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景观栅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161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1:46
一种园林景观栅栏,属于园林设施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铁质栅栏与园林景观不搭,很难融合在一起,尤其铁质栅栏容易生锈,使用寿命短,难维护且维护成本高,生锈后,非常影响园林效果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园林景观栅栏,包括N个立柱、N‑1个上杆和N‑1个下杆,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立柱为筒状,底端固定在地面上,内设有隔板;相邻的两个立柱间设置一个上杆和一个下杆;上杆和下杆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立柱的上部和下部;立柱的上腔和上杆的容器内种植藤本植物。该园林景观栅栏,以栅栏为依托,在栅栏上设置种植区域,用于种植藤本植物,既能够遮挡铁质栅栏,减免栅栏的维护成本,延长其使用寿命,又可以形成园林的独特景观。

A kind of garden landscape f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园林景观栅栏
本技术属于园林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园林景观栅栏。
技术介绍
在园林中,出于美化环境、分割空间、保护花草树木等目的,会设置园林栅栏。现有技术中的园林栅栏最常见的为木栅栏、塑料栅栏和铁栅栏,木栅栏最为美观,但是容易腐蚀并且不符合绿色环保理念,且造价相对较高;木塑栅栏由于本身质轻,故而稳固性差,且塑料容易老化,耐久性也很差;铁质栅栏与园林景观不搭,很难融合在一起,尤其铁质栅栏容易生锈,使用寿命短,难维护且维护成本高,生锈后,非常影响园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铁质栅栏与园林景观不搭,很难融合在一起,尤其铁质栅栏容易生锈,使用寿命短,难维护且维护成本高,生锈后,非常影响园林效果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园林景观栅栏。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园林景观栅栏,包括N个立柱、N-1个上杆和N-1个下杆,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所述立柱为筒状,底端固定在地面上,立柱内设有隔板,隔板的外边缘固定在立柱上部的内壁上,将立柱的内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上腔的筒壁和隔板上均设有第一透气透水孔;每个立柱上设有一个第一保护套,第一保护套为环状,下表面设有凹槽,第一保护套的外轮廓与立柱的顶端开口配合,套在立柱的顶端开口上,凹槽的槽底与立柱顶端端面接触,凹槽的内壁与立柱的顶端开口的内边缘接触,凹槽的外壁与立柱的顶端开口的外边缘接触;第一保护套的材料为橡胶垫;相邻的两个立柱间设置一个上杆和一个下杆;所述上杆为顶端、左端和右端均开口的容器,上杆的底板上设有第二透气透水孔,上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立柱上,且上杆和立柱的上表面对齐;每个上杆上设有两个第二保护套,每个第二保护套为条状,长度等于上杆的长度,第二保护套的下表面设有凹槽,凹槽的长度也等于上杆的长度,两个第二保护套的凹槽分别套在上杆的前板和后板的顶端;第二保护套的材料为橡胶垫;所述下杆为中空杆,下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立柱上,且固定位置为立柱的下部;所述立柱的上腔和上杆的容器内种植藤本植物。进一步的,所述立柱的外轮廓为长方体或圆柱体。进一步的,所述上杆和下杆的外轮廓均为长方体或圆柱体,进一步的,所述相对的上杆和下杆之间设置多个连接杆,多个连接杆等间距设置,每个连接杆的上端固定在上杆上,每个连接杆的下端固定在下杆上。进一步的,所述相对的上杆和下杆之间设置连接网,连接网为铁网,连接网的上端固定在上杆上,连接网的下端固定在下杆上。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网网格的大小能够容纳相应的藤本植物的茎穿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园林景观栅栏,以栅栏为依托,在栅栏上设置种植区域,用于种植藤本植物,既能够遮挡铁质栅栏,减免栅栏的维护成本,延长其使用寿命,又可以形成园林的独特景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园林景观栅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园林景观栅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园林景观栅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园林景观栅栏的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园林景观栅栏的上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园林景观栅栏的下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立柱,1-1、第一保护套,1-2、隔板、1-3、第一透气透水孔,2、上杆、2-1、第二保护套,2-2、第二透气透水孔,3、下杆,4、连接杆、5、连接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园林景观栅栏,包括N个立柱1、N-1个上杆2和N-1个下杆3,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其中,如图4所示,每个立柱1均为筒状,外轮廓可以为长方体或圆柱体,两端开口。立柱1的底端固定在地面上。立柱1内设有隔板1-2,隔板1-2的外边缘固定在立柱1上部的内壁上,将立柱1的内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上腔的筒壁上设有第一透气透水孔1-3,隔板1-2上也设有第一透气透水孔1-3。每个立柱1上设有一个第一保护套1-1,第一保护套1-1为环状,与立柱1的顶端开口配合,如立柱1的顶端开口为方形,第一保护套1-1为方环。第一保护套2-1的下表面设有凹槽,第一保护套1-1套在立柱1的顶端开口上,凹槽的槽底与立柱1顶端端面接触,凹槽的内壁与立柱1的顶端开口的内边缘接触,凹槽的外壁与立柱1的顶端开口的外边缘接触。第一保护套1-1的材料为橡胶垫。第一保护套1-1用于防止接触栅栏的人划伤手。相邻的两个立柱1间设置一个上杆2和一个下杆3。如图5所示,上杆2为顶端、左端和右端均开口的容器,外轮廓可以为长方体形、圆柱形等。上杆2的底板上设有第二透气透水孔2-2。上杆2的左右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立柱1上,且上杆2和立柱1的上表面对齐。每个上杆2上设有两个第二保护套2-1,每个第二保护套2-1为条状,长度等于上杆2的长度,下表面设有凹槽,两个第二保护套2-1的凹槽分别套在上杆2的前板和后板的顶端。第二保护套2-2的材料为橡胶垫。第一保护套2-1用于防止接触栅栏的人划伤手。如图6所示,下杆3为中空杆,外轮廓可以为长方体或圆柱体。下杆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立柱1上,且固定位置为立柱1的下部。立柱1的上腔和上杆2的容器内用于种植藤本植物,如爬藤月季、蒜香藤、铁线莲、黄木香、紫藤、三角梅、爬藤蔷薇等,立柱1的上腔和上杆2的腔体种植的可以是同类植物,也可以是不同类植物,植物攀附栅栏生长,形成独特的花墙景观或树墙景观。且由于设置了透水透气孔,这种花墙或树墙便于打理,可直接喷水,水经透水透气孔可流入地下,且增强了种植植物区域的透气性,有利于植物生长。为稳固这种花墙或者树墙,如图2所示,可在相对的上杆2和下杆3之间设置多个连接杆4,多个连接杆4等间距设置,每个连接杆4的上端固定在上杆2上,每个连接杆4的下端固定在下杆3上;或者,如图3所示,在相对的上杆2和下杆3之间设置连接网5,连接网5铁网,网格大小能够容纳相应的藤本植物茎穿过;连接网5的上端固定在上杆2上,连接网5的下端固定在下杆3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园林景观栅栏,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立柱(1)、N-1个上杆(2)和N-1个下杆(3),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n所述立柱(1)为筒状,底端固定在地面上,立柱(1)内设有隔板(1-2),隔板(1-2)的外边缘固定在立柱(1)上部的内壁上,将立柱(1)的内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上腔的筒壁和隔板(1-2)上均设有第一透气透水孔(1-3);每个立柱上设有一个第一保护套(1-1),第一保护套(1-1)为环状,下表面设有凹槽,第一保护套(1-1)的外轮廓与立柱(1)的顶端开口配合,套在立柱(1)的顶端开口上,凹槽的槽底与立柱(1)顶端端面接触,凹槽的内壁与立柱(1)的顶端开口的内边缘接触,凹槽的外壁与立柱(1)的顶端开口的外边缘接触;第一保护套(1-1)的材料为橡胶垫;/n相邻的两个立柱(1)间设置一个上杆(2)和一个下杆(3);/n所述上杆(2)为顶端、左端和右端均开口的容器,上杆(2)的底板上设有第二透气透水孔(2-2),上杆(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立柱(1)上,且上杆(2)和立柱(1)的上表面对齐;每个上杆(2)上设有两个第二保护套(2-1),每个第二保护套(2-1)为条状,长度等于上杆(2)的长度,第二保护套(2-1)的下表面设有凹槽,凹槽的长度也等于上杆(2)的长度,两个第二保护套(2-1)的凹槽分别套在上杆(2)的前板和后板的顶端;第二保护套(2-1)的材料为橡胶垫;/n所述下杆(3)为中空杆,下杆(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立柱(1)上,且固定位置为立柱(1)的下部;/n所述立柱(1)的上腔和上杆(2)的容器内种植藤本植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园林景观栅栏,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立柱(1)、N-1个上杆(2)和N-1个下杆(3),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所述立柱(1)为筒状,底端固定在地面上,立柱(1)内设有隔板(1-2),隔板(1-2)的外边缘固定在立柱(1)上部的内壁上,将立柱(1)的内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上腔的筒壁和隔板(1-2)上均设有第一透气透水孔(1-3);每个立柱上设有一个第一保护套(1-1),第一保护套(1-1)为环状,下表面设有凹槽,第一保护套(1-1)的外轮廓与立柱(1)的顶端开口配合,套在立柱(1)的顶端开口上,凹槽的槽底与立柱(1)顶端端面接触,凹槽的内壁与立柱(1)的顶端开口的内边缘接触,凹槽的外壁与立柱(1)的顶端开口的外边缘接触;第一保护套(1-1)的材料为橡胶垫;
相邻的两个立柱(1)间设置一个上杆(2)和一个下杆(3);
所述上杆(2)为顶端、左端和右端均开口的容器,上杆(2)的底板上设有第二透气透水孔(2-2),上杆(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立柱(1)上,且上杆(2)和立柱(1)的上表面对齐;每个上杆(2)上设有两个第二保护套(2-1),每个第二保护套(2-1)为条状,长度等于上杆(2)的长度,第二保护套(2-1)的下表面设有凹槽,凹槽的长度也等于上杆(2)的长度,两个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亮韩冬辉张宇赵剑马雪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海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