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唇牙齿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66182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口唇牙齿保护装置,包括上牙套和下牙套,所述上牙套的前表面设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上设有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手动阀门和第一充气接头,所述下牙套的前表面设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上设有第二气管,所述第二气管上设有第二手动阀门和第二充气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上牙套上第一气囊和下牙套上第二气囊的设置,便于使口唇与牙齿分离,同时加大口唇与门齿之间的距离,防止在放入喉镜后对压槽和口唇挤压,避免牙齿损伤和口唇出血,同时气管端部手动阀门和充气接头的设置,便于为气囊充气,且手动阀门和充气接头位于口唇外部,方便充气放气,避免感染。

A device for protecting lips and tee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唇牙齿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口唇牙齿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人们的物质生活的丰富多彩,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涉及健康治疗和保障的医疗单位,提出了更好的服务标准和要求。现有的医学救治技术中,气管插管是全身麻醉时呼吸道管理、心肺复苏、ICU病人的抢救和治疗的必须操作,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气管插管带来好的治疗效果的同时,也造成一些问题,例如在气管插管过程中会出现牙齿损伤、出血或口唇的出血,尤其是老年人牙齿松动,在气管插管的过程中更容易对牙齿造成损伤,现有的牙齿保护装置一般只具有保护牙齿的功能,功能单一,没有对口唇的保护,喉镜或气管插入的过程中,仍会对牙齿和口唇造成挤压,使口唇出血,使用范围受到限制。因此,提供一种既可以保护牙齿同时又能保护口唇的口唇牙齿保护装置,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很好的保护口唇和口唇牙齿的口唇牙齿保护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口唇牙齿保护装置,包括上牙套和下牙套,所述上牙套的前表面设有用于使口唇与门齿分离的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上设有用于为所述第一气囊充气或排气的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手动阀门和第一充气接头,所述下牙套的前表面设有用于使口唇与门齿分离的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上设有用于为所述第二气囊充气或排气的第二气管,所述第二气管上设有第二手动阀门和第二充气接头。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之间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位于所述上牙套底部的支撑杆、位于所述下牙套顶部的套管和位于所述支撑杆和所述套管上的若干固定孔,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套管内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气囊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为1.0cm~1.5cm,所述第一气囊顶部与所述上牙套顶部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气囊底部与所述上牙套底部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气囊的弧度为120~150°。所述第二气囊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为1cm~1.5cm,所述第二气囊顶部与所述下牙套顶部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气囊底部与所述下牙套底部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二气囊的弧度为120~150°。所述上牙套上设有开口向上的U型槽,所述U型槽的深度为1.5~2.0cm,所述下牙套上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二U型槽,所述第二U型槽的深度为1.5~2.0cm。所述上牙套和所述下牙套均采用医用硅橡胶材质。积极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上牙套上第一气囊和下牙套上第二气囊的设置,便于使口唇与牙齿分离,同时加大口唇与门齿之间的距离,防止在放入喉镜后对压槽和口唇挤压,避免牙齿损伤和口唇出血,同时气管端部手动阀门和充气接头的设置,便于为气囊充气,且手动阀门和充气接头位于口唇外部,方便充气放气,避免感染,上牙套和下牙套之间调节装置的设置,可根据不同的人调整不同的高度,使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实施例2上牙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上牙套1,下牙套2,第一气囊3,第一气管4,第一手动阀门5,第一充气接头6,第二气囊7,第二气管8,第二手动阀门9,第二充气接头10,支撑杆11,套管12,固定孔13,U型槽1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口唇牙齿保护装置,包括上牙套1和下牙套2,所述上牙套1和所述下牙套2采用医用硅橡胶材质,所述上牙套1的前表面设有用于使口唇与门齿分离的第一气囊3,所述第一气囊3上设有用于为所述第一气囊3充气或排气的第一气管4,所述第一气管4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手动阀门5和第一充气接头6,所述第一气囊3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为1.0cm,所述第一气囊3顶部与所述上牙套1顶部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气囊3底部与所述上牙套1底部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气囊3的弧度为120°,所述下牙套2的前表面设有用于使口唇与门齿分离的第二气囊7,所述第二气囊7上设有用于为所述第二气囊7充气或排气的第二气管8,所述第二气管8上设有第二手动阀门9和第二充气接头10,所述第二气囊7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为1cm,所述第二气囊7顶部与所述下牙套2顶部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气囊7底部与所述下牙套2底部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二气囊7的弧度为120°,第一气囊3的后侧面通过医用胶黏剂与上牙套1的前表面固定连接,第二气囊7的后侧面通过医用胶黏剂与下牙套2的前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气管4和第二气管8均采用医用材质,第一气管4和第二气管的直径为0.1cm,第一充气接头6和第二充气接头9可与充气泵连接,同时打开第一手动阀门5和第二手动阀门9,用于为第一气囊3和第二气囊7充气,充气完毕后,关闭第一手动阀5和第二手动阀门9,第一气囊3和第二气囊7使口唇与门齿分开,使口唇远离门齿,避免出现口唇因挤压出血,当需要放气时,打开第一手动阀门5和第二手动阀门9,使第一气囊3和第二气囊7内的气体排出,在使用的过程中,第一手动阀5、第一充气接头6、第二手动阀门9和第二充气接头10放置在口唇外部,方便充气放气,避免感染。所述上牙套1和下牙套2之间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位于所述上牙1套底部的支撑杆11、位于所述下牙套2顶部的套管12和位于所述支撑杆11和所述套管12上的若干固定孔13,所述支撑杆11位于所述套管12内且可上下移动,根据病人的使用情况,移动支撑杆11在套环12内上下移动,当上牙套1和下牙套2调整到合适的位置时,用插销插入支撑杆11和套管12重合的固定孔13内,支撑杆11、套管12和插销均采用医用材质。所述上牙套1上设有开口向上的U型槽14,所述U型槽14的深度为1.5cm,所述下牙套2上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二U型槽,所述第二U型槽的深度为1.5cm,便于上颌的牙齿放入U型槽,下颌的牙齿放入第二U型槽,避免牙齿损伤。实施例2本实施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上牙套1和下牙套2不设置调节装置,即上牙套和下牙套单独设置,所述第一气囊3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为1.5cm,所述第一气囊3的弧度为150°,所述第二气囊7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为1.5cm,所述第二气囊7的弧度为150°,所述上牙套1上设有开口向上的U型槽14,所述U型槽14的深度为2.0cm,所述下牙套2上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二U型槽,所述第二U型槽的深度为2.0cm。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上牙套和下牙套可一体成型,且上牙套和下牙套的连接处设有用于使喉镜或气管插管通过的通孔。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上牙套上第一气囊和下牙套上第二气囊的设置,便于使口唇与牙齿分离,同时加大口唇与门齿之间的距离,防止在放入喉镜后对压槽和口唇挤压,避免牙齿损伤和口唇出血,同时气管端部手动阀门和充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唇牙齿保护装置,包括上牙套和下牙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牙套的前表面设有用于使口唇与门齿分离的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上设有用于为所述第一气囊充气或排气的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手动阀门和第一充气接头,所述下牙套的前表面设有用于使口唇与门齿分离的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上设有用于为所述第二气囊充气或排气的第二气管,所述第二气管上设有第二手动阀门和第二充气接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唇牙齿保护装置,包括上牙套和下牙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牙套的前表面设有用于使口唇与门齿分离的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上设有用于为所述第一气囊充气或排气的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手动阀门和第一充气接头,所述下牙套的前表面设有用于使口唇与门齿分离的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上设有用于为所述第二气囊充气或排气的第二气管,所述第二气管上设有第二手动阀门和第二充气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唇牙齿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之间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位于所述上牙套底部的支撑杆、位于所述下牙套顶部的套管和位于所述支撑杆和所述套管上的若干固定孔,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套管内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唇牙齿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为1.0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丽娜常晓华李丹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