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部分填充L形型钢-混凝土组合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078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部分填充L形型钢‑混凝土组合柱,包括第一腹板和位于所述第一腹板两端的第一翼板,所述第一腹板上焊接有第二腹板,所述第二腹板与所述第一腹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腹板端部设有第二翼板,所述第二翼板与所述第一腹板平行,所述第一腹板、所述第一翼板、所述第二腹板与所述第二翼板之间设有预制混凝土。该组合柱的整体结构强度高,便于装配施工。

A partially filled L-shaped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部分填充L形型钢-混凝土组合柱
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部分填充L形型钢-混凝土组合柱。
技术介绍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因承载力不足、延续性差、节点较为薄弱的缺点,被严格限定房屋高度;但为了节约土地资源,现住宅体系多为高层结构,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的无法该需求。工字型钢填充混凝土组合柱存在截面弱轴方向抗弯强度小的缺点,为保证其结构强度需加大翼缘尺寸,导致柱子的翼缘凸出墙体,降低了得房率,也不便于家具布置和室内装修。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L形型钢混凝土组合柱,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能够适用于装配式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部分填充L形型钢-混凝土组合柱,整体结构强度高,便于装配。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部分填充L形型钢-混凝土组合柱,包括第一腹板和位于所述第一腹板两端的第一翼板,所述第一腹板上焊接有第二腹板,所述第二腹板与所述第一腹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腹板端部设有第二翼板,所述第二翼板与所述第一腹板平行,所述第一腹板、所述第一翼板、所述第二腹板与所述第二翼板之间设有预制混凝土。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翼板与所述第二翼板上设有连杆,所述连杆分别与所述第一翼板和所述第二翼板垂直。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连杆为钢板条或U形钢筋或钢筋网片上的横向钢筋。作为一种优选,还包括纵向钢筋,所述纵向钢筋与所述组合柱延伸方向平行。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纵向钢筋上设有拉筋,所述拉筋穿过所述第一腹板与所述第二腹板。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拉筋沿所述组合柱的延伸方向交替设置。作为一种优选,相邻所述组合柱之间设有后浇槽,所述后浇槽内设有后浇混凝土,所述纵向钢筋端部插入所述后浇混凝土内。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相邻所述组合柱的所述纵向钢筋通过对接钢筋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腹板与所述第二腹板侧部设置有栓钉。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截面宽度可经过优化与墙体厚度一致,提高了得房率,也便于家具布置和室内装修;同时具有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的特点;现场对接定位,绑扎钢筋后对连接处浇筑混凝土,结构整体强度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1-1截面对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1-1截面钢筋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如下:1.第一腹板,2.第一翼板,3.第二腹板,4.第二翼板,5.预制混凝土,6.连杆,7.纵向钢筋,8.拉筋,9.后浇槽,10.后浇混凝土,11.对接钢筋,12.栓钉,13.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中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该L形型钢-混凝土组合柱包括第一腹板1和位于第一腹板1两端的第一翼板2,第一腹板1和第一翼板2组成工字型结构。第一腹板1上焊接有第二腹板3,第二腹板3与第一腹板1垂直设置,第二腹板3端部设有第二翼板4,第二翼板4与第一腹板1平行,第二腹板3和第二翼板4组成T型钢结构。第一翼板2与第二翼板4宽度为200mm,第一腹板1、第一翼板2、第二腹板3与第二翼板4之间设有预制混凝土5,预制混凝土5与翼板宽度一致。第一翼板2与第二翼板4上设有连杆6,连杆6分别与第一翼板2和第二翼板4垂直。连杆6一端与第一翼板2或第二翼板4焊接连接,另一端延伸并焊接至与之相对的翼板或腹板上。连杆6可选为钢板条或U形钢筋或钢筋网片上的横向钢筋。连杆6内侧设置有纵向钢筋7,纵向钢筋7与组合柱延伸方向平行。纵向钢筋7上设有拉筋8,拉筋8穿过第一腹板1与第二腹板3,并连接腹板两侧的纵向钢筋7。拉筋8沿组合柱的延伸方向交替设置。第一腹板1与第二腹板3侧部设置有栓钉12。相邻组合柱之间设有预留的后浇槽9,后浇槽9内设有后浇混凝土10,纵向钢筋7端部插入后浇混凝土10内。后浇槽9内的纵向钢筋7相对设置,对接钢筋11两端分别与纵向钢筋7绑扎连接或焊接连接。如图3中所示,后浇槽9内同样设有与纵向钢筋7垂直的U形钢筋。L形钢骨的组装与栓钉12的焊接可在工厂内完成,焊接连杆6与翼板后绑扎纵向钢筋7与拉筋8,连杆6若采用钢筋网片上的横向钢筋结构则无需再设置纵向钢筋7,浇筑混凝土后形成组合柱。在现场施工时,若需组合柱上下对接,先采用钢板进行临时固定,钢板可为L型板,其一板面通过螺栓与两组合柱连接、另一板面上设置吊装孔。将组合柱调整至规范允许偏差范围后,对组合柱的钢骨进行焊接连接,绑扎后浇槽9内的钢筋后进行后浇混凝土10的浇筑工作。以上说明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完整的实施本方案,但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部分填充L形型钢-混凝土组合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腹板(1)和位于所述第一腹板(1)两端的第一翼板(2),所述第一腹板(1)上焊接有第二腹板(3),所述第二腹板(3)与所述第一腹板(1)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腹板(3)端部设有第二翼板(4),所述第二翼板(4)与所述第一腹板(1)平行,所述第一腹板(1)、所述第一翼板(2)、所述第二腹板(3)与所述第二翼板(4)之间设有预制混凝土(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部分填充L形型钢-混凝土组合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腹板(1)和位于所述第一腹板(1)两端的第一翼板(2),所述第一腹板(1)上焊接有第二腹板(3),所述第二腹板(3)与所述第一腹板(1)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腹板(3)端部设有第二翼板(4),所述第二翼板(4)与所述第一腹板(1)平行,所述第一腹板(1)、所述第一翼板(2)、所述第二腹板(3)与所述第二翼板(4)之间设有预制混凝土(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部分填充L形型钢-混凝土组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板(2)与所述第二翼板(4)上设有连杆(6),所述连杆(6)分别与所述第一翼板(2)和所述第二翼板(4)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部分填充L形型钢-混凝土组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6)为钢板条或U形钢筋或钢筋网片上的横向钢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部分填充L形型钢-混凝土组合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纵向钢筋(7),所述纵向钢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峰覃祚威陈忠李慧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东吴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