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矿山井下硐室内行车梁及立柱吊装的辅助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6601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2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矿山井下硐室内行车梁及立柱吊装的辅助架,包括顶梁、斜撑、支撑柱、底座、悬吊梁和单开滑车,所述支撑柱一端与底座连接另一端与顶梁固定连接,所述的斜撑有若干个,其中一些斜撑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柱和顶梁固定连接、另一些斜撑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柱和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留有供行车梁或立柱穿过的空间,所述的悬吊梁与顶梁固定连接,所述的单开滑车设置在悬吊梁上。采用了这种结构后,辅助架整体重量很轻、两个安装工利用撬棍便能轻松移动,用钢丝绳穿过单开滑车与待吊装行车立柱或行车梁连接,设置绞车通过钢丝绳进行吊装,省去了搭建脚手架凿眼布置滑车的时间且不需要安装千斤桩,降低了劳动强度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A kind of auxiliary frame used for hoisting of driving beam and column in underground chamber of m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矿山井下硐室内行车梁及立柱吊装的辅助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矿山井下硐室内行车梁及立柱吊装的辅助架。
技术介绍
矿山井下硐室工程内部布置众多功能设施,如:检修库、备件库、泵房等,这些硐室工程在设计之初都会考虑安装桥式起重机(即行车)。行车的运行必须要有运行轨道,而轨道必须沿着硐室方向依附在行车梁立柱顶部的行车梁上,因此需要先吊装行车梁立柱之后吊装行车梁并将行车梁安装到行车梁立柱顶部。传统吊装行车梁立柱和行车梁的方法是:先搭建脚手架,人员到达设计立柱顶部位置利用YT-28气腿式凿岩机凿眼,凿眼后安装千斤桩,在千斤桩上安装滑车,然后将在硐室地面布置的电动绞车钢丝绳穿过滑车,钢丝绳悬吊端与行车立柱或行车梁连接,启动绞车、利用单开固定滑车将行车立柱和行车梁吊装就位。这种传统施工方法工程量集中在搭建脚手架和凿眼的工序上,每安装一根立柱和行车梁就需要移动脚手架的位置以及重新布置一次千斤桩,过程复杂且劳动强度非常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安装行车立柱和行车梁时,需要凿眼后安装千斤桩、在千斤桩上安装滑车,每安装一根行就需要一次移动脚手架的位置以及重新布置一次千斤桩的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矿山井下硐室内行车梁及立柱吊装的辅助架,包括顶梁、斜撑、支撑柱、底座、悬吊梁和单开滑车,所述支撑柱一端与底座连接另一端与顶梁固定连接,所述的斜撑有若干个,其中一些斜撑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柱和顶梁固定连接、另一些斜撑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柱和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留有供行车梁或立柱穿过的空间,所述的悬吊梁与顶梁固定连接,所述的单开滑车设置在悬吊梁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底座包括若干根连为一体的底座梁,连为一体的底座梁围成一个中空的框架使得底座上留有供行车梁或立柱穿过的空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靠近支撑柱的一侧设有若干限位块,支撑柱与底座的连接端被若干限位块包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它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在底座上且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定位孔,定位孔的大小与行车梁或立柱的大小相适配,所述定位孔开设的位置位于单开滑车的下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这种结构后,辅助架整体重量很轻、两个安装工利用撬棍便能轻松移动,用钢丝绳穿过单开滑车与待吊装行车立柱或行车梁连接,设置绞车通过钢丝绳进行吊装,省去了搭建脚手架凿眼布置滑车的时间且不需要安装千斤桩,降低了劳动强度且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斜撑和限位块等未画出)。图3为底座采用由底座梁连成的方案的俯视图。图4为底座采用开设有底板和定位孔的方案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使用示意图。图中所示:1顶梁,2斜撑,3立柱,4底座,5悬吊梁,6单开滑车,7底座梁,8限位块,9定位孔,10待吊装行车立柱,11绞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如图所示,一种用于矿山井下硐室内行车梁及立柱吊装的辅助架,包括顶梁1、斜撑2、支撑柱3、底座4、悬吊梁5和单开滑车6,所述支撑柱一端与底座连接另一端与顶梁固定连接,所述的斜撑有若干个,其中一些斜撑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柱和顶梁固定连接、另一些斜撑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柱和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留有供行车梁或立柱穿过的空间,所述的悬吊梁与顶梁固定连接,所述的单开滑车设置在悬吊梁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底座包括若干根连为一体的底座梁7,连为一体的底座梁围成一个中空的框架使得底座上留有供行车梁或立柱穿过的空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靠近支撑柱的一侧设有若干限位块8,支撑柱与底座的连接端被若干限位块包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它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在底座上且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定位孔9,定位孔的大小与行车梁或立柱的大小相适配,所述定位孔开设的位置位于单开滑车的下方。本技术中,为了保证安装的稳定性,采用两个支撑柱,每个支撑柱上有两个斜撑、其中一个斜撑的两端分别与该支撑柱和底座连接、另一个斜撑的两端分别与该支撑柱和顶梁连接。辅助架整体重量约为136kg,两个安装工利用撬棍便能轻松移动。使用时,在硐室内部合适位置安装固定一台5T电动绞车11,将电动绞车钢丝绳穿过单开滑车与待吊装行车立柱10或行车梁连接,底座上留有供行车梁或立柱穿过的空间,连接后启动电动绞车将立柱吊装起立,人工配合将行车立柱或行车梁就位后安装。为了保证立柱安装的准确性,所述底座靠近支撑柱的一侧设有若干限位块,支撑柱与底座的连接端被若干限位块包围,这样安装的时候支撑柱被定位,定位的方式有多种,例如限位块与支撑柱表面紧密接触定位,例如支撑柱表面开设定位槽、限位块能够插到定位槽内。底座上留有供行车梁或支撑柱穿过的空间有多重方式,例如底座包括若干根连为一体的底座梁,连为一体的底座梁围成一个中空的框架使得底座上留有供行车梁或立柱穿过的空间;例如为了使得安装更为准确、使得支撑柱和悬吊梁能够方便装卸且保证了支撑柱的位置,在底座上设置底板、并在底板上设置定位孔,这样保证了安装时的准确性,除此之外定位孔附近也可以参照前述支撑柱的安装方法设置限位板。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技术的保护方案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排列组合与变换,例如悬吊梁与顶梁固定连接也可以参照支撑柱定位的方式,在悬吊梁上开凹槽并将板穿入进行安装,当然还可以采用焊接、螺钉螺栓连接等形式,其他的零件的安装同理,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对本技术进行的各种变换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矿山井下硐室内行车梁及立柱吊装的辅助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梁、斜撑、支撑柱、底座、悬吊梁和单开滑车,所述支撑柱一端与底座连接另一端与顶梁固定连接,所述的斜撑有若干个,其中一些斜撑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柱和顶梁固定连接、另一些斜撑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柱和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留有供行车梁或立柱穿过的空间,所述的悬吊梁与顶梁固定连接,所述的单开滑车设置在悬吊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矿山井下硐室内行车梁及立柱吊装的辅助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梁、斜撑、支撑柱、底座、悬吊梁和单开滑车,所述支撑柱一端与底座连接另一端与顶梁固定连接,所述的斜撑有若干个,其中一些斜撑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柱和顶梁固定连接、另一些斜撑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柱和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留有供行车梁或立柱穿过的空间,所述的悬吊梁与顶梁固定连接,所述的单开滑车设置在悬吊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矿山井下硐室内行车梁及立柱吊装的辅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包括若干根连为一体的底座梁,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吴凤才余玉广张传余张奕孙伟宋伟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有色金属集团铜冠矿山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