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机协同模拟演练系统
本技术属于移动机器人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机协同模拟演练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轻武器实弹射击训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及公安、武警系统常态化训练中的不可或缺的科目。目前主要采取以下训练方法:(1)固定靶标射击训练:在一定的距离上放置固定靶标,靶标位置不能移动,但可以隐显,受训练人员通过直接射击固定靶标进行射击训练,报靶方式可以以精度和命中报靶,是一种基础性单向射击。(2)运动靶标射击训练:在一定的距离上设置运动靶标,靶标能按照规定的直线和速度运动,受训练人员通过直接射击运动靶标进行射击训练,报靶方式可以以精度和命中报靶,是一种在固定靶标射击训练基础上的进阶型单向射击。由于固定靶标的位置固定不动,只能隐显,因此受训人员经过长时间训练后可以通过形成肌肉记忆,从而轻松应对固定靶标射击训练。而运动靶标虽然相对于固定靶标可以移动,但由于运动靶标的运动路线和速度固定,具备可预测性,因此受训人员经过长时间训练后可以形成惯性预瞄点,便于瞄准射击,从而可以较为轻松地应对运动靶标射击训练。众所周知,当部队及公安、武警系统人员在面对恐怖袭击等重大危情时,现场情况通常都是极为复杂的,平民与恐怖分子混杂在一起,不同的声音和光线也交织在一起。而从现有的轻武器实弹射击训练模式可以看出,目前的射击训练解决方案都是基于一定的距离来进行射击演练,而且都是仅基于敌我双方的演练,固定靶标或移动靶标也均无法对受训人员进行射击,不能较为完整地反映出战场的真实情况,因此也不能完全适用于战术性对抗训练。如何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机协同模拟演练系统,其特征在于:由一片模拟射击场(1)、一个控制系统平台(2)、若干个移动机器人靶(3)和至少一个射击信号发生器(12)组成;/n所述模拟射击场(1)为一片具有一定面积的训练场地,所述模拟射击场(1)内布置有大小不等的掩体或障碍物;/n若干个所述移动机器人靶(3)可自由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模拟射击场(1)内,用于模拟“匪徒”或“平民”;所述移动机器人靶(3)包括一个智能移动平台(301)和至少一个安装在所述智能移动平台(301)上的射击模拟靶系统(302),所述智能移动平台(301)负责所述移动机器人靶(3)的运动速度和方向,所述射击模拟靶系统(302)负责接收来自受训人员(6)的射击信号;所述移动机器人靶(3)还集成有至少一个控制交互模块(309),所述控制交互模块(309)负责实现对所述智能移动平台(301)的控制及状态反馈的收集,负责实现对所述射击模拟靶系统(302)的控制及中弹反馈的收集,以及负责实现所述移动机器人靶(3)与所述控制系统平台(2)的交互通讯;/n所述射击信号发生器(12)安装在所述受训人员(6)所使用的轻武器上,用于向所述控制系统平台(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机协同模拟演练系统,其特征在于:由一片模拟射击场(1)、一个控制系统平台(2)、若干个移动机器人靶(3)和至少一个射击信号发生器(12)组成;
所述模拟射击场(1)为一片具有一定面积的训练场地,所述模拟射击场(1)内布置有大小不等的掩体或障碍物;
若干个所述移动机器人靶(3)可自由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模拟射击场(1)内,用于模拟“匪徒”或“平民”;所述移动机器人靶(3)包括一个智能移动平台(301)和至少一个安装在所述智能移动平台(301)上的射击模拟靶系统(302),所述智能移动平台(301)负责所述移动机器人靶(3)的运动速度和方向,所述射击模拟靶系统(302)负责接收来自受训人员(6)的射击信号;所述移动机器人靶(3)还集成有至少一个控制交互模块(309),所述控制交互模块(309)负责实现对所述智能移动平台(301)的控制及状态反馈的收集,负责实现对所述射击模拟靶系统(302)的控制及中弹反馈的收集,以及负责实现所述移动机器人靶(3)与所述控制系统平台(2)的交互通讯;
所述射击信号发生器(12)安装在所述受训人员(6)所使用的轻武器上,用于向所述控制系统平台(2)反馈所述受训人员(6)的射击信息;
所述控制系统平台(2)布设于后台,所述控制系统平台(2)分别与所述控制交互模块(309)和所述射击信号发生器(12)远程连接,所述控制系统平台(2)通过所述控制交互模块(309)与所述移动机器人靶(3)实现交互通讯,所述控制系统平台(2)分别用于接收由所述射击信号发生器(12)传送的射击信息,用于向所述控制交互模块(309)发送训练指令,接收由所述控制交互模块(309)回传的中弹数据,并统计射击成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机协同模拟演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移动平台(301)为具有导航、避障、视觉传感、主动调姿功能的智能移动轮式小车或智能履带式小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机协同模拟演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击模拟靶系统(302)包括模拟射击人模(303)、射击信号接收装置(305)和模拟中弹反馈装置(306);其中,所述模拟射击人模(303)设置在所述智能移动平台(301)上,以模拟“匪徒”或“平民”的人形,负责承受来自所述受训人员(6)的射击伤害;所述模拟中弹反馈装置(306)为一个翻转机构(306a),所述模拟射击人模(303)通过所述翻转机构(306a)与所述智能移动平台(301)相连接,所述翻转机构(306a)与所述控制交互模块(309)连接,所述翻转机构(306a)通过带动所述模拟射击人模(303)倾倒以模拟所述移动机器人靶(3)的“中弹身亡”;所述射击信号接收装置(305)为一个可设置感应范围的激波报靶传感器(305a),所述激波报靶传感器(305a)设置在所述模拟射击人模(303)或所述智能移动平台(301)上的任意位置,所述激波报靶传感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向威,方健,梅涛,邢春洪,刘龙彬,庄维,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融萃特种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