刺修正,如此反复操作直到穿刺针进入病灶区域,然后进行后续手术;在这个确定靶点过程中,医生和患者都暴露于放射线之下,造成放射损害;人工手持穿刺针操作,穿刺难度大、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大、定位准确性也不高;穿刺后需要将身上插着金属穿刺针的患者从CT室转运到手术室,此过程由于距离较远,转运时间长,易造成穿刺针移位、脱落等,风险较高,且患者为局部麻醉,转运过程中很痛苦;确定靶点过程繁琐,尤其对于小面积靶点定位更不容易确定,且容易造成手术创伤面积大的问题,手术操作成功率和工作效率低下,易产生出血、异物残留等并发症;目前的穿刺操作在对病人局部麻醉后进行,病人易紧张和恐惧,影响穿刺效果。因此,寻求设计一种胸腔穿刺精确定位固定装置,固定穿刺针,辅助医护人员进行穿刺操作,提高病灶靶点的穿刺准确性和手术的成功率,提高诊疗效率,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生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设计一种胸腔穿刺精确定位固定装置,以解决手持针管穿刺难、定位准确性不高的问题,解决穿刺与手术时间间隔时间长、过程繁琐的问题,解决小面积靶点定位不准确易造成手术创伤面积大、手术失败的问题,克服现有穿刺方法易产生术后并发症的弊端,降低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及放射暴露,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工作效率。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胸腔穿刺精确定位固定装置的主体结构包括:固定基座、矢状位标志线、冠状位刻度线、长条孔、滑道、球体通孔、球形角度固定器、穿刺针固定管、角度固定器底座、空心外管针、空心外管针底座、内芯针安全阀、内芯针、内芯针助推端;固定基座为医用软体塑料材质的矩形体结构,厚度为1~3mm,长度为50~200mm,宽度为20~30mm,固定基座背面设置有医用胶体,可平整地随人体生理角度自然弯曲并粘贴在患者胸部皮肤上;固定基座的宽度方向的两个边上均设置有矢状位标志线,可以根据需要就近选择一条矢状位标志线使用,长度方向的一条边上设置有冠状位刻度线,刻度线标记范围为0~200mm;固定基座的正中央与长边平行设置有长条孔,长条孔为通孔,长度为45~145mm,宽度为3~10mm;长条孔两侧长边边缘有凸出固定基座的滑道,滑道高度为2~5mm,滑道与固定基座为一体结构,且材质相同,能随人体生理角度自然弯曲;球形角度固定器为球体结构,直径为4~15mm,球体上设置有中心轴过球心的球体通孔,球体通孔直径为1~3mm,球体外表面以球体通孔的中心轴为轴线的纬度方向上设置有角度线;长度为20~50mm的穿刺针固定管的外径与球体通孔直径相同,穿刺针固定管穿入球体通孔内并固定在球形角度固定器上;角度固定器底座为卡在滑道上的带有球型凹槽的正方体,球型凹槽的直径与球形角度固定器的球体外径过盈配合,使用较大旋转力度才能转动球形角度固定器,不用力旋转时,球形角度固定器相对球型凹槽固定不动,角度固定器底座的球型凹槽底部正中央开设有通孔,通孔直径能使球形角度固定器的一部分穿过,球形角度固定器的球型外轮廓的下底端距离固定基座的下底面距离为1~2mm,使穿刺针顺利穿刺;空心外管针为硬质医用透明塑料材质的空心管结构,空心外管针的管身标记有刻度,便于确认穿刺的深度,空心外管针的前端部为针尖结构,便于穿刺,后端部固定设置有空心外管针底座,便于推动空心外管针进行穿刺,空心外管针底座的中央设置有通孔与空心外管针的内孔相通;置于空心外管针内的内芯针的一端为三爪倒刺结构,以便固定于组织内,内芯针的另一端为内芯针助推端,为凸台结构,便于按压推动内芯针进针;空心外管针底座上设置有可以开启和扣合的内芯针安全阀,用于固定内芯针并保护内孔不受污染,内芯针安全阀的两端分别扣在空心外管针底座的凸台和内芯针助推端的凸台上,将空心外管针和内芯针固定在一起;内芯针的长度比空心外管针的长度长出一个内芯针安全阀的长度。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以肋间数为横轴,分别以体表胸骨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肩胛线、后正中线七条体表标志线为纵轴;根据胸部CT扫描图像分析扫描数据,取病灶靶点最大切面图像,确定与最大切面图像相近的肋间数和体表标志线,然后以此肋间数为穿刺肋间数,测量病灶靶点最大切面图像穿刺位置与最接近体表标志线的平行距离,以确定体表穿刺点;在病灶靶点最大切面图像上确定穿刺角度,测量体表穿刺点与靶点的距离作为穿刺进针深度;将本装置的矢状位标志线对准最接近的体表标志线,本装置的冠状位刻度线对准最接近的肋间数,将本装置粘在患者胸部体表,滑动角度固定器底座的位置,当角度固定器底座的中心相对于矢状位标志线的距离达到病灶靶点最大切面图像穿刺位置与最接近体表标志线的平行距离时,停止滑动;转动球形角度固定器,当在角度固定器底座的上端面处露出适用的角度时,停止转动球形角度固定器;将带有内芯针的空心外管针穿过穿刺针固定管并与患者皮肤表面接触,记下空心外管针的刻度线数值,按住空心外管针底座和内芯针安全阀并沿穿刺针固定管推动,当空心外管针穿刺进针深度达到测量的体表穿刺点与靶点的距离时,停止进针;取下内芯针安全阀,推动内芯针助推端,将内芯针推入体内,当内芯针助推端接触到空心外管针底座时,停止推动,剪掉内芯针助推端,将空心外管针抽出,同时内芯针留在患者体内,穿刺完成,进入下一步手术操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精确确定定位点及穿刺角度,固定穿刺针,降低操作难度,减少整个手术的操作时间,提高诊疗效率;提高穿刺精确度,提高病灶靶点的穿刺准确性和手术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生工作强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减少医患的放射损害,降低穿刺术风险;其整体结构设计简单巧妙,原理科学,安全可靠,通用性好,便于操作和普及,应用环境友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球形角度固定器处的剖面结构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空心外管针和内芯针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涉及的胸腔穿刺精确定位固定装置,其主体结构包括:固定基座1、矢状位标志线2、冠状位刻度线3、长条孔4、滑道5、球体通孔6、球形角度固定器7、穿刺针固定管8、角度固定器底座9、空心外管针10、空心外管针底座11、内芯针安全阀12、内芯针13、内芯针助推端14;固定基座1为医用软体塑料材质的矩形体结构,厚度为1~3mm,长度为50~200mm,宽度为20~30mm,固定基座1背面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胸腔穿刺精确定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包括固定基座、矢状位标志线、冠状位刻度线、长条孔、滑道、球体通孔、球形角度固定器、穿刺针固定管、角度固定器底座、空心外管针、空心外管针底座、内芯针安全阀、内芯针、内芯针助推端;固定基座为医用软体塑料材质的矩形体结构,厚度为1~3mm,长度为50~200mm,宽度为20~30mm,固定基座背面设置有医用胶体,可平整地随人体生理角度自然弯曲并粘贴在患者胸部皮肤上;固定基座的宽度方向的两个边上均设置有矢状位标志线,长度方向的一条边上设置有冠状位刻度线,刻度线标记范围为0~200mm;固定基座的正中央与长边平行设置有长条孔,长条孔为通孔,长度为45~145mm,宽度为3~10mm;长条孔两侧长边边缘有凸出固定基座的滑道,滑道高度为2~5mm,滑道与固定基座为一体结构,且材质相同,能随人体生理角度自然弯曲;球形角度固定器为球体结构,直径为4~15mm,球体上设置有中心轴过球心的球体通孔,球体通孔直径为1~3mm,球体外表面以球体通孔的中心轴为轴线的纬度方向上设置有角度线;长度为20~50mm的穿刺针固定管的外径与球体通孔直径相同,穿刺针固定管穿入球体通孔内并固定在球形角度固定器上;角度固定器底座为卡在滑道上的带有球型凹槽的正方体,球型凹槽的直径与球形角度固定器的球体外径过盈配合,角度固定器底座的球型凹槽底部正中央开设有通孔,球形角度固定器的球型外轮廓的下底端距离固定基座的下底面距离为1~2mm,使穿刺针顺利穿刺;空心外管针为硬质医用透明塑料材质的空心管结构,空心外管针的管身标记有刻度,空心外管针的前端部为针尖结构,后端部固定设置有空心外管针底座,空心外管针底座的中央设置有通孔与空心外管针的内孔相通;置于空心外管针内的内芯针的一端为三爪倒刺结构,内芯针的另一端为内芯针助推端,为凸台结构;空心外管针底座上设置有可以开启和扣合的内芯针安全阀,内芯针安全阀的两端分别扣在空心外管针底座的凸台和内芯针助推端的凸台上,将空心外管针和内芯针固定在一起;内芯针的长度比空心外管针的长度长出一个内芯针安全阀的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腔穿刺精确定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包括固定基座、矢状位标志线、冠状位刻度线、长条孔、滑道、球体通孔、球形角度固定器、穿刺针固定管、角度固定器底座、空心外管针、空心外管针底座、内芯针安全阀、内芯针、内芯针助推端;固定基座为医用软体塑料材质的矩形体结构,厚度为1~3mm,长度为50~200mm,宽度为20~30mm,固定基座背面设置有医用胶体,可平整地随人体生理角度自然弯曲并粘贴在患者胸部皮肤上;固定基座的宽度方向的两个边上均设置有矢状位标志线,长度方向的一条边上设置有冠状位刻度线,刻度线标记范围为0~200mm;固定基座的正中央与长边平行设置有长条孔,长条孔为通孔,长度为45~145mm,宽度为3~10mm;长条孔两侧长边边缘有凸出固定基座的滑道,滑道高度为2~5mm,滑道与固定基座为一体结构,且材质相同,能随人体生理角度自然弯曲;球形角度固定器为球体结构,直径为4~15mm,球体上设置有中心轴过球心的球体通孔,球体通孔直径为1~3mm,球体外表面以球体通孔的中心轴为轴线的纬度方向上设置有角度线;长度为20~50mm的穿刺针固定管的外径与球体通孔直径相同,穿刺针固定管穿入球体通孔内并固定在球形角度固定器上;角度固定器底座为卡在滑道上的带有球型凹槽的正方体,球型凹槽的直径与球形角度固定器的球体外径过盈配合,角度固定器底座的球型凹槽底部正中央开设有通孔,球形角度固定器的球型外轮廓的下底端距离固定基座的下底面距离为1~2mm,使穿刺针顺利穿刺;空心外管针为硬质医用透明塑料材质的空心管结构,空心外管针的管身标记有刻度,空心外管针的前端部为针尖结构,后端部固定设置有空心外管针底座,空心外管针底座的中央设置有通孔与空心外管针的内孔相通;置于空心外管针内的内芯针的一端为三爪倒刺结构,内芯针的另一端为内芯针助推端,为凸台结构;空心外管针底座上设置有可以开启和扣合的内芯针安全阀,内芯针安全阀的两端分别扣在空心外管针底座的凸台和内芯针助推端的凸台上,将空心外管针和内芯针固定在一起;内芯针的长度比空心外管针的长度长出一个内芯针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大海孙晓矫文捷邓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