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树木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7607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2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树木支架,包括夹持环组件,夹持环组件围绕于树木周向;多根支腿,多根支腿均布于所述夹持环组件周向,且支腿延伸至地面地部分插入地面;以及形成于支腿和夹持环组件连接处的连接组件;支腿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夹持环组件上;连接组件处装配有罩盖;罩盖覆盖所述连接组件、以及支腿与连接组件装配的部分;夹持环组件分为两部分,分别为沿竖直方向分布的第一环和第二环;第一环和第二环分别固定于树木的不同高度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支架设计了两个环,能够固定于树木的不同高度处,提高保护的效果,提高稳定性;还设计了能够方便拆卸的连接组件,方便作业人员操作,实用性较好。

Multifunctional tree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树木支架
本技术涉及园林建设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树木支架。
技术介绍
园林建设/景观建设中,树木是必不可少的,而树木的生长周期十分长,为了让树木能够健康地成长,园林作业人员需要为树木支撑支架,尤其是幼年树木或者是生长轨迹出现偏差的树木,支架能够辅助树木、引导树木朝向竖直方向生长,并且也能够对树木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在外力的作用下出现倾倒。现有技术中的树木支架多数都设计有一个能够包围树木支撑环,以及与该支撑环固连的多根支腿,支腿一端与支撑杆固连、而另一端则倾斜向下延伸至地面,并且该支腿部分插入地表以下地形成为支撑结构。以这种方式能够从多个方向对树木形成支撑,效果很好。但是,经过长时间使用不难发现,现有技术中的树木支架结构过于单一,且较为简易,其仅仅是一个支撑环和多根支腿的组合结构,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树木支架容易出现支撑环脱落的现象,另外,现有技术中的支撑环结构较为单一,而树木的直径并不统一,所以现有技术中的支架适用性较差,而多数的支架都是木质材料、或者金属材料制成,园林作业人员作业时容易磕碰到支架的棱角处而出现事故,所以,现有技术中的支架安全性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适用性好、安全可靠的多功能树木支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多功能树木支架,包括:夹持环组件,所述夹持环组件围绕于树木周向;多根支腿,多根所述支腿均布于所述夹持环组件周向,且所述支腿延伸至地面地部分插入地面;以及形成于所述支腿和所述夹持环组件连接处的连接组件;所述支腿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夹持环组件上;所述连接组件处装配有罩盖;所述罩盖覆盖所述连接组件、以及所述支腿与所述连接组件装配的部分;所述夹持环组件分为两部分,分别为沿竖直方向分布的第一环和第二环;所述第一环和第二环分别固定于树木的不同高度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为圆环结构,且该第一环的圆环结构上具有一开口处,所述第一环的开口处形成为第一搭接边,所述第一环的第一搭接边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螺栓孔,所述第一环通过改变螺栓孔的配合位置以改变所述第一环的内径尺寸;所述第二环为圆环结构,且该第二环的圆环结构上具有一开口处,所述第二环的开口处形成为第二搭接边,所述第二环的第二搭接边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螺栓孔,所述第二环通过改变螺栓孔的配合位置以改变所述第二环的内径尺寸。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的周向间隔设置有所述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为与所述第一环固连的一端形成为开放结构的半圆筒;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环固连、并呈弧形结构的圆弧部,以及与所述圆弧部一体式结构、并朝向外侧水平延伸的平板部;所述平板部预留有沿竖直方向分布的至少两个紧固孔;所述支腿包括与所述连接组件配合的第一支腿部、与所述第一支腿部固连并倾斜向下延伸的第二支腿部、以及与所述第二支腿部固连并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三支腿部;所述第三支腿部形成为锚固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腿部水平截面呈长圆形,该第一支腿部预留与所述紧固孔匹配的装配孔;所述第一支腿部形成有与所述圆弧部匹配的第一端部、与所述平板部配合的中间部、以及暴露于所述连接组件外部的第二端部;所述装配孔开设于所述中间部。进一步的,所述罩盖包括呈半圆筒结构的罩体,所述罩体开口端朝向连接组件,所述罩体的上端形成为球形包围面;所述罩盖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端;所述罩盖通过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一环紧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和第二环之间通过连杆连为一体。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多功能树木支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支架设计了两个环,能够固定于树木的不同高度处,提高保护的效果,提高稳定性;还设计了能够方便拆卸的连接组件,方便作业人员操作,实用性较好。2、本技术的支架通过罩设在连接组件处的罩盖形成防护,将支腿和连接组件较为锋利的位置都包裹在其内,降低了作业风险,同时也保护了连接组件,避免非作业人员随意拆卸连接组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树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树木支架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树木支架的支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树木支架的第一支腿部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树木支架的第一环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树木支架的第二环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树木支架的罩盖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环;2、第二环;3、支腿;4、螺栓孔;6、罩盖;101、第一搭接边;201、第二搭接边;301、第一支腿部;302、第二支腿部;303、第三支腿部;304、装配孔;30101、第一端部;30102、第二端部;30103、中间部;501、圆弧部;502、平板部;503、紧固孔;601、罩体;602、球形包围面;603、连接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参见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的多功能树木支架,包括:夹持环组件,夹持环组件围绕于树木周向;多根支腿3,多根支腿3均布于夹持环组件周向,且支腿3延伸至地面地部分插入地面;以及形成于支腿3和夹持环组件连接处的连接组件;支腿3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夹持环组件上;连接组件处装配有罩盖6;罩盖6覆盖连接组件、以及支腿3与连接组件装配的部分;夹持环组件分为两部分,分别为沿竖直方向分布的第一环1和第二环2;第一环1和第二环2分别固定于树木的不同高度处。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树木支架,该树木支架包括与树木本体直接接触的夹持环组件,以及与夹持环组件固连并延伸至土壤/地面的支腿3,其中,与现有技术中具有明显区别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夹持环组件分为两个环体,分别为第一环1和第二环2,两个环体沿竖直方向分布地固定于树木的两个不同位置/不同高度,以此形成了多位置加固的作用,提高加固效果。另外,为了方便作业人员拆装该支架,还设计了上述连接组件,连接组件让支腿3和夹持环组件形成为可拆卸结构,并且为了避免连接组件以及伸入连接组件内的支腿3外露而容易伤到作业人员的情况发生,本实施例在连接组件处设计了罩盖6,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保护点】
1.多功能树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夹持环组件,所述夹持环组件围绕于树木周向;/n多根支腿(3),多根所述支腿(3)均布于所述夹持环组件周向,且所述支腿(3)延伸至地面地部分插入地面;以及/n形成于所述支腿(3)和所述夹持环组件连接处的连接组件;/n所述支腿(3)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夹持环组件上;/n所述连接组件处装配有罩盖(6);/n所述罩盖(6)覆盖所述连接组件、以及所述支腿(3)与所述连接组件装配的部分;/n所述夹持环组件分为两部分,分别为沿竖直方向分布的第一环(1)和第二环(2);/n所述第一环(1)和第二环(2)分别固定于树木的不同高度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树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持环组件,所述夹持环组件围绕于树木周向;
多根支腿(3),多根所述支腿(3)均布于所述夹持环组件周向,且所述支腿(3)延伸至地面地部分插入地面;以及
形成于所述支腿(3)和所述夹持环组件连接处的连接组件;
所述支腿(3)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夹持环组件上;
所述连接组件处装配有罩盖(6);
所述罩盖(6)覆盖所述连接组件、以及所述支腿(3)与所述连接组件装配的部分;
所述夹持环组件分为两部分,分别为沿竖直方向分布的第一环(1)和第二环(2);
所述第一环(1)和第二环(2)分别固定于树木的不同高度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树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1)为圆环结构,且该第一环(1)的圆环结构上具有一开口处,所述第一环的开口处形成为第一搭接边(101),所述第一环(1)的第一搭接边(101)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螺栓孔(4),所述第一环(1)通过改变螺栓孔(4)的配合位置以改变所述第一环(1)的内径尺寸;
所述第二环(2)为圆环结构,且该第二环(2)的圆环结构上具有一开口处,所述第二环(2)的开口处形成为第二搭接边(201),所述第二环(2)的第二搭接边(201)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螺栓孔(4),所述第二环(2)通过改变螺栓孔(4)的配合位置以改变所述第二环(2)的内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树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1)的周向间隔设置有所述连接组件;
所述连接组件为与所述第一环(1)固连的一端形成为开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台丙鹤张冬雪李志文闫峰刘闯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海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