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张力经纱退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5837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喷水织机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恒张力经纱退绕装置,包括后梁和吸热铜管,吸热铜管固定连接于后梁的内部,吸热铜管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吸热板,吸热板的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固定底座顶部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内部插接有循环水管,吸热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一通气孔,吸热铜管表面且开设有第二通气孔,吸热铜管内壁固定连接有通气圆环,通气圆环的外壁开设有出气孔,靠近吸热铜管右侧的通气圆环右侧的底部固定连通有通风管,通风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鼓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后梁起到了降温散热的效果,避免了后梁表面堆积大量的热量,提高了纱线的生产质量。

A constant tension warp unwin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恒张力经纱退绕装置
本技术涉及喷水织机
,具体涉及了一种恒张力经纱退绕装置。
技术介绍
在织造过程中,随着织物被不断引离织口,为保证梭口开清、打紧纬纱,经轴应不断地送出经纱,并且要保持一定的送出速度和均匀的经纱张力。目前,大多数织机的电子送经系统采用活动后梁作为经纱张力的感应装置,利用安装在织机墙板上靠近活动后梁处的位移传感器来间接采集经纱的张力信号;由微型计算机根据采集的经纱张力信号对送经系统半闭环控制,实现经纱恒张力控制。由于在织造过程中,纱线会不断的在活动后梁上进行缠绕,在缠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与活动后梁的表面进行摩擦,而在这个摩擦过程中活动后梁的表面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一旦热量集中堆积在活动后梁的表面,就会导致热量传递到纱线上,从而对纱线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降低了纱线生产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恒张力经纱退绕装置,具备主动退烧等优点,解决了传统活动后梁表面会堆积大量热量的问题。本技术的恒张力经纱退绕装置,包括后梁和吸热铜管,后梁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吸热铜管的直径小于后梁的内径,吸热铜管固定连接于后梁的内部,所述吸热铜管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吸热铜管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吸热板,所述吸热板的表面沿水平横向等距离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顶部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正面且靠近顶部的中央位置处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固定插接有循环水管,所述循环水管的右端固定连通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管的左端固定连通有水箱,所述吸热板的表面沿水平横向等距离开设有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与安装槽之间呈交错设置,所述吸热铜管表面且与第一通气孔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通气孔,所述吸热铜管内壁且与第二通气孔相对应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通气圆环,所述通气圆环内部的中央开设有空腔,所述通气圆环外壁且与第二通气孔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出气孔,所述通气圆环底部右侧的中央固定连通有连接管,每个所述通气圆环均通过连接管相连通,靠近所述吸热铜管右侧的通气圆环右侧的底部固定连通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鼓风机。本技术的恒张力经纱退绕装置,其中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内壁与循环水管的外壁相贴合,该结构设置,增加了循环水管与通孔之间的摩擦力,有效的提高了循环水管固定时的稳定性。本技术的恒张力经纱退绕装置,其中循环水管的左端固定连通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左侧的中央固定连接有穿刺管,所述穿刺管的直径小于循环水管的直径,该结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将寻穿水管插入固定底座中。本技术的恒张力经纱退绕装置,其中第一通气孔以吸热铜管的中心为圆心呈环形等距分布,所述第一通气孔与后梁内壁之间留有间隙,该结构设置,使得鼓风机吹出的风能够均匀的吹向后梁的内壁,进一步对后梁起到了降温散热的效果,同时增加了气体的流动性。本技术的恒张力经纱退绕装置,其中吸热板为聚氨酯板制成的圆筒形结构,所述吸热板的表面与后梁的内壁相贴合,该结构设置,使得吸热板能够将后梁上的热量吸附走,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的吸热能力。本技术的恒张力经纱退绕装置,其中安装槽为圆环形结构,所述安装槽的内部以安装槽的中心为圆心呈环形等距离分布,该结构设置,使得循环水管能够均匀的缠绕于安装槽的表面,有效的提高了水冷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在吸热板上设置的安装槽,配合安装槽内设置的固定底座以及固定底座上设置的限位板和通孔,使得循环水管能够均匀的缠绕并固定于吸热板的表面,通过循环水管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循环水泵和水箱相连通的设置,使得循环水管内的冷却水能够将后梁内壁的热量带走,起到一定的吸热效果,通过在循环水管左端设置的连接头,配合连接头上设置的穿刺管,便于工作人员将循环水管插入固定底座中,通过在通孔上设置的橡胶垫,有效的提高了循环水管固定时的稳定性。2、本技术通过在吸热板上设置的第一通气孔以及吸热铜管上设置的第二通气孔,配合通气圆环内设置的空腔以及表面设置的出气孔,使得通气圆环上的出气孔能够与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相连通,通过每个通气圆环由连接管相连通的设置,配合右侧通气圆环上设置的通风管与鼓风机相连通的设置,使得鼓风机吹出的风能够均匀的吹向后梁的内壁,进一步对后梁起到了降温散热的效果,避免了后梁表面堆积大量的热量,提高了纱线的生产质量。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吸热铜管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通气圆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底座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循环水管左端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吸热铜管;2、吸热板;3、安装槽;4、固定底座;41、限位板;42、通孔;43、橡胶垫;5、第一通气孔;6、第二通气孔;7、通气圆环;71、空腔;72、出气孔;73、连接管;8、循环水管;81、连接头;82、穿刺管;9、通风管;10、鼓风机;11、循环水泵;12、后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5,本技术的恒张力经纱退绕装置,包括后梁12和吸热铜管1,后梁12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吸热铜管1的直径小于后梁12的内径,吸热铜管1固定连接于后梁12的内部,吸热铜管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吸热铜管1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吸热板2,吸热板2的表面沿水平横向等距离开设有安装槽3,安装槽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4,固定底座4顶部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41,限位板41正面且靠近顶部的中央位置处开设有通孔42,通孔42的内部固定插接有循环水管8,循环水管8的右端固定连通有循环水泵11,循环水管8的左端固定连通有水箱,水箱的内部设有冷却水,吸热板2的表面沿水平横向等距离开设有第一通气孔5,第一通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恒张力经纱退绕装置,包括后梁(12)和吸热铜管(1),后梁(12)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吸热铜管(1)的直径小于后梁(12)的内径,吸热铜管(1)固定连接于后梁(12)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铜管(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吸热铜管(1)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吸热板(2),所述吸热板(2)的表面沿水平横向等距离开设有安装槽(3),所述安装槽(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4),所述固定底座(4)顶部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41),所述限位板(41)正面且靠近顶部的中央位置处开设有通孔(42),所述通孔(42)的内部固定插接有循环水管(8),所述循环水管(8)的右端固定连通有循环水泵(11),所述循环水管(8)的左端固定连通有水箱,所述吸热板(2)的表面沿水平横向等距离开设有第一通气孔(5),所述第一通气孔(5)与安装槽(3)之间呈交错设置,所述吸热铜管(1)表面且与第一通气孔(5)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通气孔(6),所述吸热铜管(1)内壁且与第二通气孔(6)相对应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通气圆环(7),所述通气圆环(7)内部的中央开设有空腔(71),所述通气圆环(7)外壁且与第二通气孔(6)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出气孔(72),所述通气圆环(7)底部右侧的中央固定连通有连接管(73),每个所述通气圆环(7)均通过连接管(73)相连通,靠近所述吸热铜管(1)右侧的通气圆环(7)右侧的底部固定连通有通风管(9),所述通风管(9)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鼓风机(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张力经纱退绕装置,包括后梁(12)和吸热铜管(1),后梁(12)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吸热铜管(1)的直径小于后梁(12)的内径,吸热铜管(1)固定连接于后梁(12)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铜管(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吸热铜管(1)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吸热板(2),所述吸热板(2)的表面沿水平横向等距离开设有安装槽(3),所述安装槽(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4),所述固定底座(4)顶部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41),所述限位板(41)正面且靠近顶部的中央位置处开设有通孔(42),所述通孔(42)的内部固定插接有循环水管(8),所述循环水管(8)的右端固定连通有循环水泵(11),所述循环水管(8)的左端固定连通有水箱,所述吸热板(2)的表面沿水平横向等距离开设有第一通气孔(5),所述第一通气孔(5)与安装槽(3)之间呈交错设置,所述吸热铜管(1)表面且与第一通气孔(5)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通气孔(6),所述吸热铜管(1)内壁且与第二通气孔(6)相对应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通气圆环(7),所述通气圆环(7)内部的中央开设有空腔(71),所述通气圆环(7)外壁且与第二通气孔(6)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出气孔(72),所述通气圆环(7)底部右侧的中央固定连通有连接管(73),每个所述通气圆环(7)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伟卓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