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叶片式沉降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966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叶片式沉降环,包括磁性导环(2)、叶片托盘(3)和叶片(4),叶片托盘同轴固定设置在磁性导环外壁上,叶片的尾端通过铰链(5)安装在叶片托盘(3)上;在叶片托盘(3)上的叶片(4)尾端位置设置限位板(7)用来限制叶片(4)的打开角度;叶片(4)头端的内侧设置有弹簧(6),在叶片(4)上和叶片托盘(3)设置有限位引导孔,叶片(4)处于闭合状态时,在叶片(4)上的限位引导孔与叶片托盘(3)上的限位引导孔(8‑2)重合,利用钢丝插入重合后的限位引导孔使叶片(4)保持初始闭合状态,当拔除钢丝后,叶片失去钢丝的限位作用,在弹簧(6)的弹力作用下,叶片(4)能够打开一定角度。

A settlement ring with rotating blad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叶片式沉降环
本技术属于岩土工程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叶片式沉降环。
技术介绍
在采用排水固结法加固的地基中,进行地基分层沉降的观测,不仅可以用来控制加载速率、评价加固效果,也可以利用每层土的沉降数据对原有计算过程进行反演分析,为设计优化提供依据。目前常用的分层沉降观测方法是埋设引导管、分层沉降环,每次利用观测仪器测量分层沉降环的标高,进而通过标高的变化换算地基沉降。采用上述方法测量最关键是要保证分层沉降环的沉降能够与相应土层保持一致。现有的分层沉降环采用弹片式,由三根铁条固定在分层沉降环的四周,埋设时将铁条弯至一定的角度,与分层沉降管一起埋设至相应的标高,利用铁条末端与土体接触产生的力将分层沉降环固定在相应的土层。由于钻孔直径较大,铁条扎入土体中的深度有限,与土之间主要靠“点接触”,因此要保证分层沉降环与地基土沉降保持一致相对比较困难,同时由于地基缩孔和塌孔等问题,前期也经常出现分层沉降环随塌孔的土体往下沉,导致分层沉降环埋设位置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叶片式沉降环,其特征在于:包括磁性导环(2)、叶片托盘(3)和叶片(4),其中,所述叶片托盘(3)同轴固定设置在磁性导环(2)外壁上,所述叶片(4)的尾端通过铰链(5)安装在叶片托盘(3)上;在叶片托盘(3)上的叶片(4)尾端位置设置限位板(7)用来限制叶片(4)的打开角度;叶片(4)头端的内侧设置有弹簧(6),弹簧(6)的一端固定在叶片(4)上,叶片(4)处于初始闭合状态时,弹簧(6)另一端顶触在磁性导环(2)外壁上,通过弹簧(6)提供叶片(4)与磁性导环(2)之间的弹性斥力;/n在叶片(4)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引导孔(8-1),在叶片托盘(3)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引导孔(8-2),叶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叶片式沉降环,其特征在于:包括磁性导环(2)、叶片托盘(3)和叶片(4),其中,所述叶片托盘(3)同轴固定设置在磁性导环(2)外壁上,所述叶片(4)的尾端通过铰链(5)安装在叶片托盘(3)上;在叶片托盘(3)上的叶片(4)尾端位置设置限位板(7)用来限制叶片(4)的打开角度;叶片(4)头端的内侧设置有弹簧(6),弹簧(6)的一端固定在叶片(4)上,叶片(4)处于初始闭合状态时,弹簧(6)另一端顶触在磁性导环(2)外壁上,通过弹簧(6)提供叶片(4)与磁性导环(2)之间的弹性斥力;
在叶片(4)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引导孔(8-1),在叶片托盘(3)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引导孔(8-2),叶片(4)处于初始闭合状态时,在叶片(4)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引导孔(8-1)与叶片托盘(3)上的第二限位引导孔(8-2)重合,利用钢丝插入重合后的第一限位引导孔(8-1)和第二限位引导孔(8-2)中,以使叶片(4)保持初始闭合状态,当拔除钢丝后,第一限位引导孔(8-1)和第二限位引导孔(8-2)失去钢丝的限位作用,在弹簧(6)的弹力作用下,叶片(4)能够打开一定角度;
磁性导环(2)内壁设置有用于与引导管外壁上的凸起导轨相配合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诸葛爱军陈智军刘天韵喻志发朱耀庭李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天津港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