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开门碰口防撬结构
本技术涉及外开门
,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外开门碰口防撬结构。
技术介绍
碰口指的是门板与门框或者左右门板之间的缝隙处,目前的外开门通过设置防撬边挡柱锁舌,并将防撬边与门扇连为一体,一定程度上提高防撬门的防撬性能。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1865424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外开门碰口防撬结构,包括固设于门板靠近锁舌一侧的防撬边,锁挡片置于防撬边内。但是,由于防撬边与门板固接,关阖门板时,防撬边可能会与门框产生碰撞,容易对门板造成形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开门碰口防撬结构,其通过伸缩结构驱动防撬边的伸缩,降低防撬边与门框碰撞的可能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开门碰口防撬结构,包括开设于门框内侧壁的条形插槽、开设于门板靠近所述条形插槽一侧的贯通槽、开设于门板靠近室内一侧且与所述贯通槽连通的安装槽、沿门板长度方向滑移设置于所述贯通槽内的第一按压件、沿门板宽度方向滑移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的第二按压件,所述门框靠近室内一侧固定有密封板;所述第一按压件与第二按压件之间设置有用于推动第一按压件移动的抵压组件;所述第二按压件与安装槽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按压件复位的复位组件;所述第一按压件靠近条形插槽一侧固定有用于与条形插槽插接的条形插块,所述第一按压件与贯通槽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按压件复位的弹性组件以及使第一按压件沿门板长度方向移动的导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开门碰口防撬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于门框(1)内侧壁的条形插槽(11)、开设于门板(2)靠近所述条形插槽(11)一侧的贯通槽(21)、开设于门板(2)靠近室内一侧且与所述贯通槽(21)连通的安装槽(22)、沿门板(2)长度方向滑移设置于所述贯通槽(21)内的第一按压件(3)、沿门板(2)宽度方向滑移设置于所述安装槽(22)内的第二按压件(4),所述门框(1)靠近室内一侧固定有密封板(12);/n所述第一按压件(3)与第二按压件(4)之间设置有用于推动第一按压件(3)移动的抵压组件(31);/n所述第二按压件(4)与安装槽(22)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按压件(4)复位的复位组件(41);/n所述第一按压件(3)靠近条形插槽(11)一侧固定有用于与条形插槽(11)插接的条形插块(32),所述第一按压件(3)与贯通槽(21)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按压件(3)复位的弹性组件(33)以及使第一按压件(3)沿门板(2)长度方向移动的导向组件(34);/n所述条形插块(32)与条形插槽(11)之间设置有用于分离条形插块(32)与条形插槽(11)的配合组件(3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开门碰口防撬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于门框(1)内侧壁的条形插槽(11)、开设于门板(2)靠近所述条形插槽(11)一侧的贯通槽(21)、开设于门板(2)靠近室内一侧且与所述贯通槽(21)连通的安装槽(22)、沿门板(2)长度方向滑移设置于所述贯通槽(21)内的第一按压件(3)、沿门板(2)宽度方向滑移设置于所述安装槽(22)内的第二按压件(4),所述门框(1)靠近室内一侧固定有密封板(12);
所述第一按压件(3)与第二按压件(4)之间设置有用于推动第一按压件(3)移动的抵压组件(31);
所述第二按压件(4)与安装槽(22)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按压件(4)复位的复位组件(41);
所述第一按压件(3)靠近条形插槽(11)一侧固定有用于与条形插槽(11)插接的条形插块(32),所述第一按压件(3)与贯通槽(21)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按压件(3)复位的弹性组件(33)以及使第一按压件(3)沿门板(2)长度方向移动的导向组件(34);
所述条形插块(32)与条形插槽(11)之间设置有用于分离条形插块(32)与条形插槽(11)的配合组件(3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开门碰口防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41)包括固定于安装槽(22)远离条形插槽(11)一侧的固定板(411)、分别开设于所述固定板(411)上的两个圆形通孔(412)、分别沿门板(2)宽度方向滑移设置于两个圆形通孔(412)内的两个导向轴(413)以及固定于第二按压件(4)靠近固定板(411)一侧的延伸板(414);每个导向轴(413)靠近密封板(12)一端与所述延伸板(414)远离密封板(12)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板(411)与延伸板(414)之间设置有使延伸板(414)复位的两个弹性件(4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开门碰口防撬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仁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辛乙堂木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