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板结构的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7172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藤板结构的组装方法,涉及藤制品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放平上藤片,上藤片由藤条编制而成,各个藤条的两端均具有凸节,上藤片包括主体部和翻转部;将框架放置于主体部上,框架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正对上藤片,框架开设有开口与第二端面相通的外围环槽;弯折翻转部,使得翻转部包围框架的边缘;将压架包围翻转部,然后嵌入外围环槽内,并使得凸节在压架的作用下保持在外围环槽内。该组装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且得到的藤板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牢固可靠及成品强度高的优点,还由于藤板结构的简便性,也为后续采用机器来对藤板结构进行安装固定提供有利基础,从而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Assembly method of rattan plat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藤板结构的组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藤制品
,尤其涉及一种藤板结构的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在制造家具和其他家用制品的时候,出于对环保、健康、美观等方面的考虑,越来越多的采用藤条制品,比如沙发、储物柜、椅子、凳子及桌子等。现有的藤条制品具有人工编制和机器编制两种。其中人工编制不仅需要工人具有一定的藤条编制技能,还耗时耗力,且生产成本很高;机器编制只能编制平面的藤条结构,然后通过缝制的方式进一步制成藤条制品,但也具有成品强度低、在缝线断裂后散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藤板结构的组装方法,该组装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且通过该方法得到的藤板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牢固可靠及成品强度高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藤板结构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放平上藤片,所述上藤片由藤条编制而成,各个藤条的两端均具有凸节,所述上藤片包括主体部和翻转部;将框架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所述框架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正对所述上藤片,所述框架开设有开口与第二端面相通的外围环槽;弯折所述翻转部,使得所述翻转部包围所述框架的边缘;将压架包围所述翻转部,然后嵌入所述外围环槽内,并使得所述凸节在所述压架的作用下保持在所述外围环槽内。进一步地,弯折所述翻转部,包括以下步骤:朝向所述框架移动各个辅助板,使得所述翻转部抵接于对应的辅助板和所述框架之间,所述辅助板沿所述框架周向分布。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板朝向所述框架的面记为导向面,所述导向面远离所述第一端面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二端面弯曲,以使得弯折后的翻转部的边沿超出所述导向面并朝向所述外围环槽弯曲。进一步地,将所述导向面的最大弯曲距离记为D,将所述翻转部的厚度记为L1,将与所述导向面对应的框架外侧壁、与所述导向面对应的外围环槽外侧壁之间的厚度记为L2,且D<2*L1+L2。进一步地,所述凸节具有与所述外围环槽的对应侧壁相抵的A侧面,所述外围环槽的对应侧壁与所述A侧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15°。进一步地,所述凸节具有与所述压架顶面相抵的B侧面,且所处A侧面与所述B侧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80°~100°。进一步地,所述压架的底面与所述第二端面平齐;所述凸节与所述外围环槽的底面相抵。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外围环槽内的翻转部均与所述压架过盈配合。进一步地,还包括以下步骤:利用限位件固定所述框架和所述压架;所述限位件包括螺丝,所述螺丝与所述压架、所述框架螺纹连接,且所述压架位于所述框架和所述螺丝的螺帽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框架至少具有一个子空间,所述组装方法还包括封闭相应的子空间,其包括以下步骤:将下藤片铺设于待封闭的子空间,所述下藤片正对所述第二端面,所述框架开设有开口与第二端面相通且沿待封闭的子空间周向设置的内围环槽;当所述压架与内架相连时,则在所述压架嵌入所述外围环槽内的同时,所述内架带动所述下藤片的边沿嵌入所述内围环槽,并使得下藤片的边沿在所述内架的作用下保持在所述内围环槽内;当所述压架与内架断开时,则利用所述内架带动所述下藤片的边沿嵌入所述内围环槽,并使得下藤片的边沿在所述内架的作用下保持在所述内围环槽内。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该方法的操作简单,不仅适用于人工编制,还适用于机器编制。(2)通过压架将翻转部的边沿(即凸节)限制于外围环槽内,即可实现上藤片与框架的连接,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的优点,且在此过程中,未对藤条进行破坏,从而提高了成品的强度;(3)由于下藤片稳定的连接于框架上,从而为后续采用机器来进行安装固定提供了有利基础,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所示组装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实施例一所示藤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实施例一所示完成步骤S3后,辅助板、框架和上藤片的连接关系图;图5为图4中A部的放大图;图6为实施例三所示步骤S5的流程图;图7为实施例三所示藤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框架;101、第一端面;102、第二端面;20、压架;30、上藤片;301、藤条;302、凸节;3021、A侧面;3022、B侧面;40、下藤片;50、辅助板;501、导向面;60、内架;70、限位件;80、外围环槽;90、半环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藤板结构的组装方法,其具有操作简单、适用于人工编制及适用于机器编制的优点。参照图1、图2及图3所示,该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放平上藤片30。值得说明的是,该上藤片30由藤条301编制而成,且藤条301的两端均具有凸节302,凸节302的截面面积大于藤条301的截面面积。值得说明的是,凸节302沿该上藤片30周向分布;该藤条301可以但不限于为天然藤条301、塑料藤条301,其编制方法可以不限于为人工编制、机器编制。该上藤片30优选采用塑料藤条301经由机器编制得到,从而该上藤片30的生产具有耗时短、效率高的优点。将上藤片30分为主体部和翻转部,其中主体部的面积与框架10外围的形状、面积相同,翻转部的边沿为各个藤条301的端部。步骤S2、将框架10放置于主体部上。值得说明的是,上藤片30的边沿能够包围该框架10。该框架10可以呈一体的环形设置,也可以包含多条分离的杆体,只要与凸节302的位置能够对应即可。但优选为采用图2所示呈一体环形设置框架10。框架10具有第一端面101和第二端面102。其中,框架10开设有外围环槽80,该外围环槽80的开口与第二端面102平齐,该外围环槽80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只要与凸节302的位置对应即可。值得说明的是,框架10优选为一个,外围环槽80也优选为一个且首尾相接,以具有便于组装该藤板结构的优点。步骤S3、弯折翻转部。具体地,限制框架10和主体部的位置,然后朝向框架10弯折翻转部,最好使得翻转部与框架10相抵,此时第二端面102位于第一端面101和各个凸节302之间。步骤S4、将压架20包围翻转部,然后嵌入外围环槽80内,并使得凸节302在压架20的作用下保持在外围环槽80内。具体地,由于压架20沿外围环槽80周向设置,从而该压架20形成有环口,然后可以将凸节302沿外围环槽80的开口方向穿过该环口,也可以将凸节302朝向外围环槽80的开口方向绕过该环口,以使得压架20包围翻转部。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压架20嵌入外围环槽80,从而优选将凸节302沿外围环槽80的开口方向穿过该环口。在压架20包围翻转部之后,将压架20朝向外围环槽80带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藤板结构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放平上藤片,所述上藤片由藤条编制而成,各个藤条的两端均具有凸节,所述上藤片包括主体部和翻转部;/n将框架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所述框架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正对所述上藤片,所述框架开设有开口与第二端面相通的外围环槽;/n弯折所述翻转部,使得所述翻转部包围所述框架的边缘;/n将压架包围所述翻转部,然后嵌入所述外围环槽内,并使得所述凸节在所述压架的作用下保持在所述外围环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藤板结构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放平上藤片,所述上藤片由藤条编制而成,各个藤条的两端均具有凸节,所述上藤片包括主体部和翻转部;
将框架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所述框架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正对所述上藤片,所述框架开设有开口与第二端面相通的外围环槽;
弯折所述翻转部,使得所述翻转部包围所述框架的边缘;
将压架包围所述翻转部,然后嵌入所述外围环槽内,并使得所述凸节在所述压架的作用下保持在所述外围环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藤板结构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弯折所述翻转部,包括以下步骤:朝向所述框架移动各个辅助板,使得所述翻转部抵接于对应的辅助板和所述框架之间,所述辅助板沿所述框架周向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藤板结构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板朝向所述框架的面记为导向面,所述导向面远离所述第一端面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二端面弯曲,以使得弯折后的翻转部的边沿超出所述导向面并朝向所述外围环槽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藤板结构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导向面的最大弯曲距离记为D,将所述翻转部的厚度记为L1,将与所述导向面对应的框架外侧壁、与所述导向面对应的外围环槽外侧壁之间的厚度记为L2,且D<2*L1+L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藤板结构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节具有与所述外围环槽的对应侧壁相抵的A侧面,所述外围环槽的对应侧壁与所述A侧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广
申请(专利权)人:永康市顶泰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