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管路温湿度监测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71716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呼吸机管路温湿度监测控制系统,采集端电路和控制端电路;采集端电路包括:温湿度采集模块、第二单片机芯片U1、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一电源模块;控制端电路包括: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第二单片机芯片、LCD显示模块、温湿度控制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通过温湿度采集模块对呼吸机温湿度的进行采集,第一单片机芯片进行处理并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到第二单片机芯片进行处理,温度控制模块对温湿度进行控制,实现温湿度的调节,不受环境条件制约、灵敏度高、容易扩展、维修方便,提升了呼吸机病人的康复治疗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于检测控制呼吸机温湿度。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of ventilator pipe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呼吸机管路温湿度监测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呼吸机管路温湿度监测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呼吸机病人回路的温湿度控制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温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呼吸道病患的恢复造成影响。在医疗方面,关于对呼吸机病人回路的温湿度的控制方面的技术较少,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传统的呼吸机病人回路温湿度是通过外置简易的温湿度发生器来实现,使用湿化器加入蒸馏水进行档位控制,缺点多,比如温湿度监测灵敏度低、反应慢、冷凝水多,使用有线温度探头容易断裂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呼吸机管路温湿度监测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呼吸机管路温湿度监测控制系统,包括:采集端电路和控制端电路;所述采集端电路包括:温湿度采集模块、第一单片机芯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一电源模块;所述控制端电路包括: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第二单片机芯片、LCD显示模块、温湿度控制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呼吸机的温湿度数据;所述第一单片机芯片连接并控制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接收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得到温湿度信号;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单片机芯片连接,接收所述第一单片机芯片的温湿度信号;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用于连接并给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和所述第一单片机芯片供电;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并与接收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温湿度信号;所述第二单片机芯片接收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的温湿度信号并进行处理;所述LCD显示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单片机芯片的温湿度信息并显示;所述温湿度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芯片并根据所述第二单片机芯片发送的温湿度信息分别对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所述温湿度控制模块包括:雾化片,用于调节湿度;加热丝,用于调节温度;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用于连接并给所述第二单片机芯片、所述LCD显示模块、所述温湿度控制模块和所述温湿度报警模块供电。通过温湿度采集模块对呼吸机温湿度的进行采集,第一单片机芯片进行处理并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到第二单片机芯片进行处理,温度控制模块对温湿度进行控制,实现温湿度的调节,不受环境条件制约、灵敏度高、容易扩展、维修方便,提升了呼吸机病人的康复治疗效果。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端电路还包括温湿度报警模块,所述温湿度报警模块和所述第二单片机芯片连接,用于实现温湿度异常报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均为ZigBee无线通信模块。提供快速的无线网络环境。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单片机芯片和所述第二单片机芯片均采用CC2530型号。运行速率快,性能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采用SHT52型号芯片。采集数据灵敏。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丝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二极管、光电耦合器、第五加热丝和双向可控硅;所述第三电阻的左端连接电源,所述第三电阻的右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引脚,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芯片,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双向可控硅的门极,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左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右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五加热丝的左端和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一电极,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五加热丝的右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芯片。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雾化片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十二电容、第六电阻、第一风扇、第三三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三二极管、干簧管、第十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二十三电容、第五电感、第十四电阻、第四电感、第六电感、雾化片、第二十四电容、第二十五电容、第十五电阻、第二十六电容、第一三极管、稳压二极管和第二十七电容;所述第二十二电容的上端分别连接电源端、第一开关的上端和第一风扇的第一引脚,所述第二十二电容的下端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下端,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干簧管的下端、所述第九电阻的左端、所述第七电阻的上端和所述第八电阻的左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风扇的第二引脚,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下端,所述第六电阻的右端连接所述干簧管的上端、所述第二十三电容的左端;所述第八电阻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九电阻的右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上端,所述第十电阻的下端分别连接数字电位器的第三引脚、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左端和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左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右端分别连接数字电位器的第八引脚、第五电感的下端和第十四电阻的左端;所述第二十三电容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五电感的上端、所述雾化片的上端、所述第二十六电容的上端、所述第二十七电容的上端、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雾化片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十四电容的上端,所述第二十四电容的下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右端、所述第十五电阻的左端和所述第二十五电容的上端;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右端连接所述第四电感的左端,所述第四电感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五电容的下端、所述第六电感的左端和所述第二十七电容的下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右端和所述第二十六电容的下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六电感的右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包括:温湿度传感器芯片、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三十六电容;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芯片的第一引脚分别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上端和所述第十七电阻的左端;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芯片的第二引脚与接地端连接;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芯片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下端;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芯片的第四引脚分别连接第三十六电容的下端和接地端,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芯片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的右端;所述第三十六电容的上端连接电源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温湿度采集模块对呼吸机温湿度的进行采集,第一单片机芯片进行处理并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到第二单片机芯片进行处理,温度控制模块对温湿度进行控制,实现温湿度的调节,不受环境条件制约、灵敏度高、容易扩展、维修方便,提升了呼吸机病人的康复治疗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呼吸机管路温湿度监测控制系统的电路模块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呼吸机管路温湿度监测控制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呼吸机管路温湿度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采集端电路,包括:/n温湿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呼吸机的温湿度数据;/n第一单片机芯片,连接并控制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接收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得到温湿度信号;/n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单片机芯片连接,接收所述/n第一单片机芯片的温湿度信号;/n第一电源模块,用于连接并给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和所述第一单片机芯片供电;/n控制端电路,包括:/n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并与接收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温湿度信号;/n第二单片机芯片,接收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的温湿度信号并进行处理;/nLCD显示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单片机芯片的温湿度信息并显示;/n温湿度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芯片并根据所述第二单片机芯片发送的温湿度信息分别对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n所述温湿度控制模块包括:/n雾化片,用于调节湿度;/n加热丝,用于调节温度;第二电源模块,用于连接并给所述第二单片机芯片、所述LCD显示模块、所述温湿度控制模块和所述温湿度报警模块供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呼吸机管路温湿度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端电路,包括:
温湿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呼吸机的温湿度数据;
第一单片机芯片,连接并控制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接收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得到温湿度信号;
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单片机芯片连接,接收所述
第一单片机芯片的温湿度信号;
第一电源模块,用于连接并给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和所述第一单片机芯片供电;
控制端电路,包括:
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并与接收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温湿度信号;
第二单片机芯片,接收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的温湿度信号并进行处理;
LCD显示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单片机芯片的温湿度信息并显示;
温湿度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芯片并根据所述第二单片机芯片发送的温湿度信息分别对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
所述温湿度控制模块包括:
雾化片,用于调节湿度;
加热丝,用于调节温度;第二电源模块,用于连接并给所述第二单片机芯片、所述LCD显示模块、所述温湿度控制模块和所述温湿度报警模块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机管路温湿度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端电路还包括温湿度报警模块,所述温湿度报警模块和所述第二单片机芯片连接,用于实现温湿度异常报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机管路温湿度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均为ZigBee无线通信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机管路温湿度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片机芯片和所述第二单片机芯片均采用CC2530型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机管路温湿度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采用SHT52型号芯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机管路温湿度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丝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二极管、光电耦合器、第五加热丝和双向可控硅;
所述第三电阻的左端连接电源,所述第三电阻的右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引脚,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芯片,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双向可控硅的门极,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左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右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五加热丝的左端和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一电极,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五加热丝的右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芯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机管路温湿度监测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旭创王楚辉程捷林宁龙碧连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