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精确定位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7256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精确定位辅助装置,包括核磁共振扫描仪和3D打印机,3D打印机的外置电脑与核磁共振扫描仪的图像输出端口连接,安装槽内安装有安装板,立板的上端一拐角上开设有透光定位孔,位于核磁共振扫描仪的内壁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激光发射器和激光信号接收器;条形凹槽的内底部上设置有刻度,半螺纹孔的内部设置有可以与外螺纹部螺纹连接的内螺纹部,定位调节杆的一端还固定安装有接触头。本发明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人体的单一部位,可以任意适用于人体的各个部位进行准确定位,适用性广;在打印时直接以原先用于扫描的定位机构,进行3D打印的支撑结构,定位点以及支撑点较多,便于实现快速打印操作,效率更高。

An auxiliary device for precise location of MR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精确定位辅助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核磁共振检查
,具体涉及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精确定位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核磁共振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依据所释放的能量在物质内部不同结构环境中不同的衰减,通过外加梯度磁场检测所发射出的电磁波,即可得知构成这一物体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据此可以绘制成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的最新医学影像新技术,对脑、甲状腺、肝、胆、脾、肾、胰、肾上腺、子宫、卵巢、前列腺等实质器官以及心脏和大血管有绝佳的诊断功能。与其他辅助检查手段相比,核磁共振具有成像参数多、扫描速度快、组织分辨率高和图像更清晰等优点,可帮助医生“看见”不易察觉的早期病变,目前已经成为肿瘤、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早期筛查的利器。核磁共振对颅脑、脊髓等疾病是目前最有效的影像诊断方法,不仅可以早期发现肿瘤、脑梗塞、脑出血、脑脓肿、脑囊虫症及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还能确定脑积水的种类及原因等。而针对危害中国女性生命健康的第一大妇科疾患—乳腺癌,通过核磁共振精准筛查,可以帮助发现乳腺癌早期病灶;而针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人群,可以通过对头部及心脏等部位的核磁检查,在身体健康尚未发出红灯警讯前,早期发现心脏病、脑梗等高风险疾病隐患。此外,核磁共振还可进行腹部及盆腔的检查,如肝脏、胆囊、胰腺、子宫等均可进行检查,腹部大血管及四肢血管成像可以明确诊断真性、假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及四肢血管的各种病变。核磁共振对各类关节组织病变诊断非常精细,对骨髓、骨的无菌性坏死十分敏感。由于核磁共振是磁场成像,没有放射性,所以对人体无害,是非常安全的。然而核磁共振在检查时,仅仅利用成像方式,无法准确形状的判断患者患病部位的具体状况,尤其在做手术时,无法准确把握患病部位的大小以及具体位置。而现有的利用3D打印进行体现的方式过于繁杂,不易操作,且定位不准确。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精确定位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精确定位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精确定位辅助装置,包括核磁共振扫描仪和3D打印机,所述3D打印机的外置电脑与核磁共振扫描仪的图像输出端口连接,所述核磁共振扫描仪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有可以伸入到核磁共振扫描仪扫描腔内部的移动床板,所述移动床板的一端上部表面开设有安装槽,该安装槽内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部表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立板,所述立板的上端一拐角上开设有透光定位孔,位于核磁共振扫描仪扫描腔的内壁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相对设置的激光发射器和激光信号接收器,且激光发射器与激光信号接收器和透光定位孔位于水平同一高度上;两组所述立板的侧面均开设有对齐设置的半螺纹孔,且半螺纹孔的内部安装有定位调节杆,所述定位调节杆的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部以及光滑部,所述光滑部上开设有内陷的条形凹槽,且该条形凹槽的内底部上设置有刻度,所述半螺纹孔的内部设置有可以与外螺纹部螺纹连接的内螺纹部,所述定位调节杆的一端还固定安装有接触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将患者需要检查的部位放在安装板上,通过操作定位调节杆夹住患者的检查部位,仅仅保持接触即可,无需过于夹紧,然后记录各个定位调节杆上位于立板外侧的指示刻度,然后将患者移动到核磁共振扫描仪中,然后在移动过程中,扫描仪上用于指示激光信号接收器信号中断又连通的定位节点上后,对患者进行扫描,扫描完成后,数据输入到3D打印机上,然后将安装板拆下,并将定位调节杆上的各个刻度调整到患者检测时的刻度上,然后依照接触头为定位点以及支撑点,对患者部位进行3D打印操作。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呈设置为矩形,所述安装槽的内底部四个角上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安装板通过与螺纹孔相匹配的内六角螺栓固定安装在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板的厚度与安装槽的深度相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与安装槽配合方便,便于拆装,且在安装板安装好后,表面与移动床板平行,使用方便。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上表面的四个拐角上均开设有弧形缺口,且弧形缺口的底部表面上均开设有便于内六角螺栓安装的沉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缺口以及沉头孔设计,避免螺栓的上端凸出,且弧形缺口便于后序与3D打印机上打印平台的定位配合。进一步的,所述3D打印机的内部设置有打印平台,所述打印平台的一端上表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悬空设置的弧形结构的且可以与所述弧形缺口定位配合的限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3D打印机在打印时,利用限位块与弧形缺口的配合,定位快速准确,且定位后基本不需其他固定,使用方便。进一步的,所述外螺纹部和光滑部均交错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外螺纹部设置为同一完整外螺纹的两个局部分割部分,所述半螺纹孔的内部设置有两组可以与外螺纹部相配合的内螺纹部,且两组内螺纹部为同一完整内螺纹的两个局部分割部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调节杆在使用时,只需要旋转90°即可以实现固定和放松,且在放松时,不影响定位调节杆的前后推拉,便于进行定位调节。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调节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弯曲把手部,所述弯曲把手部与定位调节杆设置为一体结构,且弯曲把手部与定位调节杆的一端呈垂直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弯曲把手部便于定位调节杆的旋转以及推拉使用。进一步的,所述半螺纹孔以及定位调节杆均设置有六组,且六组定位调节杆上具有接触头的一端设置在两组立板的内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组定位调节杆可以安装多个接触头,使得定位以及接触点数据更多,便于准确定位,且在打印时,可以有更多的支撑点进行选择。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调节杆的一端设置有插接头,所述接触头上固定连接有与插接头配合安装的套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触头通过插接的方式进行安装,拆装方便。进一步的,所述插接头的表面设置有横纹,所述插接头与套筒的内径过盈插接配合,且套筒设置为塑料套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横纹的设计,防止套筒前后松动,在使用较大的力的情况下,横纹不影响套筒的旋转运动。进一步的,所述接触头设置为可以进行打印支撑以及定位的陶瓷结构或塑料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触头为一次性用品,可以直接参与打印,无交叉感染,且充当支撑点,便于准确定位打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精确定位辅助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不局限于人体的单一部位,可以任意适用于人体的各个部位进行准确定位,适用性广,使用方便;2.在进行定位时,根据定位调节杆的数据显示,可以进行记录登记,便于后序保留数据,同时在进行建模后,直接以原先用于扫描的定位机构,进行3D打印的支撑结构,定位点以及支撑点较多,便于实现快速打印操作,比之现有技术,节约建模定位的时间,效率更高;3.操作简单,易于上手,降低了在岗护士的工作量,简便了工作流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精确定位辅助装置,包括核磁共振扫描仪(1)和3D打印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机(10)的外置电脑与核磁共振扫描仪(1)的图像输出端口连接,所述核磁共振扫描仪(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底座(2),所述底座(2)上安装有可以伸入到核磁共振扫描仪(1)扫描腔内部的移动床板(3),所述移动床板(3)的一端上部表面开设有安装槽(4),该安装槽(4)内安装有安装板(6);/n所述安装板(6)的上部表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立板(11),所述立板(11)的上端一拐角上开设有透光定位孔(13),位于核磁共振扫描仪(1)扫描腔的内壁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相对设置的激光发射器(26)和激光信号接收器(27),且激光发射器(26)与激光信号接收器(27)和透光定位孔(13)位于水平同一高度上;/n两组所述立板(11)的侧面均开设有对齐设置的半螺纹孔(12),且半螺纹孔(12)的内部安装有定位调节杆(14),所述定位调节杆(14)的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部(15)以及光滑部(23),所述光滑部(23)上开设有内陷的条形凹槽(16),且该条形凹槽(16)的内底部上设置有刻度(20),所述半螺纹孔(12)的内部设置有可以与外螺纹部(15)螺纹连接的内螺纹部(22),所述定位调节杆(14)的一端还固定安装有接触头(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精确定位辅助装置,包括核磁共振扫描仪(1)和3D打印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机(10)的外置电脑与核磁共振扫描仪(1)的图像输出端口连接,所述核磁共振扫描仪(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底座(2),所述底座(2)上安装有可以伸入到核磁共振扫描仪(1)扫描腔内部的移动床板(3),所述移动床板(3)的一端上部表面开设有安装槽(4),该安装槽(4)内安装有安装板(6);
所述安装板(6)的上部表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立板(11),所述立板(11)的上端一拐角上开设有透光定位孔(13),位于核磁共振扫描仪(1)扫描腔的内壁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相对设置的激光发射器(26)和激光信号接收器(27),且激光发射器(26)与激光信号接收器(27)和透光定位孔(13)位于水平同一高度上;
两组所述立板(11)的侧面均开设有对齐设置的半螺纹孔(12),且半螺纹孔(12)的内部安装有定位调节杆(14),所述定位调节杆(14)的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部(15)以及光滑部(23),所述光滑部(23)上开设有内陷的条形凹槽(16),且该条形凹槽(16)的内底部上设置有刻度(20),所述半螺纹孔(12)的内部设置有可以与外螺纹部(15)螺纹连接的内螺纹部(22),所述定位调节杆(14)的一端还固定安装有接触头(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精确定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4)呈设置为矩形,所述安装槽(4)的内底部四个角上均开设有螺纹孔(5),所述安装板(6)通过与螺纹孔(5)相匹配的内六角螺栓(9)固定安装在安装槽(4)内,所述安装板(6)的厚度与安装槽(4)的深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精确定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6)上表面的四个拐角上均开设有弧形缺口(7),且弧形缺口(7)的底部表面上均开设有便于内六角螺栓(9)安装的沉头孔(8)。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涌钱李敏达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