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大仓面全覆盖布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5975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大仓面全覆盖布料装置,它包括塔吊吊钩和输送管,所述输送管通过固定在地面上的支撑装置进行固定,输送管穿过支撑装置的中间向上伸出,出口端分别通过旋转接头一、90度弯头和旋转接头二连接有横管一,横管一的出口端分别通过两个直角弯头连接有一段或两段横管二,所述横管二的出口端通过弯头连接有软管,塔吊吊钩位于横管二上方并通过钢丝绳连接。该装置可将地泵泵管采用吊绳与塔吊吊钩挂在一起,通过摆动塔吊大臂与行走小车,将混凝土运输至各浇筑点,可浇筑半径可达48m。该技术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人为不安全因素及施工中常见的质量缺陷,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A kind of full cover distributing device for large volume concrete pou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大仓面全覆盖布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大仓面全覆盖布料装置,属于混凝土浇筑设备

技术介绍
用于水工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入仓,由地泵泵管采用吊绳与塔吊吊钩挂在一起,通过摆动塔吊大臂与行走小车,将混凝土运输至各浇筑点。通常水工大体积混凝土入仓均采用溜槽溜筒、仓面布管及布料机入仓,以上入仓方法中:1、溜槽溜筒入仓:由于溜槽溜筒的布置角度控制,导致混凝土在入仓过程中出现骨料分离等现象,混凝土和易性能指标损失较为严重。2、仓面布管入仓:水工大体积混凝土仓面通常较大,混凝土浇筑点布置多,通常混凝土输送泵管单根长2~3m,需要在仓面上布置多排输送泵管,多次泵管的安装、拆卸次数。软管越长,管内摩擦力越大,管道越容易堵塞。既浪费混凝土,又要大量的人力疏通、清除堵管混凝土。施工效率较低、人力的投入成本较大,增加了施工过程中的人为不安全因素,很难满足混凝土连续施工的要求。布料机入仓:较前面两种入仓方式较为优化,可减少混凝土在入仓过程中的和易性性能指标,减少输送泵管的安装、拆卸次数。但由于布料机的布料范围有限,需要多次搬移布料机。因此,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停歇次数较多,每次搬移布料机需重新拆管、接管,用时较长,容易导致因浇筑间隙时间过长导致的施工冷缝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大仓面全覆盖布料装置,将地泵泵管采用吊绳与塔吊吊钩挂在一起,通过摆动塔吊大臂与行走小车,将混凝土运输至各浇筑点,可浇筑半径可达48m,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施工技术中混凝土入仓和易性性能指标损失,人力的大量投入导致人的不安全因素,混凝土浇筑间隙时间过长导致的施工冷缝缺陷等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大仓面全覆盖布料装置,它包括塔吊吊钩和输送管,所述输送管通过固定在地面上的支撑装置进行固定,输送管穿过支撑装置的中间向上伸出,出口端分别通过旋转接头一、90度弯头和旋转接头二连接有横管一,横管一的出口端分别通过两个直角弯头连接有一段或两段横管二,所述横管二的出口端通过弯头连接有软管,塔吊吊钩位于横管二上方并通过钢丝绳连接。所述横管二之间的连接接头外侧设有接头加固装置。所述直角弯头之间设有旋转接头三。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四根立柱、底板、横杆和斜撑,底板固定连接在立柱的底端,立柱之间通过横杆连接,斜撑固定连接在立柱和横杆上,在横杆之间连接有固定杆,输送管固定在固定杆之间。所述接头加固装置包括固定接头一、固定接头二和若干根加强杆,固定接头一连接在两根横管二之间,固定接头二套接在横管二上,中间垫有一层橡胶垫,加强杆固定连接在固定接头二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中入仓混凝土的和易性性能指标损失,人力的大量投入导致人的不安全因素,混凝土浇筑间隙时间过长导致的施工冷缝缺陷等技术问题。该装置可将地泵泵管采用吊绳与塔吊吊钩挂在一起,通过摆动塔吊大臂与行走小车,将混凝土运输至各浇筑点,可浇筑半径可达48m。该技术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人为不安全因素及施工中常见的质量缺陷,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接头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参照本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附图1~3所示,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大仓面全覆盖布料装置,它包括塔吊吊钩11和输送管2,所述输送管2通过固定在地面上的支撑装置4进行固定,输送管2穿过支撑装置4的中间向上伸出,出口端分别通过旋转接头一1、90度弯头12和旋转接头二3连接有横管一5,横管一5的出口端分别通过两个直角弯头13连接有一段或两段横管二7,所述横管二7的出口端通过弯头14连接有软管9,塔吊吊钩11位于横管二7上方并通过钢丝绳10连接。进一步的,横管二7之间的连接接头外侧设有接头加固装置8。进一步的,直角弯头13之间设有旋转接头三6。进一步的,支撑装置4包括四根立柱42、底板44、横杆43和斜撑45,底板44固定连接在立柱42的底端,立柱42之间通过横杆43连接,斜撑45固定连接在立柱42和横杆43上,在横杆43之间连接有固定杆41,输送管2固定在固定杆41之间。支撑装置4的稳定性需要满足悬臂泵管摆动的产生以防止倾覆。进一步的,接头加固装置8包括固定接头一81、固定接头二82和若干根加强杆84,固定接头一81连接在两根横管二7之间,固定接头二82套接在横管二7上,中间垫有一层橡胶垫83,加强杆84固定连接在固定接头二82之间。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大仓面全覆盖布料装置的组装方法,所述方法步骤为:一、组装支撑装置4:立柱42、横杆43、固定杆41和斜撑45均采用Φ48脚手架管经管件及焊接相结合的方式连接牢固,底板44采用300mm×300mm的钢板焊接在立柱42底端;二、组装输送管道:依次组装输送管2、旋转接头一1、90度弯头12、旋转接头二3、横管一5、旋转接头三6、直角弯头13、横管二7、接头加固装置8、弯头14和软管9;三、在组装横管二7的同时用钢丝绳10将横管二7挂到塔吊吊钩11上即可进行作业了。泵管接头及加固:泵管接头与常规混凝土输送形式接法一致。在接头两侧50cm的地方各设一道管卡,管卡与管壁之间采用橡胶垫包裹填满,在管卡的四个法线方向焊接Φ25钢筋作为接头处加固,使相邻两根泵管形成一个整体,防止因接头管卡的破坏导致的不安全因素。旋转接头:需要活动的接头,在接头对接时,不需要套橡胶密封圈,管卡与管壁有一定的间隙,泵管可沿管截面圆心轴线转动,形成旋转接头。如旋转接头一1、旋转接头二3和旋转接头三6。通过旋转接头一1、90度弯头12和旋转接头二3,接成两个活动节,形成人体肩关节功能,可使泵管上、下、左、右活动。将水平泵管分成两段(横管一5和横管二7),两段水平管采用两个90°弯头接成一个活动节(如附图1:旋转接头三6),形成人体肘关节,可使横管二7段水平管向内折叠。在横管二7两端部及中部采用3根钢丝绳10固定与塔吊吊钩11挂在一起,通过塔吊摆动大臂与行走小车,将泵管出料软管9送至各浇筑点,从而达到一定直径范围内360°布料无死角,满足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要求。使用时的安全措施有:1、采用DN125A国标高压型泵管及配套管件,避免因泵管材质导致的不安全因素。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泵管下严禁站人及人员通行。出料软管出料口端采用麻绳套牢,严禁人为徒手稳出料软管。3、浇筑点的转移,必须由专业的地面塔吊指挥员与塔吊操作员单一对接。本技术未详述之处,均为本
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大仓面全覆盖布料装置,它包括塔吊吊钩(11)和输送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2)通过固定在地面上的支撑装置(4)进行固定,输送管(2)穿过支撑装置(4)的中间向上伸出,出口端分别通过旋转接头一(1)、90度弯头(12)和旋转接头二(3)连接有横管一(5),横管一(5)的出口端分别通过两个直角弯头(13)连接有一段或两段横管二(7),所述横管二(7)的出口端通过弯头(14)连接有软管(9),塔吊吊钩(11)位于横管二(7)上方并通过钢丝绳(10)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大仓面全覆盖布料装置,它包括塔吊吊钩(11)和输送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2)通过固定在地面上的支撑装置(4)进行固定,输送管(2)穿过支撑装置(4)的中间向上伸出,出口端分别通过旋转接头一(1)、90度弯头(12)和旋转接头二(3)连接有横管一(5),横管一(5)的出口端分别通过两个直角弯头(13)连接有一段或两段横管二(7),所述横管二(7)的出口端通过弯头(14)连接有软管(9),塔吊吊钩(11)位于横管二(7)上方并通过钢丝绳(1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大仓面全覆盖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管二(7)之间的连接接头外侧设有接头加固装置(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大仓面全覆盖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弯头(13)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权易吉林陈刚李学吴擎文蒙志彬陈忠元田智文田晓平蒋薇张小泳邓苏苏艳菲黄智林琦朱晔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水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