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毕媛媛专利>正文

肾内科用透析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6629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肾内科用透析管固定装置,至少包括支撑杆(1)和固定部(2),所述支撑杆(1)通过连接杆(3)与所述固定部(2)连接,远离所述连接杆(3)的所述支撑杆(1)的一端设置有卡合部(4)和夹持部(5),所述固定部(2)至少包括定位装置(21)和绑带(22),其中:在所述卡合部(4)卡合于患者床体一侧且所述绑带(22)固定于患者体表的情况下,透析管(6)一端按照卡合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夹持部(5)上,另一端按照贯穿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定位装置(21)上。

Fixed device of dialysis tube for nephr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肾内科用透析管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肾内科用透析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随着血液净化技术不断发展和成熟,已得到广泛而普遍的应用,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对流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目前,临床上治疗肾功能衰竭常用的透析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血液透析,另一种是腹膜透析。腹膜透析具有设备简单,费用低廉,容易操作等优点,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肾内科腹部透析治疗过程中,需要将透析管固定在人体的腹部,透析导管的固定很重要,稍有不慎就可能牵扯到导管,为腹部透析治疗过程带来不便,同时也会给病人带来痛苦。中国专利(公布号为CN206499694U)公开了一种肾内科用透析管固定装置,该肾内科用透析管固定装置可以对透析管的大方向进行调整,固定效果明显,同时使用灵活方便。其结构包括一垂直放置的支撑杆,支撑杆为圆柱结构,所述的支撑杆下端没入底座内,底座为圆盘结构;所述的支撑杆中部套接有夹盘,夹盘为圆盘结构,所述的夹盘沿边处设有若干第一U型槽,第一U型槽贯穿夹盘,所述的夹盘侧面设有第一定位螺栓,第一定位螺栓穿过夹盘与支撑杆表面接触;所述的支撑杆中部,夹盘上方套接有U型卡,U型卡一侧设有第二定位螺栓,第二定位螺栓穿过U型卡与支撑杆表面接触;该肾内科用透析管固定装置适用于肾透析管的固定。但是该专利至少具有以下缺陷:该专利无法有效防止透析管相对于患者透析处移动并且该专利无法灵活调节支撑杆的位置,具有一定的功能缺陷。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的肾内科用透析管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肾内科用透析管固定装置,至少包括支撑杆和固定部,所述支撑杆通过连接杆与所述固定部连接,远离所述连接杆的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卡合部和夹持部,所述固定部至少包括定位装置和绑带,其中:在所述卡合部卡合于患者床体一侧且所述绑带固定于患者体表的情况下,透析管一端按照卡合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夹持部上,另一端按照贯穿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定位装置上。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定位装置至少包括凹槽和至少一个夹体,所述夹体设置于所述凹槽内,其中:所述夹体上设置有螺杆,远离所述夹体的所述螺杆的一端按照贯穿于所述固定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凹槽外。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卡合部至少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装置主体,其中:所述装置主体通过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所述装置主体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固定板按照贯穿于所述装置主体的方式设置有第一提手,所述第二固定板按照贯穿于所述装置主体的方式设置有第二提手。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在所述第一提手和所述第二提手背向运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固定板能够按照所述第一弹簧压缩的方式朝向所述装置主体的第一侧移动,并且所述第二固定板能够按照所述第二弹簧压缩的方式朝向所述装置主体的第二侧移动。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设置有所述患者床体的情况下,所述卡合部能够按照所述第一提手和所述第二提手相向运动的方式固定设置于所述患者床体上。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夹持部上设置有能够固定所述透析管的U型槽。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绑带上并列设置有至少一个魔术贴。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海绵垫,所述海绵垫按照套设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夹体上。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部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皮肤透气的气体通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中的一项或多项:(1)针对传统的肾内科用透析管固定装置无法有效防止透析管相对于患者透析处移动,具有一定功能缺陷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部使得医护人员能够通过绑带将固定部固定于患者透析区域处,并通过设置夹体和螺杆使得患者透析区域处的透析管能够贯穿于夹体至夹持部,医护人员能够通过旋转螺杆使得夹体形成的固定区域变小从而进一步固定透析管,同时夹持部能够固定远端的透析管,有效地避免了透析管相对于患者透析区域移动,避免了透析管相对于患者透析区域移动至造成患者伤口撕扯等问题的出现,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2)针对传统的肾内科用透析管固定装置无法灵活调节支撑杆的位置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卡合部医护人员能够通过提拉第一提手和第二提手使得第一提手和第二提手背向运动,从而使得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距离增大。在卡合部移动至患者床体一侧并且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具有部分床体时,医护人员能够通过放松第一提手和第二提手,使得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按照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释放弹性势能的方式缩小彼此之间的距离,直至将患者床体卡合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本技术通过设置卡合部使得医护人员能够通过患者实际需求灵活调节支撑杆相对于患者床体的位置,在患者需要调节支撑杆位置的情况下,医护人员能够提拉第一提手和第二提手使得卡合部于床体分离并移动支撑杆,在支撑杆移动至目标位置时医护人员能够将卡合部卡合于目标位置从而实现固定支撑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肾内科用透析管固定装置的简化结构连接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固定部横截面的简化结构连接示意图;和图3是本技术的夹持部的简化结构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支撑杆2:固定部3:连接杆4:卡合部5:夹持部21:定位装置22:绑带23:凹槽24:夹体25:螺杆26:气体通孔27:海绵垫28:魔术贴41:第一固定板42:第二固定板43:装置主体44:第一弹簧45:第二弹簧46:第一提手47:第二提手51:U型槽6:透析管431:第一侧432:第二侧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肾内科用透析管固定装置,至少包括支撑杆1和固定部2,支撑杆1通过连接杆3与固定部2连接,远离连接杆3的支撑杆1的一端设置有卡合部4和夹持部5,固定部2至少包括定位装置21和绑带22,其中:在卡合部4卡合于患者床体一侧且绑带22固定于患者体表的情况下,透析管6一端按照卡合的方式设置于夹持部5上,另一端按照贯穿的方式设置于定位装置21上。优选的,透析管6可以卡合于夹持部5的U型槽51上。优选的,定位装置21设置的夹体24能够形成可供透析管6穿过的固定区域,并且医护人员能够通过旋转定位装置21的螺杆25使得夹体24形成的固定区域变小从而进一步固定透析管6。优选的,连接杆3可以是一种能够自由弯折的蛇形管。优选的,连接杆3可以是通过粘连复合的方式分别与支撑杆1和固定部2彼此之间固定连接。优选的,夹持部5和卡合部4可以是通过焊接和/或粘连复合的方式分别与支撑杆1彼此之间固定连接。优选地,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肾内科用透析管固定装置,至少包括支撑杆(1)和固定部(2),其特征在于,/n所述支撑杆(1)通过连接杆(3)与所述固定部(2)连接,远离所述连接杆(3)的所述支撑杆(1)的一端设置有卡合部(4)和夹持部(5),所述固定部(2)至少包括定位装置(21)和绑带(22),其中:/n在所述卡合部(4)卡合于患者床体一侧且所述绑带(22)固定于患者体表的情况下,透析管(6)一端按照卡合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夹持部(5)上,另一端按照贯穿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定位装置(2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肾内科用透析管固定装置,至少包括支撑杆(1)和固定部(2),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杆(1)通过连接杆(3)与所述固定部(2)连接,远离所述连接杆(3)的所述支撑杆(1)的一端设置有卡合部(4)和夹持部(5),所述固定部(2)至少包括定位装置(21)和绑带(22),其中:
在所述卡合部(4)卡合于患者床体一侧且所述绑带(22)固定于患者体表的情况下,透析管(6)一端按照卡合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夹持部(5)上,另一端按照贯穿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定位装置(2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析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21)至少包括凹槽(23)和至少一个夹体(24),所述夹体(24)设置于所述凹槽(23)内,其中:
所述夹体(24)上设置有螺杆(25),远离所述夹体(24)的所述螺杆(25)的一端按照贯穿于所述固定部(2)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凹槽(23)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析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4)至少包括第一固定板(41)、第二固定板(42)和装置主体(43),其中:
所述装置主体(43)通过第一弹簧(44)与所述第一固定板(41)连接,所述装置主体(43)通过第二弹簧(45)与所述第二固定板(4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析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41)按照贯穿于所述装置主体(43)的方式设置有第一提手(46),
所述第二固定板(42)按照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媛媛王芳兰王薇
申请(专利权)人:毕媛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