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人行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02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人行道,包括道路,所述道路顶壁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一凹槽,两个所述第一凹槽相向一侧侧壁上方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二凹槽,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两侧壁上方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条,每两个呈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二安装条上方滑动连接有第一安装板,四个所述第二凹槽两侧壁上方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三安装条,每两个呈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三安装条上方滑动连接有第二安装板,两个所述第一凹槽设置有排水装置,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漏水装置,四个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漏水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海绵城市而设计的特有人行道,有效的防止路面积水,具备良好的排水泄洪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人行道
本技术涉及海绵城市
,尤其涉及一种海绵城市人行道。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目前,海绵城市为响应国家号召统筹规划城市发展的具体实现方式之一,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针对海绵城市的人行道应具备良好的排水泄洪能力,即良好的防止地面积水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海绵城市人行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绵城市人行道,包括道路,所述道路顶壁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一凹槽,两个所述第一凹槽相向一侧侧壁上方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二凹槽,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两侧壁上方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条,每两个呈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二安装条上方滑动连接有第一安装板,四个所述第二凹槽两侧壁上方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三安装条,每两个呈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三安装条上方滑动连接有第二安装板,两个所述第一凹槽设置有排水装置,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漏水装置,四个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漏水装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道路顶壁中间位置水平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条,所述第一安装条侧面呈正等腰梯形,四个所述第二凹槽内底壁呈倾斜设计,且倾斜方向朝向该侧的第一凹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安装条与第一凹槽侧壁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第三安装条与第二凹槽侧壁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漏水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槽与第一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上下两侧壁中心位置之间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前后两侧壁之间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连接杆。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漏水装置包括第二安装槽与第二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板上下两侧壁中心位置之间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两侧壁之间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连接杆。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排污管与下水道,两个所述第一凹槽内底壁中心位置开设有槽,所述槽的开口处固定安装有排污管,两个所述排污管远离该侧的第一凹槽一侧接通有同一下水道。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海绵城市人行道,针对海绵城市而设计的特有人行道,设置有两组漏水装置,即多个漏水机构,漏水装置连接有排水装置,排水装置联通有下水道,有效的防止路面积水,具备良好的排水泄洪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海绵城市人行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海绵城市人行道的侧视去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海绵城市人行道的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例说明:1、道路;2、第一凹槽;3、第二凹槽;4、第一安装条;5、第二安装条;6、第三安装条;7、第一安装板;8、第一安装槽;9、第一连接杆;10、第二安装板;11、第二安装槽;12、第二连接杆;13、排污管;14、下水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海绵城市人行道,包括道路1,道路1顶壁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一凹槽2,两个第一凹槽2相向一侧侧壁上方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二凹槽3,两个第一凹槽2两侧壁上方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条5,每两个呈对称设置的第二安装条5上方滑动连接有第一安装板7,四个第二凹槽3两侧壁上方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三安装条6,每两个呈对称设置的第三安装条6上方滑动连接有第二安装板10,两个第一凹槽2设置有排水装置,两个第一安装板7上设置有第一漏水装置,四个第二安装板10上设置有第二漏水装置,多装置协调工作实现海绵城市人行道排水泄洪工作。道路1顶壁中间位置水平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条4,第一安装条4侧面呈正等腰梯形,起到对水流的导向作用,四个第二凹槽3内底壁呈倾斜设计,且倾斜方向朝向该侧的第一凹槽2,利于水流由第二凹槽3流入至第一凹槽2,第二安装条5与第一凹槽2侧壁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第三安装条6与第二凹槽3侧壁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连接稳固可靠,第一漏水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槽8与第一连接杆9,两个第一安装板7上下两侧壁中心位置之间开设有第一安装槽8,第一安装槽8前后两侧壁之间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连接杆9,对人行道上通过的人起到支承作用,而多个第一连接杆9之间的空隙起到了漏水作用,第一漏水装置包括第二安装槽11与第二连接杆12,两个第二安装板10上下两侧壁中心位置之间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1,第二安装槽11两侧壁之间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连接杆12,对人行道上通过的人起到支承作用,而多个第二连接杆12之间的空隙起到了漏水作用,排水装置包括排污管13与下水道14,两个第一凹槽2内底壁中心位置开设有槽,槽的开口处固定安装有排污管13,两个排污管13远离该侧的第一凹槽2一侧接通有同一下水道14,利于对流入第一凹槽2内的水进行排出。工作原理:使用时,由于道路1表面中间设置的第一安装条4,其侧面呈等腰梯形形状,当水流落入其上时,会分流入前后两侧,前后两侧的第一凹槽2上的第一安装板7与第二凹槽3上的第二安装板10均为可漏水机构,因为第一安装板7开设有第一安装槽8,第一安装槽8内等距离设置有第一连接杆9,多个第一连接杆9对人行道上通过的人起到支承作用,而多个第一连接杆9之间的空隙起到了漏水作用,同理可得到第二安装板10具备相同功能,水流可由第一安装板7直接落入第一凹槽2,或者由第二安装板10落入第二凹槽3再流入至第一凹槽2,之后一起经由排污管13将水流导入至下水道14,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人行道,包括道路(1),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1)顶壁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一凹槽(2),两个所述第一凹槽(2)相向一侧侧壁上方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二凹槽(3),两个所述第一凹槽(2)两侧壁上方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条(5),每两个呈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二安装条(5)上方滑动连接有第一安装板(7),四个所述第二凹槽(3)两侧壁上方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三安装条(6),每两个呈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三安装条(6)上方滑动连接有第二安装板(10),两个所述第一凹槽(2)设置有排水装置,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7)上设置有第一漏水装置,四个所述第二安装板(10)上设置有第二漏水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人行道,包括道路(1),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1)顶壁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一凹槽(2),两个所述第一凹槽(2)相向一侧侧壁上方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二凹槽(3),两个所述第一凹槽(2)两侧壁上方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条(5),每两个呈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二安装条(5)上方滑动连接有第一安装板(7),四个所述第二凹槽(3)两侧壁上方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三安装条(6),每两个呈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三安装条(6)上方滑动连接有第二安装板(10),两个所述第一凹槽(2)设置有排水装置,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7)上设置有第一漏水装置,四个所述第二安装板(10)上设置有第二漏水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1)顶壁中间位置水平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条(4),所述第一安装条(4)侧面呈正等腰梯形,四个所述第二凹槽(3)内底壁呈倾斜设计,且倾斜方向朝向该侧的第一凹槽(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条(5)与第一凹槽(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鑫锋李敏吴林水武慧娟项碧君赵一兵鲍伟青陈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