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座润滑密封机构及单螺杆挤压膨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423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座润滑密封机构及单螺杆挤压膨化机,包括轴承座、通过轴承机构安装在轴承座上的主轴以及设置在轴承座上的总回油通道;所述轴承机构包括从前往后依次排列的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前侧面定位,后侧面压紧于预紧件上,所述第三轴承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均定位;所述轴承座的两端分别设有内置油封的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均设置有回油通道,所述回油通道连通总回油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轴承座润滑密封机构,减少了轴向力的影响,油封处油压小,油封使用寿命长,所提供的单螺杆挤压膨化机,润滑油路设计合理,轴承润滑良好。

Lubrication and sealing mechanism of bearing seat and single screw extru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座润滑密封机构及单螺杆挤压膨化机
本技术属于膨化机
,具体涉及一种轴承座润滑密封机构及单螺杆挤压膨化机。
技术介绍
挤压膨化加工技术是集混合、搅拌、破碎、加热、蒸煮、杀菌、膨化及成型等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具有高效节能、富含营养、风味多样化、食用方便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根据结构不同可以分为单螺杆膨化机和双螺杆膨化机。单螺杆膨化机在工作过程中承受较大的轴向力,主轴磨损重,使用寿命短。为保证轴承的使用效果,需要对轴承进行润滑,但是使用过程中由于润滑油路设计不合理,往往出现润滑不良,轴承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而缺少回油通道会导致轴承座的油封处油压过大,缩短油封使用寿命。此外,轴承座的密封结构及形式不合理,往往导致密封失效和漏油,润滑效果大打折扣,同时污染环境;密封失效后对于油封的更换,基本上需要将整个膨化机拆散才能实现密封件的更换,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轴承座润滑密封机构及单螺杆挤压膨化机,解决了油封处因油压过大造成使用寿命缩短,轴向力影响大,润滑油路设计不合理造成润滑不良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轴承座润滑密封机构,包括轴承座、通过轴承机构安装在轴承座上的主轴以及设置在轴承座上的总回油通道;所述轴承机构包括从前往后依次排列的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前侧面定位,后侧面压紧于预紧件上,所述第三轴承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均定位;所述轴承座的两端分别设有内置油封的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均设置有回油通道,所述回油通道连通总回油通道。优选的,所述第三轴承位于主轴的第一轴肩处,其外圈与轴承座的内孔配合,且通过止推螺母与主轴进行定位。优选的,所述第二轴承位于主轴的第二轴肩处,所述第二轴承与第二轴肩间设有挡圈使第二轴承压紧于轴承座的内孔台阶上,所述轴承座的内孔台阶处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平底孔,所述平底孔内安装有预紧弹簧。优选的,所述轴承座上设有分别与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及第三轴承相连通的三个进油口。优选的,所述轴承座内设有与总回油通道相连通的第一储油室,所述第一储油室的上部设有加油口,下部设有放油口,内部设有溢油管,所述轴承座顶部设有与第一储油室相连通的透气帽。一种单螺杆挤压膨化机,包括所述轴承座润滑密封机构、第二储油室、过滤器、油泵和冷却器,所述轴承座润滑密封机构的总回油通道、第二储油室、过滤器、油泵和冷却器依次相连,所述冷却器的出口端连接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及第三轴承的进油口。优选的,所述第二储油室的内腔底部设有磁铁,下部设有第二放油口,外部设有清理门和温度计液位一体计。优选的,所述冷却器的出口端连接有轴承座进油管,所述轴承座进油管上设有油压表,所述轴承座进油管末端连接有油量分配器,所述油量分配器与三个所述进油口分别连通。优选的,所述轴承座连接有位于前端盖外侧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带有通孔的连接件盖板和观察门。优选的,所述主轴的末端连接带轮,所述带轮的外部罩有带轮护罩,所述带轮护罩与所述后端盖卡合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的轴承机构包括从前往后依次排列的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第三轴承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均定位,形成一端浮动一端固定的模式,主轴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轴向力传递到轴承座上,减少了轴向力的影响,第二轴承前侧面定位,后侧面压紧于预紧件上,为第二轴承提供了必须的预紧力,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2)本技术中的前端盖和后端盖均设置有回油通道,且回油通道连通总回油通道,避免了两端盖油封处积存多余润滑油,降低了油封的密封压力,延长了油封的使用寿命;(3)本技术提供的单螺杆挤压膨化机,设计了进油口-轴承-回油通道-总回油通道-储油室-过滤器-油泵-冷却器-进油口的循环式润滑油路,过滤器可过滤循环油中的杂质,确保油品洁净,冷却器可降低油温,从而保证润滑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轴承座润滑密封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轴承座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4是前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后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轴承座润滑密封机构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连接件;2、轴承座;3、第一进油口;4、第一轴承;5、挡圈;6、第二轴承;7、第二进油口;8、前端盖;81、前进油口;82、前油封回油口;83、前回油通道;9、后端盖;91、后油封回油口;92、后回油通道;10、加油口;11、第三进油口;12、第三轴承;13、透气帽;14、主轴;141、第一轴肩;142、第二轴肩;15、清理门;16、前压板;17、前剖分油封;18、第二放油口;19、第二储油室;20、磁铁;21、预紧弹簧;22、溢油管;23、第一储油室;24、放油口;25、止推螺母;26、带轮;27、后剖分油封;28、后压板;29、总回油通道;30、带轮护罩;31、观察门;32、连接件盖板;33、油量分配器;34、过滤器;35、油泵;36、冷却器;37、油压表;38、温度计液位一体计;39、轴承座进油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前”、“后”、“左”、“右”、“上”、“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术语“内”、“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6所示,一种轴承座润滑密封机构,包括轴承座2、通过轴承机构安装在轴承座2上的主轴14以及设置在轴承座1上的总回油通道29。轴承机构包括从前往后依次排列的第一轴承4、第二轴承6和第三轴承12,第二轴承6前侧面定位,后侧面压紧于预紧件上,第三轴承12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均定位。具体的,第一轴承4的外圈与前端盖8的内孔配合;第二轴承6位于主轴14的第二轴肩142处,第二轴承6与第二轴肩142间设有挡圈5,使第二轴承6压紧在轴承座2的内孔台阶上,轴承座2的内孔台阶处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平底孔,平底孔内安装有为第二轴承6提供预紧力的预紧弹簧21,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第三轴承12位于主轴14的第一轴肩141处,其外圈与轴承座2的内孔配合,且通过止推螺母25与主轴14进行定位。第一轴承4和第三轴承12形成一端浮动一端固定的模式,主轴14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轴向力传递到轴承座1上,减少了轴向力的影响。具体的,轴承座2的两端分别设有前端盖8和后端盖9,前端盖8和后端盖9的内孔内分别设有前剖分油封17和后剖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座润滑密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座、通过轴承机构安装在轴承座上的主轴以及设置在轴承座上的总回油通道;/n所述轴承机构包括从前往后依次排列的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前侧面定位,后侧面压紧于预紧件上,所述第三轴承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均定位;/n所述轴承座的两端分别设有内置油封的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均设置有回油通道,所述回油通道连通总回油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座润滑密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座、通过轴承机构安装在轴承座上的主轴以及设置在轴承座上的总回油通道;
所述轴承机构包括从前往后依次排列的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前侧面定位,后侧面压紧于预紧件上,所述第三轴承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均定位;
所述轴承座的两端分别设有内置油封的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均设置有回油通道,所述回油通道连通总回油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座润滑密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轴承位于主轴的第一轴肩处,其外圈与轴承座的内孔配合,且通过止推螺母与主轴进行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座润滑密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位于主轴的第二轴肩处,所述第二轴承与第二轴肩间设有挡圈使第二轴承压紧于轴承座的内孔台阶上,所述轴承座的内孔台阶处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平底孔,所述平底孔内安装有预紧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座润滑密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上设有分别与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及第三轴承相连通的三个进油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承座润滑密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内设有与总回油通道相连通的第一储油室,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君建周春景徐国安乔艳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丰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