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机后梁中间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7971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织机后梁中间支撑装置,其结构包括中间支撑座、中间支撑块、摆动轴支撑座和衬套构成,所述中间支撑座的两侧分别设有中间支撑块,所述摆动轴支撑座通过中间滑动轴设于中间支撑块的上沟槽内,所述中间滑动轴在中间支撑块的上沟槽内往复转动,所述中间支撑块的下面设有限制固定梁位置的下沟槽,所述摆动轴支撑座上设有摆动梁二固定孔,摆动轴支撑座上部的沟槽内设有衬套,所述衬套上设有摆动梁一固定孔。该后梁中间支撑装置能同时将多根轴管进行位置固定,大大地减少了后梁机构上的零件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后梁机构动力源的载荷。

Middle support device of loom back be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织机后梁中间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织设备
,具体的说是一种织机后梁中间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纺织机械设备中都有后梁机构装置。随着市场对宽幅织机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后梁机构起加强作用的中间支撑装置显得尤为重要。中间支撑装置对后梁机构中的多根轴管起加强作用的同时,还能提高织机在织造时的布面质量的稳定性。目前使用的纺织机械设备中,后梁机构中的每根轴管的支撑装置都是独立的,也就是说每根轴管都有单独的中间支撑装置。这样看起来后梁机构就显得比较复杂,零件数量相对较多,机构的重量也相对较大。这样就会造成生产组织相对困难,织机的成本有所增加。机构重量的加大,会使织机后梁摆动时动力源的负载增加,时间久了会造成零件的损坏和能源的消耗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织机后梁中间支撑装置,主要解决目前的纺织设备中后梁机构上的零部件数量较多,机构重量大增加了后梁摆动的负载。该后梁中间支撑装置能同时将多根轴管进行位置固定,大大地减少了后梁机构上的零件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后梁机构动力源的载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织机后梁中间支撑装置,其结构包括中间支撑座、中间支撑块、摆动轴支撑座和衬套构成,所述中间支撑座的两侧分别设有中间支撑块,所述摆动轴支撑座通过中间滑动轴设于中间支撑块的上沟槽内,所述中间滑动轴在中间支撑块的上沟槽内往复转动,所述中间支撑块的下面设有限制固定梁位置的下沟槽,所述摆动轴支撑座上设有摆动梁二固定孔,摆动轴支撑座上部的沟槽内设有衬套,所述衬套上设有摆动梁一固定孔。进一步,两个中间支撑块的上沟槽内分别设有中间滑动轴,通过螺栓将两个中间滑动轴与摆动轴支撑座下部紧固连接。进一步,所述摆动轴支撑座上设有摆动梁二固定孔,所述摆动梁二固定孔一侧开口,开口处通过螺栓紧固。进一步,所述衬套通过紧固螺栓固定于摆动轴支撑座上部的沟槽内,衬套上的摆动梁一固定孔为开口,所述摆动梁一固定孔的弧度大于半圆5°-10°。进一步,所述摆动梁一固定孔的弧度大于半圆8°。进一步,所述中间支撑座通过固定螺栓安装在固定梁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中间支撑装置,通过摆动轴支撑座、中间支撑块和衬套相结合能同时将摆动梁一、摆动梁二和固定梁三根轴管进行位置固定,实现了机械结构的集成化,大大地减少了零件数量和种类,同时又减轻了后梁机构摆动的载荷,降低织机成本,延长了后梁机构的使用寿命。2、由于摆动轴支撑座上的摆动梁二固定孔为开口结构,且开口处通过螺栓紧固,便于安装不同直径的摆动梁二,适用性高。3、由于衬套上的摆动梁一固定孔的弧度大于半圆,防止摆动梁一安装在衬套上时滑落,又能起到限制摆动梁一的作用。4、由于后梁中间支撑装置零件数量少,从而降低了后梁机构的重量,实现了轻量化。同时也降低了后梁机构动力源的载荷。使零件的使用寿命增加。结构轻量化还能保证织机织造时的布面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与后梁轴管连接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中间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安装示意图的侧面剖视图;图5为图4中局部放大图。图中1、中间支撑座,2、中间支撑块,21上沟槽、22下沟槽、3、中间滑动轴,4、长螺栓,5、摆动轴支撑座,5a摆动梁二固定孔,6、衬套,6a、摆动梁一固定孔,7、摆动梁一,8、摆动梁二,9、固定梁,10、固定螺栓。具体实施方式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织机后梁中间支撑装置作以下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织机后梁中间支撑装置,其结构包括中间支撑座1、中间支撑块2、摆动轴支撑座5和衬套6构成,所述中间支撑座1通过固定螺栓10安装在固定梁9上。所述中间支撑座1的两侧分别设有中间支撑块2,所述摆动轴支撑座5通过中间滑动轴3设于中间支撑块2的上沟槽21内,所述中间滑动轴3在中间支撑块的上沟槽内往复转动,所述中间支撑块2的下面设有限制固定梁9位置的下沟槽22,所述摆动轴支撑座5上设有摆动梁二固定孔5a,摆动轴支撑座5上部的沟槽内设有衬套6,所述衬套6上设有摆动梁一固定孔6a,摆动梁一7安装于摆动梁一固定孔,摆动梁二8安装于摆动梁二固定孔。两个中间支撑块2的上沟槽21内分别设有中间滑动轴3,通过长螺栓4将两个中间滑动轴3与摆动轴支撑座5下部紧固连接。摆动轴支撑座5设于两个中间滑动轴3中部并与两个中间滑动轴固定连接。当摆动梁一7和摆动梁二8做往复摆动时,中间滑动轴3在摆动轴支撑座5的驱动下在中间支撑块2的上沟槽内做往复的转动。摆动轴支撑座5上设有摆动梁二固定孔5a,所述摆动梁二固定孔一侧开口,开口处通过螺栓紧固。摆动梁二固定孔采用开口形式,可根据摆动梁二的直径规格不同,通过螺栓进行紧固调节,适用性高。摆动梁二固定孔也可采用封闭孔,安装时将摆动梁从摆动梁二固定孔一端插入即可。如图5所示,所述衬套6通过紧固螺栓固定于摆动轴支撑座5上部的沟槽内,衬套6上的摆动梁一固定孔6a为开口,所述摆动梁一固定孔的弧度大于半圆5°-10°。优选的,摆动梁一固定孔6a的弧度大于半圆8°。摆动梁一固定孔采用大于半圆的弧度,既能对摆动梁一起到限位,防止从摆动梁一固定孔内脱落,又能便于摆动梁顺利的卡入固定孔内。如图3所示,织机工作时,摆动梁一7和摆动梁二8在外部动力源的驱动下,沿着中间滑动轴3的中心做往复摆动,从而保证纱线在织造过程中有恒定的张力不松弛。两中间滑动轴3的中间有摆动轴支撑座5,并通过长螺栓4将两侧中间滑动轴3和摆动轴支撑座5进行连接紧固。所以,当摆动梁一7和摆动梁二8做往复摆动时,中间滑动轴3在摆动轴支撑座5的驱动下在中间支撑块2的沟槽内做往复的转动。由于中间支撑块2和中间滑动轴3之间的摩擦为滑动摩擦,对两者的耐磨性有较高的要求。中间支撑块2采用聚乙烯PE1000,中间滑动轴3采用GCr15,两种材料的耐磨性都很好,能够满足两者的使用要求。如图2所示,通过本技术的中间支撑装置,同时将摆动梁一7,摆动梁二8和固定梁9三根轴管进行了位置固定,结构相比较现有技术简单了很多,零件数量种类减少,相应的零件重量减轻。本技术的中间支撑装置,实现了机械结构的集成化。相比较现有技术,零件数量减少方便组织生产,降低织机的生产成本。结构轻量化的实现,也降低了后梁机构动力源的载荷,使零件的使用寿命增加,结构轻量化还能保证织机织造时的布面质量。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技术的一些原理,本说明书并非是要将本技术局限在所示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技术所申请的专利范围。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织机后梁中间支撑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中间支撑座、中间支撑块、摆动轴支撑座和衬套构成,所述中间支撑座的两侧分别设有中间支撑块,所述摆动轴支撑座通过中间滑动轴设于中间支撑块的上沟槽内,所述中间滑动轴在中间支撑块的上沟槽内往复转动,所述中间支撑块的下面设有限制固定梁位置的下沟槽,所述摆动轴支撑座上设有摆动梁二固定孔,摆动轴支撑座上部的沟槽内设有衬套,所述衬套上设有摆动梁一固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织机后梁中间支撑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中间支撑座、中间支撑块、摆动轴支撑座和衬套构成,所述中间支撑座的两侧分别设有中间支撑块,所述摆动轴支撑座通过中间滑动轴设于中间支撑块的上沟槽内,所述中间滑动轴在中间支撑块的上沟槽内往复转动,所述中间支撑块的下面设有限制固定梁位置的下沟槽,所述摆动轴支撑座上设有摆动梁二固定孔,摆动轴支撑座上部的沟槽内设有衬套,所述衬套上设有摆动梁一固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后梁中间支撑装置,其特征是,两个中间支撑块的上沟槽内分别设有中间滑动轴,通过螺栓将两个中间滑动轴与摆动轴支撑座下部紧固连接。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满富来迟连迅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