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轴流泵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立式轴流泵,其增设有自动清理装置来及时清理过滤机构上的杂物,因此降低了过滤机构被堵塞的概率,即降低了过滤机构的工作状态对立式轴流泵的进水量的影响,因而降低了立式轴流泵因进水量较少而产生故障的概率;包括泵体,泵体内设置有流动腔,流动腔的底端连通设置有进水口,流动腔的顶端连通设置有出水口,流动腔的内部设置有动力机构;还包括过滤箱、三组水轮叶、固定块、传递箱、转轴、转动轴承、第一转向齿轮、第二转向齿轮、传动轴、动力箱、往复丝杠、支撑轴承、安装轴、带动杆、伸缩杆和清扫板,过滤箱的内部设置有过滤腔,动力箱的内部设置有动力腔。
A vertical axial flow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轴流泵
本技术涉及轴流泵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立式轴流泵。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立式轴流泵是一种靠旋转叶轮的叶片对液体产生的作用力使液体沿轴线方向输送的装置,其在液体输送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立式轴流泵包括泵体,泵体内设置有流动腔,流动腔的底端连通设置有进水口,流动腔的顶端连通设置有出水口,流动腔的内部设置有动力机构,泵体的顶端设置有动力输送组件,流动腔的底部设置有过滤机构;现有的立式轴流泵使用时,首先在市场上购买到指定型号的立式轴流泵,然后将其安装在指定的位置,使泵体的进水口和动力机构浸没在水里,然后将立式轴流泵的动力输送组件与选配好的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完毕,这时启动电机使电机带动立式轴流泵进入至工作状态即可,在立式轴流泵工作的过程中,过滤机构对水中的杂物起到了过滤的作用;现有的立式轴流泵使用中发现,随着立式轴流泵的持续使用,过滤机构上附着的杂物越来越多,尤其过滤机构附着到塑料袋之后,过滤机构被堵塞的概率较高,因而严重减少了立式轴流泵的进水量,一旦工作人员对过滤机构上的杂物清理不及时,则立式轴流泵因进水量较少而产生故障的概率较高,从而导致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增设有自动清理装置来及时清理过滤机构上的杂物,因此降低了过滤机构被堵塞的概率,即降低了过滤机构的工作状态对立式轴流泵的进水量的影响,因而降低了立式轴流泵因进水量较少而产生故障的概率,从而增强实用性的立式轴流泵。本技术的一种立式轴流泵,包括泵体,泵体内设置有流动腔,流动腔的底端连通设置有进水口,流动腔的顶端连通设置有出水口,流动腔的内部设置有动力机构,泵体的顶端设置有动力输送组件,流动腔的底部设置有过滤机构;还包括过滤箱、三组水轮叶、固定块、传递箱、转轴、转动轴承、第一转向齿轮、第二转向齿轮、传动轴、动力箱、往复丝杠、支撑轴承、安装轴、带动杆、伸缩杆和清扫板,所述过滤箱的内部设置有过滤腔,所述过滤腔的顶端与泵体的流动腔的底端法兰连通,所述传递箱的右端与过滤腔的右端中下部区域连接,所述传递箱的内部设置有传递腔,所述传递腔的底端左侧连通设置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底端与过滤腔连通设置有转动孔,所述转轴的顶端自传递箱的下侧转动穿过转动孔并且伸入至传递腔内,所述转动轴承与转动槽固定卡装,所述转动轴承与转轴过盈连接,所述转轴的底端与固定块的顶端连接,所述三组水轮叶的内端均与固定块的圆周侧壁连接且均匀分布,所述转轴的顶端与第一转向齿轮的底端键连接,所述动力箱的左端与过滤箱的右端中部连接,所述动力箱的内部设置有动力腔,所述动力腔的左端与传递腔的右端连通设置有传动孔,所述传动轴的右端自传递腔内转动穿过传动孔并且伸入至动力腔内,所述传动轴的左端与第二转向齿轮键连接,所述往复丝杠设置有往复丝杆和往复滑块,所述往复丝杆的左端与传动轴的右端同心连接,所述动力腔的右端连通设置有支撑槽,所述支撑轴承与支撑槽固定卡装,所述安装轴的右端与支撑轴承过盈连接,所述往复丝杆的右端与安装轴的左端同心连接,所述往复滑块与往复丝杆螺装,所述往复滑块的顶端与带动杆的底端连接,所述带动杆与伸缩杆之间设置有缓冲组件,所述定位杆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动力腔的左端和右端底部连接,所述往复滑块的左端底部区域贯穿设置有定位滑孔,所述定位滑孔与定位杆滑动套装,所述动力腔的左端中上部区域与过滤腔连通设置有伸缩滑孔,所述伸缩杆的左端自动力腔内滑动穿过伸缩滑孔并且伸入至过滤腔内,伸缩杆的左端与清扫板的右端底部螺装,所述清扫板的顶端均匀设置有多组硬质刷毛,所述过滤机构设置有过滤板和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外侧壁与过滤腔的前端、后端、左端和右端连接,所述过滤板与过滤腔滑动卡装,所述过滤板与固定框螺装,所述过滤板的底端中部贯穿设置有过滤孔,所述过滤孔上设置有过滤网,多组硬质刷毛的顶端均与过滤网的底端滑动紧贴。本技术的一种立式轴流泵,所述缓冲组件包括两组防护杆和两组防护弹簧,所述两组防护杆的顶端均与伸缩杆的底端右侧连接,所述两组防护弹簧的内端分别与带动杆的左端和右端顶部区域紧贴,所述两组防护弹簧的外端分别与两组防护杆的内端紧贴。本技术的一种立式轴流泵,还包括限位杆,所述带动杆右端中部贯穿设置有限位滑孔,所述限位滑孔与限位杆滑动套装,所述限位杆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两组防护杆的内端连接,所述两组防护弹簧分别与限位杆的左侧和右侧活动套装。本技术的一种立式轴流泵,还包括稳固轴承,所述传递箱的传递腔的右端设置有稳固槽,所述稳固槽的右端与传动孔连通,所述稳固轴承与稳固槽固定卡住,所述稳固轴承与传动轴过盈连接。本技术的一种立式轴流泵,还包括紧固螺纹杆和紧固旋钮,所述伸缩杆的左端与过滤腔连通设置有紧固螺纹孔,所述清扫板的左端底部贯穿设置有调节滑孔,所述紧固螺纹杆的右端自清扫板的左侧滑动穿过调节滑孔然后继续螺装插入至紧固螺纹孔内,所述紧固旋钮的右端与紧固螺纹杆的左端连接。本技术的一种立式轴流泵,还包括盖板和密封块,所述过滤腔的左端中上部区域连通设置有清理孔,所述密封块与清理孔密封卡装,所述盖板的右端与密封块的左端连接,所述盖板与过滤箱的左端螺装。本技术的一种立式轴流泵,所述紧固旋钮的左端设置有一字拆装槽。本技术的一种立式轴流泵,还包括提动块,所述提动块的右端与清扫板的左端中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立式轴流泵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泵体输送的水首先通过过滤箱然后再流入至泵体内,在水被抽入至过滤箱的时候,三组水轮叶在水的冲击力的作用下开始转动,同时三组水轮叶通过转轴带动第一转向齿轮转动,然后第一转向齿轮通过第二转向齿轮带动传动轴转动,这时传动轴则带动往复丝杆带动安装轴在支撑轴承上转动,在往复丝杆的转动下往复滑块则沿着定位杆的轴向往复滑动,同时往复滑块通过伸缩杆带动清扫板在过滤腔内横向往复移动,此时清扫板通过其顶部的多组硬质刷毛来往复刷动过滤网,因此过滤网上的附着的杂物则被清扫板以及其顶部的多组硬质刷毛推动至过滤网的两侧边缘,而在水流的冲击下位于边缘的杂物则附着在过滤网的边缘而不再反复附着在过滤网的中部,在立式轴流泵停机之后,工作人员及时清理过滤箱内的杂物即可,可见通过该过程为过滤机构的通透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从而通过增设有自动清理装置来及时清理过滤机构上的杂物,降低了过滤机构被堵塞的概率,即降低了过滤机构的工作状态对立式轴流泵的进水量的影响,因而降低了立式轴流泵因进水量较少而产生故障的概率,增强了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过滤箱和过滤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传动箱和动力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往复滑块和定位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紧固旋钮和清扫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泵体;2、过滤箱;3、三组水轮叶;4、固定块;5、传递箱;6、转轴;7、转动轴承;8、第一转向齿轮;9、第二转向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式轴流泵,包括泵体(1),泵体(1)内设置有流动腔,流动腔的底端连通设置有进水口,流动腔的顶端连通设置有出水口,流动腔的内部设置有动力机构,泵体(1)的顶端设置有动力输送组件,流动腔的底部设置有过滤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箱(2)、三组水轮叶(3)、固定块(4)、传递箱(5)、转轴(6)、转动轴承(7)、第一转向齿轮(8)、第二转向齿轮(9)、传动轴(10)、动力箱(11)、往复丝杠、支撑轴承(12)、安装轴(13)、带动杆(14)、伸缩杆(15)、定位杆(34)和清扫板(16),所述过滤箱(2)的内部设置有过滤腔(17),所述过滤腔(17)的顶端与泵体(1)的流动腔的底端法兰连通,所述传递箱(5)的右端与过滤腔(17)的右端中下部区域连接,所述传递箱(5)的内部设置有传递腔(18),所述传递腔(18)的底端左侧连通设置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底端与过滤腔(17)连通设置有转动孔,所述转轴(6)的顶端自传递箱(5)的下侧转动穿过转动孔并且伸入至传递腔(18)内,所述转动轴承(7)与转动槽固定卡装,所述转动轴承(7)与转轴(6)过盈连接,所述转轴(6)的底端与固定块(4)的顶端连接,所述三组水轮叶(3)的内端均与固定块(4)的圆周侧壁连接且均匀分布,所述转轴(6)的顶端与第一转向齿轮(8)的底端键连接,所述动力箱(11)的左端与过滤箱(2)的右端中部连接,所述动力箱(11)的内部设置有动力腔(19),所述动力腔(19)的左端与传递腔(18)的右端连通设置有传动孔,所述传动轴(10)的右端自传递腔(18)内转动穿过传动孔并且伸入至动力腔(19)内,所述传动轴(10)的左端与第二转向齿轮(9)键连接,所述往复丝杠设置有往复丝杆(30)和往复滑块(31),所述往复丝杆(30)的左端与传动轴(10)的右端同心连接,所述动力腔(19)的右端连通设置有支撑槽,所述支撑轴承(12)与支撑槽固定卡装,所述安装轴(13)的右端与支撑轴承(12)过盈连接,所述往复丝杆(30)的右端与安装轴(13)的左端同心连接,所述往复滑块(31)与往复丝杆(30)螺装,所述往复滑块(31)的顶端与带动杆(14)的底端连接,所述带动杆(14)与伸缩杆(15)之间设置有缓冲组件,所述定位杆(34)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动力腔(19)的左端和右端底部连接,所述往复滑块(31)的左端底部区域贯穿设置有定位滑孔,所述定位滑孔与定位杆(34)滑动套装,所述动力腔(19)的左端中上部区域与过滤腔(17)连通设置有伸缩滑孔,所述伸缩杆(15)的左端自动力腔(19)内滑动穿过伸缩滑孔并且伸入至过滤腔(17)内,伸缩杆(15)的左端与清扫板(16)的右端底部螺装,所述清扫板(16)的顶端均匀设置有多组硬质刷毛,所述过滤机构设置有过滤板(32)和固定框(33),所述固定框(33)的外侧壁与过滤腔(17)的前端、后端、左端和右端连接,所述过滤板(32)与过滤腔(17)滑动卡装,所述过滤板(32)与固定框(33)螺装,所述过滤板(32)的底端中部贯穿设置有过滤孔,所述过滤孔上设置有过滤网,多组硬质刷毛的顶端均与过滤网的底端滑动紧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轴流泵,包括泵体(1),泵体(1)内设置有流动腔,流动腔的底端连通设置有进水口,流动腔的顶端连通设置有出水口,流动腔的内部设置有动力机构,泵体(1)的顶端设置有动力输送组件,流动腔的底部设置有过滤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箱(2)、三组水轮叶(3)、固定块(4)、传递箱(5)、转轴(6)、转动轴承(7)、第一转向齿轮(8)、第二转向齿轮(9)、传动轴(10)、动力箱(11)、往复丝杠、支撑轴承(12)、安装轴(13)、带动杆(14)、伸缩杆(15)、定位杆(34)和清扫板(16),所述过滤箱(2)的内部设置有过滤腔(17),所述过滤腔(17)的顶端与泵体(1)的流动腔的底端法兰连通,所述传递箱(5)的右端与过滤腔(17)的右端中下部区域连接,所述传递箱(5)的内部设置有传递腔(18),所述传递腔(18)的底端左侧连通设置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底端与过滤腔(17)连通设置有转动孔,所述转轴(6)的顶端自传递箱(5)的下侧转动穿过转动孔并且伸入至传递腔(18)内,所述转动轴承(7)与转动槽固定卡装,所述转动轴承(7)与转轴(6)过盈连接,所述转轴(6)的底端与固定块(4)的顶端连接,所述三组水轮叶(3)的内端均与固定块(4)的圆周侧壁连接且均匀分布,所述转轴(6)的顶端与第一转向齿轮(8)的底端键连接,所述动力箱(11)的左端与过滤箱(2)的右端中部连接,所述动力箱(11)的内部设置有动力腔(19),所述动力腔(19)的左端与传递腔(18)的右端连通设置有传动孔,所述传动轴(10)的右端自传递腔(18)内转动穿过传动孔并且伸入至动力腔(19)内,所述传动轴(10)的左端与第二转向齿轮(9)键连接,所述往复丝杠设置有往复丝杆(30)和往复滑块(31),所述往复丝杆(30)的左端与传动轴(10)的右端同心连接,所述动力腔(19)的右端连通设置有支撑槽,所述支撑轴承(12)与支撑槽固定卡装,所述安装轴(13)的右端与支撑轴承(12)过盈连接,所述往复丝杆(30)的右端与安装轴(13)的左端同心连接,所述往复滑块(31)与往复丝杆(30)螺装,所述往复滑块(31)的顶端与带动杆(14)的底端连接,所述带动杆(14)与伸缩杆(15)之间设置有缓冲组件,所述定位杆(34)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动力腔(19)的左端和右端底部连接,所述往复滑块(31)的左端底部区域贯穿设置有定位滑孔,所述定位滑孔与定位杆(34)滑动套装,所述动力腔(19)的左端中上部区域与过滤腔(17)连通设置有伸缩滑孔,所述伸缩杆(15)的左端自动力腔(19)内滑动穿过伸缩滑孔并且伸入至过滤腔(17)内,伸缩杆(15)的左端与清扫板(16)的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传萍,
申请(专利权)人:上泵天津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