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浓淡燃烧器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710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浓淡燃烧器外壳。一种新型浓淡燃烧器外壳,包括火孔板、分别设于火孔板两对侧的浓火焰腔体侧板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火孔板、浓火焰腔体侧板的固定板;所述浓火焰腔体侧板、固定板以及火孔板形成预混气腔体;所述火孔板上分别设置有若干浓火孔以及淡火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浓火孔与淡火孔分别设置在同一个外壳的火孔板上,批量生产时便于控制浓火孔与淡火孔的形状、尺寸,避免了浓火孔与淡火孔分别设于不同燃烧器壳体上时,浓火孔与淡火孔形状、尺寸较难保证的问题。

A new type of shell for thick thin bur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浓淡燃烧器外壳
本技术涉及燃烧器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浓淡燃烧器外壳。
技术介绍
在世界各国减排、环保的大背景下,低NOx燃烧技术已经成为燃气热水器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然而在燃气热水器行业,特别是国内市场,低NOx燃烧器壳体结构复杂,为了使气流通道形成浓火焰气流通道与淡火焰气流通道,燃烧器壳体通常设置双引射通道,双引射通道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尺寸稳定性不好,批量生产时燃烧性能不稳定。此外,浓火孔与淡火孔分别设于不同燃烧器壳体上,火孔形状与尺寸较难保证。因此燃气热水器行业急需研究并专利技术一种全新的结构简单的燃烧器壳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浓火孔与淡火孔分别设于不同燃烧器壳体上,浓火孔与淡火孔的形状与尺寸较难保证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浓淡燃烧器外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浓淡燃烧器外壳,包括火孔板、分别设于火孔板两对侧的浓火焰腔体侧板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火孔板、浓火焰腔体侧板的固定板;所述浓火焰腔体侧板、固定板以及火孔板形成预混气腔体;所述火孔板上分别设置有若干浓火孔以及淡火孔。在本技术方案中,浓火孔与淡火孔分别设置在同一个外壳的火孔板上,批量生产时便于控制浓火孔与淡火孔的形状、尺寸,避免了浓火孔与淡火孔分别设于不同燃烧器壳体上时,浓火孔与淡火孔形状、尺寸较难保证的问题。优选地,所述预混气腔体包括与浓火孔相连通的浓火焰腔体、与淡火孔相连通的淡火焰腔体;所述浓火焰腔体由浓火焰腔体侧板、安装在外壳中的内壳、火孔板所形成,所述淡火焰腔体由内壳以及火孔板所形成。在本技术方案中,预混气腔体包括浓火焰腔体与淡火焰腔体,实现了浓火焰腔体与淡火焰腔体的分离,浓火焰腔体与淡火焰腔体采用这种分离式设计,提高了燃烧器的燃烧性能;预混气通过浓火焰腔体后在浓火孔中形成浓火焰,预混气通过淡火焰腔体后在淡火孔中形成淡火焰,浓火焰与淡火焰在空间、时间上的错位分布,巧妙地实现了浓火焰与淡火焰的分流。优选地,所述浓火焰腔体侧板内侧面设置有内凹槽结构。在本技术方案中,凹槽结构的设置可以形成浓火焰腔体。优选地,所述浓火焰腔体侧板上沿浓火焰腔体侧板两端方向均匀设置有凸型结构。优选地,若干所述浓火孔呈两排均匀设于所述火孔板上,若干所述淡火孔呈排列状均匀设于所述火孔板上。在本技术方案中,浓火孔呈两排均匀设置在火孔板上,可以使得从浓火孔中生成的的浓火焰更加均衡;同时,淡火孔呈排列状均匀设于火孔板上,可以使得从淡火孔中生成的淡火焰更加均衡。优选地,若干所述淡火孔呈两排均匀设于所述火孔板上;每排所述浓火孔并排且等距设于所述淡火孔的两侧。在本技术方案中,两排淡火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排浓火孔,浓火孔设置在淡火孔的外侧,在燃烧器燃烧的过程中,外侧的浓火孔生成的浓火焰对内侧淡火孔生成的淡火焰具有护焰的作用。优选地,所述浓火焰腔体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浓火焰腔体分别设于所述淡火焰腔体的两侧。在本技术方案中,浓火焰腔体设置有两组,两组浓火焰腔体分别设置在淡火焰腔体的两侧,使得预混气从两组浓火焰腔体、一组淡火焰腔体中通过,两组浓火焰腔体与一组淡火焰腔体对预混气进行分流,从而使得浓火焰气流与淡火焰气流在空间与时间上进行错位分布,巧妙地实现了浓淡分流。优选地,所述浓火焰腔体侧板的内表面下边缘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两侧与所述固定板相连接。在本技术方案中,安装板可以与内壳采用焊接处理的方式进行连接,从而使得外壳与内壳之间连接的稳定可靠。优选地,所述固定板包括卡接内壳的卡接板以及连接浓火焰腔体侧板、火孔板的固定侧板。在本技术方案中,卡接板可以用来卡接内壳,从而保证外壳与安装在外壳中的内壳之间的可靠连接;固定侧板用于连接浓火焰腔体侧板与火孔板,保证了固定侧板、浓火焰腔体侧板以及火孔板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优选地,所述卡接板为U型板,所述U型板与所述内壳相卡接。在本技术方案中,U型板可以用于与内壳进行卡接,从而保外壳与内壳之间的牢固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卡接板也可以为其它形状,不局限于U型板;但是在本技术方案中,U型板可以更好地实现外壳与内壳之间的卡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浓火孔与淡火孔设置在同一火孔板上便于成型,批量生产时便于控制火孔的形状与尺寸;预混气通过淡火焰腔体后在淡火孔中形成淡火焰;预混气通过浓火焰腔体后在浓火孔中形成浓火焰;浓火焰腔体以及淡火焰腔体的设置,实现了淡火焰气流与浓火焰气流在空间与时间上的错误分布,巧妙地实现了浓火焰气流与淡火焰气流的分流;沿浓火焰腔体侧板左右端方向方向均匀设置在浓火焰腔体侧板上的凸型结构确保浓火焰预混气流在浓火孔处左右方向流速均匀分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I;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II;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实施图;图4是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I;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II;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III;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I;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II。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长”“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新型浓淡燃烧器外壳,包括火孔板1、分别设于火孔板1两对侧的浓火焰腔体侧板2以及用于连接火孔板1、浓火焰腔体侧板2的固定板3;浓火焰腔体侧板2、固定板3以及火孔板1形成预混气腔体4;火孔板1上分别设置有若干浓火孔5以及淡火孔6。预混气腔体4包括与浓火孔5相连通的浓火焰腔体41、与淡火孔6相连通的淡火焰腔体42;浓火焰腔体41由浓火焰腔体侧板2、安装在外壳中的内壳7、火孔板1所形成,淡火焰腔体42由内壳7以及火孔板1所形成。需要说明的是,每侧的浓火焰腔体侧板2与内壳7、火孔板1之间可以形成多个浓火焰腔体41。在本实施例中,浓火孔5与淡火孔6分别设置在同一个外壳的火孔板1上,批量生产时便于控制浓火孔5与淡火孔6的形状、尺寸,避免了浓火孔5与淡火孔6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浓淡燃烧器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火孔板(1)、分别设于火孔板(1)两对侧的浓火焰腔体侧板(2)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火孔板(1)、浓火焰腔体侧板(2)的固定板(3);所述浓火焰腔体侧板(2)、固定板(3)以及火孔板(1)形成预混气腔体(4);所述火孔板(1)上分别设置有若干浓火孔(5)以及淡火孔(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浓淡燃烧器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火孔板(1)、分别设于火孔板(1)两对侧的浓火焰腔体侧板(2)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火孔板(1)、浓火焰腔体侧板(2)的固定板(3);所述浓火焰腔体侧板(2)、固定板(3)以及火孔板(1)形成预混气腔体(4);所述火孔板(1)上分别设置有若干浓火孔(5)以及淡火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浓淡燃烧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火焰腔体侧板(2)内侧面设置有内凹槽结构(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浓淡燃烧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火焰腔体侧板(2)上沿浓火焰腔体侧板(2)两端方向均匀设置有凸型结构(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浓淡燃烧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混气腔体(4)包括与浓火孔(5)相连通的浓火焰腔体(41)、与淡火孔(6)相连通的淡火焰腔体(42);所述浓火焰腔体(41)由浓火焰腔体侧板(2)、安装在外壳中的内壳(7)、火孔板(1)所形成,所述淡火焰腔体(42)由内壳(7)以及火孔板(1)所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浓淡燃烧器外壳,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楚鹏唐元锋李罗标潘同基张上兵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