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冷供冷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6770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冰蓄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蓄冷供冷一体化装置,制冰器的一端设置有冷媒进口,另一端设置有冷媒出口,冷媒进口、冷媒出口分别从内胆穿出,内胆的一边两侧分别设置有冷冻水回水口和冷冻水供水口,冷冻水回水口和冷冻水供水口分别与容置空间相连通,制冰器内部一端设置有冷媒分配管,内部另一端设置有冷媒汇集管,冷媒分配管与冷媒汇集管之间通过多条冷媒分支管相连通,冷媒分支管的外围设置有制蓄冰区域,制蓄冰区域内均匀设置有多个导热翅片,导热翅片分别均匀设置于每一冷媒分支管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蓄冷供冷一体化装置结构简单灵活、可有效提高制冰效率和融冰效率。

Integrated cold storage and supply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冷供冷一体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空调冰蓄冷设备
,特别涉及蓄冷供冷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空调或者中央空调冰蓄冷系统是利用夜间低谷负荷电力制冰储存在蓄冰装置中,白天融冰将所储存冷量释放出来供冷,以减少电网高峰时段空调用电负荷及空调系统装机容量。现有制冰蓄冰空调装备有内融冰式系统,该系统是将冷水机组制出的低温乙二醇水溶液(二次冷媒)送入蓄冰槽中的塑料管或金属管内,使管外的水结成冰。蓄冰槽可以将90%以上的水冻结成冰。融冰时从空调负荷端流回的温度较高的乙二醇水溶液(二次冷媒)进入蓄冰槽,流过塑料或金属盘管内,将管外的冰融化,乙二醇水溶液(二次冷媒)的温度下降,再被抽回到空调负荷端做供冷使用。现有蓄冷空调装备的内融冰式系统由于结构上的限制存在制冰时机组制冷效率低、融冰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蓄冷供冷一体化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蓄冷供冷一体化装置,包括内胆,所述内胆内部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有制冰器,所述制冰器的一端设置有冷媒进口,另一端设置有冷媒出口,所述冷媒进口、冷媒出口分别从内胆穿出,所述内胆的一边两侧分别设置有冷冻水回水口和冷冻水供水口,冷冻水回水口和冷冻水供水口分别与容置空间相连通,所述制冰器内部一端设置有冷媒分配管,内部另一端设置有冷媒汇集管,冷媒分配管与冷媒汇集管之间通过多条冷媒分支管相连通,所述冷媒分支管的外围设置有制蓄冰区域,制蓄冰区域内均匀设置有多个导热翅片,导热翅片分别均匀设置于每一冷媒分支管两侧。优选地,所述冷媒进口与内胆之间设置有第三断桥隔热套管。优选地,所述冷媒出口与内胆之间设置有第五断桥隔热套管。优选地,所述冷媒分配管与冷媒进口相连通,所述冷媒汇集管与冷媒出口相连通。优选地,所述冷冻水回水口与内胆之间设置有第一断桥隔热套管。优选地,所述冷冻水供水口与内胆之间设置有第二断桥隔热套管。优选地,所述相邻两制蓄冰区域之间、制蓄冰区域与制冰器内壁之间、制冰器外壁与内胆之间分别形成冷冻水流道。优选地,所述内胆内部邻近冷冻水供水口一侧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一侧倾斜设置有块冰过滤板。优选地,所述内胆还开设有防负压补气口,防负压补气口与内胆之间设置有第六断桥隔热套管。优选地,所述内胆外部设置有外保护壳体,外保护壳体与内胆之间设置有保温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蓄冷供冷一体化装置结构简单灵活,可以用不同的组合排列方式来满足不同形状空间情况下的布置安装;安装空间大小、形状、方向无限制,蓄冷量大小无限制,供冷温度无限制,既可以用作冰蓄冷也可适用于水蓄冷空调系统;导热翅片与冷冻水成犬牙交互状接触,在相同的空间内有效的增加制冰换热表面积,可提高制冰效率;流动的水从冰的外表面积流过,水与冰直接大面积接触换热,水流道布置科学合理,融冰无死角,融冰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蓄冷供冷一体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限于指定视图上的相对位置,而非绝对位置。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蓄冷供冷一体化装置,包括内胆1,所述内胆1内部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有制冰器4,所述制冰器4的一端设置有冷媒进口11,另一端设置有冷媒出口17,制冰器4用于实现低温冷媒与水的热交换,水的热能减少温度降低到冰点由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并以冰的形式将冷量储存起来。所述冷媒进口11、冷媒出口17分别从内胆1穿出,冷媒进口11与内胆1之间设置有第三断桥隔热套管12,冷媒出口17与内胆1之间设置有第五断桥隔热套管18。所述内胆1的一边两侧分别设置有冷冻水回水口5和冷冻水供水口7,冷冻水回水口5和冷冻水供水口7分别与容置空间相连通。冷冻水回水口5与内胆1之间设置有第一断桥隔热套管6,冷冻水供水口7与内胆1之间设置有第二断桥隔热套管8。所述制冰器4内部一端设置有冷媒分配管13,内部另一端设置有冷媒汇集管16,冷媒分配管13与冷媒汇集管16之间通过多条冷媒分支管14相连通。所述冷媒分配管13与冷媒进口11相连通,所述冷媒汇集管16与冷媒出口17相连通。所述冷媒分支管14的外围设置有制蓄冰区域19,制蓄冰区域19内均匀设置有多个导热翅片15,导热翅片15分别均匀设置于每一冷媒分支管14两侧。相邻两制蓄冰区域19之间、制蓄冰区域19与制冰器4内壁之间、制冰器4外壁与内胆1之间分别形成冷冻水流道20,用于形成冷冻水融冰供冷时的流动通道,保证冷冻水与冰有良好的接触面积,每个位置的冰都能充分与水换热融化释放冷量。所述内胆1内部邻近冷冻水供水口7一侧设置有导流板9,用于均衡流过每个冷冻水流道的水量一致,保证融冰释冷的一致性,导流板9一侧倾斜设置有块冰过滤板10,用于防止融冰供冷过程中,块状或者颗粒状的固态冰块堵塞冷冻水供水口7,影响冷冻水的供给而影响供冷。所述内胆1还开设有防负压补气口21,防负压补气口21与内胆1之间设置有第六断桥隔热套管22。所述冷冻水供水口7一侧还开设有温度压力检测口23,温度压力检测口23与内胆1之间设置有第七断桥隔热套管24。所述内胆1外部设置有外保护壳体3,外保护壳体3与内胆1之间设置有保温层2。所述保温层2采用高密度低导热的聚氨酯发泡制成。工作时,低温冷媒从冷媒进口11进入制冰器4,通过冷媒分配管13流经每一冷媒分支管14最后汇入冷媒汇集管16,从冷媒出口17流出;与此同时,温度较高的冷冻水从冷冻水回水口5流入内胆1,并进入每个冷冻水流道20,流经制蓄冰区域19内的冷冻水通过导热翅片15与冷媒分支管14内的低温冷媒进行热交换,在制蓄冰区域19冻结成冰并储存,此后,温度较高的冷冻水流经冷冻水流道20时直接与冰块接触进行热交换,温度较高的冷冻水流经制蓄冰区域19后温度降低成为低温冷冻水,通过导流板9的导流作用从冷冻水供水口7流出,对外部进行供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蓄冷供冷一体化装置结构简单灵活,可以用不同的组合排列方式来满足不同形状空间情况下的布置安装;安装空间大小、形状、方向无限制,蓄冷量大小无限制,供冷温度无限制,既可以用作冰蓄冷也可适用于水蓄冷空调系统;导热翅片15与冷冻水成犬牙交互状接触,在相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蓄冷供冷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胆,所述内胆内部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有制冰器,所述制冰器的一端设置有冷媒进口,另一端设置有冷媒出口,所述冷媒进口、冷媒出口分别从内胆穿出,所述内胆的一边两侧分别设置有冷冻水回水口和冷冻水供水口,冷冻水回水口和冷冻水供水口分别与容置空间相连通;/n所述制冰器内部一端设置有冷媒分配管,内部另一端设置有冷媒汇集管,冷媒分配管与冷媒汇集管之间通过多条冷媒分支管相连通;/n所述冷媒分支管的外围设置有制蓄冰区域,制蓄冰区域内均匀设置有多个导热翅片,导热翅片分别均匀设置于每一冷媒分支管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蓄冷供冷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胆,所述内胆内部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有制冰器,所述制冰器的一端设置有冷媒进口,另一端设置有冷媒出口,所述冷媒进口、冷媒出口分别从内胆穿出,所述内胆的一边两侧分别设置有冷冻水回水口和冷冻水供水口,冷冻水回水口和冷冻水供水口分别与容置空间相连通;
所述制冰器内部一端设置有冷媒分配管,内部另一端设置有冷媒汇集管,冷媒分配管与冷媒汇集管之间通过多条冷媒分支管相连通;
所述冷媒分支管的外围设置有制蓄冰区域,制蓄冰区域内均匀设置有多个导热翅片,导热翅片分别均匀设置于每一冷媒分支管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供冷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进口与内胆之间设置有第三断桥隔热套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供冷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出口与内胆之间设置有第五断桥隔热套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供冷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分配管与冷媒进口相连通,所述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如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琻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