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329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致冷设备,包括: 多个热源单元(2A,2B),每一个热源单元(2A,2B)都具有一个压缩机(21)和一个以其一端与压缩机(21)的排放侧相连的热源侧热交换器(24),且其中液体线路(5LA,5LB)分别与热源侧热交换器(24)的其他端相连,且气体线路(5GA,5GB)分别与压缩机(21)的入口侧相连; 一个连接管路部分(11),用于将液体线路(5LA,5LB)的外端和气体线路(5GA,5GB)的外端分别与主液体线路(4L)和主气体线路(4G)相连,以便热源单元(2A,2B)被彼此并联地设置; 多个用户单元(3A,3B),用户单元(3A,3B)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用户侧膨胀装置(33)和一个用户侧热交换器(32)并都与主液体线路(4L)和主气体线路(4G)相连,以便以彼此并联的方式得到设置;以及 一个液体线路关闭装置(VI),它被设置在至少一个热源单元(2B)的液体线路(5LB)上并当热源单元(2B)在冷却操作期间被停止运行时被完全关闭。(*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多个热源单元的致冷设备。在传统上,作为致冷设备的空调器是已知的,其中多个室内单元通过致冷剂管道而彼此并联地与一个单个的室外单元相连接,以形成多个型的室内单元,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4-208370号中所公布的那样。这种室外单元具有一个压缩机、一个四通选择阀、一个室外热交换器、一个室外马达驱动膨胀阀和一个接收器。室内单元具有一个室内马达驱动膨胀阀和一个室内热交换器。在进行冷却操作时,从压缩机排出的致冷剂进行循环,以便在室外热交换器中得到冷凝,在室内马达驱动膨胀阀压强被降低、在室内热交换器被蒸发并随后返回到压缩机。在加热操作中,从压缩机排出的致冷剂进行循环,以便在室内热交换器得到冷凝、在室外马达驱动膨胀阀其压强被降低、在室外热交换器被蒸发并随后返回到压缩机。另外,在该室外单元中,压缩机的容量根据室内单元的负载而得到调节。在上述空调器中,由于只设置了单个的室外单元,所以要求与室内负载即所要连接的室内单元的数目相应地制造具有彼此不同的容量的多种室外单元。另外,当室内负载与室外单元的容量不符合时,室外单元的容量即使在小的室内负载情况下也被不利地增大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多个—例如两个—具有彼此不同容量的室外单元,可以彼此结合起来,以形成多个型室外单元。在这种情况下,当处于冷却或加热操作的室外单元与不工作的室外单元同时存在时,必须使致冷剂不被存储在不工作的室外单元中,以保持固定的致冷剂循环量。即需要防止致冷剂循环量不足。另外,当一个室外单元在加热操作中不工作时,可能有大量的气体致冷剂在该室外单元或致冷剂管道中冷凝。因此,需要防止压缩机在该室外单元重新工作时对液体致冷剂进行压缩。另外,当空调器具有多个室外单元时,从该室外单元延伸的致冷剂管道被连接到两条主管道,且这些主管道在室内侧。然而,在安装时以自由的方式进行管道设置时,使油回流所需的管道倾斜角度不能得到保证,或者要水平设置的管道部分可能是倾斜的。这对空调器的高度可靠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考虑到上述问题,作出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防止液体致冷剂的压缩和由于致冷剂的存储等而造成的致冷剂循环量的不足,并保证精确的致冷剂管道安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致冷设备具有用于允许和防止致冷剂流动的关闭装置,和/或具有用于排放致冷剂的排放装置或用于回收致冷剂的回收装置,和/或具有在其中采用了多个热源单元的连接部分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致冷设备包括多个热源单元(2A,2B),这些热源单元(2A,2B)中的每一个都具有一个压缩机(21)和一个其一端与压缩机(21)的排放侧相连的热源侧热交换器(24),且其中液体线路(5LA,5LB)分别与热源侧热交换器(24)的其他端部相连,气体线路(5GA,5GB)分别与压缩机(21)的入口侧相连。另外,在该致冷设备中,设置了一个连接管路部分(11),用于将液体线路(5LA,5LB)的外端和气体线路(5GA,5GB)的外端与一个主液体线路(4L)和一个主气体线路(4G)分别相连,以使热源单元(2A,2B)彼此并联地设置。另外,致冷设备具有多个用户单元(3A,3B),这些用户单元(3A,3B)中的每一个都具有一个用户侧膨胀装置(33)和一个用户侧热交换器(32),且这些用户单元(3A,3B)与主液体线路(4L)和主气体线路(4G)相连,以便彼此并联地设置。另外,在多个热源单元(2A,2B)之中的至少一个热源单元(2B)的液体线路(5LB)上,设置了一个液体线路关闭装置(V1),当在冷却操作期间热源单元(2B)被停止运行时该液体线路关闭装置(V1)被完全关闭。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致冷设备中,在液体线路(5LA,5LB)与主液体线路(4L)之间的连接部分上,设置有用于将各个液体线路(5LA,5LB)与主液体线路(4L)相连的一个接收器(12)。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致冷设备包括一个主热源单元(2A),它具有一台压缩机(21),一个热源侧热交换器(24),热源侧热交换器(24)以它的一端与压缩机(21)的入口侧和排放侧相连,以便可在压缩机(21)的两侧之间作切换,而以它的另一端连接液体线路(5LA),该单元还具有一个设置在液体线路(5LA)上的热源侧膨胀装置(25),并且在该单元中还有一个气体线路(5GA),它连接压缩机(21)的入口侧和排放侧,以便可以在压缩机(21)的两侧间作切换;一个从属热源单元(2B),其具有一个压缩机(21),一个热源侧热交换器(24),热交换器(24)一端与压缩机(21)的排放侧和入口侧相连从而能够在压缩机(21)的两侧之间作切换,另一端连接在液体线路(5LA),该单元还具有一个设置在液体线路(5LA)上的热源侧膨胀装置(25),一个气体线路(5GB)与压缩机(21)的排放侧和入口侧相连,以便能够在压缩机(21)的两侧之间进行切换。另外,在该致冷设备中,设置了一个用于将液体线路(5LA,5LB)的外端与气体线路(5GA,5GB)的外端分别与主液体线路(4L)和主气体线路(4G)相连以使热源单元(2A,2B)彼此并联设置的联接管路部分(11)。另外,该致冷设备具有多个用户单元(3A,3B),这些用户单元(3A,3B)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用户侧热交换器(32)且都与主液体线路(4L)和主气体线路(4G)相连,以便以彼此并联的方式得到设置。另外,在延伸到从属热源单元(2B)的液体线路(5LB)上,设置有一个液体线路关闭装置(V1),后者当从属热源单元(2B)在致冷操作期间停止运行时被完全关闭。在向从属热源单元(2B)延伸的气体线路(5GB)上,设置有一个气体线路关闭装置(V2),后者当从属热源单元(2B)在加热操作期间停止运行时被完全关闭。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致冷设备中,在液体线路(5LA,5LB)与主液体线路(4L)之间的连接部分上,设有一个用于将各个液体线路(5LA,5LB)与主液体线路(4L)相连接的接收器(12)。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致冷设备中,一个对从属热源单元(2B)的压缩机(21)进行旁路的旁路线路(29)与该压缩机(21)的排放和入口侧相连,且一个旁路关闭装置(V3)被设置在该旁路线路(29)上。另外,设置了一个致冷剂排放装置(61),它用于以这样的方式排放剩余在从属热源单元(2B)中的液体致冷剂,即当从属热源单元(2B)在加热操作期间刚好被停止运行后,把不工作的从属热源单元(2B)中所包含的各个旁路关闭装置(V3)和热源侧膨胀装置(25),液体线路关闭装置(V1)和气体线路关闭装置(V2)打开一段预定的时间。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致冷设备中,在各个用户单元(3A,3B)中设置了一个位于主液体线路(4L)与用户侧热交换器(32)之间的用户侧膨胀装置(33)。另外,还提供了致冷剂量检测装置(62),用于检测致冷剂的循环量的缺乏;以及致冷剂回收装置(63),用于当从属热源单元(2B)在加热操作期间被停止运行且致冷剂量检测装置(62)检测到致冷剂循环量不足时,以这样的方式从不工作的从属热源单元(2B)回收致冷剂,即打开不工作的从属热源单元(2B)的热源侧膨胀装置(25)和液体线路关闭装置(V1),且对用户侧膨胀装置(33)进行节流以便将液体致冷剂的压力根据大气温度降低到饱和压力。如图2中所示,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致冷设备,包括: 多个热源单元(2A,2B),每一个热源单元(2A,2B)都具有一个压缩机 (21)和一个以其一端与压缩机(21)的排放侧相连的热源侧热交换器(24 ),且其中液体线路(5LA,5LB)分别与热源侧热交换器(24)的其他端相 连,且气体线路(5GA,5GB)分别与压缩机(21)的入口侧相连; 一个连接管路部分(11),用于将液体线路(5LA,5LB)的外端和气体 线路(5GA,5GB)的外端分别与主液体线路(4L)和主气体线路(4G)相连, 以便热源单元(2A,2B)被彼此并联地设置; 多个用户单元(3A,3B),用户单元(3A,3B)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用户侧 膨胀装置(33)和一个用户侧热交换器(32)并都与主液体线路(4L)和主气 体线路(4G)相连,以便以彼此并联的方式得到设置;以及 一个液体线路关闭装置(V1),它被设置在至少一个热源单元(2B)的 液体线路(5LB)上并当热源单元(2B)在冷却操作期间被停止运行时被完 全关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田真理
申请(专利权)人:达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