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大净深井道后置对重双轿顶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6439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2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电梯轿厢技术领域的一种电梯大净深井道后置对重双轿顶轮结构,包括轿厢立梁、承重主梁、轿顶减震垫、承重副梁和轿顶轮,轿厢立梁的前后壁均螺接有承重主梁,前后两根承重主梁的顶壁螺接有导靴座,承重主梁的底部螺接有轿顶减震垫,轿顶减震垫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根承重副梁,两根承重副梁的左右侧壁贯通卡接有轴承座,轴承座的内腔卡接有轮轴,且轮轴的外壁套接有轿顶轮,两根承重副梁之间螺接有轿顶轮护罩,承重副梁的顶壁螺接有轿顶轮上护罩,承重副梁的底壁螺接有轿顶轮下护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科学合理,既保证曳引机的摩擦系数达到要求,又能满足轿厢乘坐的舒适性。

A kind of double car top wheel structure with rear counterweight for elevator Dajing deep sh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大净深井道后置对重双轿顶轮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梯轿厢
,具体为一种电梯大净深井道后置对重双轿顶轮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电梯多采用对重侧置和对重后置方式,但仅限于小净深井道,对于大净深井道往往因为井道太深,曳引轮与轿顶轮之间的间距太大。曳引轮与钢丝绳的摩擦系数达不到牵引轿厢的要求。当对重侧置时,则电梯轿厢太窄,影响乘坐舒适感。为解决大净深井道的摩擦系数不够的问题,特引入双轿顶轮结构设计。达到既保证曳引机的摩擦系数达到要求,又满足轿厢乘坐舒适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和/或现有一种电梯大净深井道后置对重双轿顶轮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大净深井道后置对重双轿顶轮结构,能够解决上述提出的对于大净深井道往往因为井道太深,曳引轮与轿顶轮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大净深井道后置对重双轿顶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立梁(100)、承重主梁(200)、轿顶减震垫(400)、承重副梁(500)和轿顶轮(700),所述轿厢立梁(100)的前后壁均螺接有承重主梁(200),所述前后两根承重主梁(200)的顶壁螺接有导靴座(300),所述承重主梁(200)的底部螺接有轿顶减震垫(400),所述轿顶减震垫(40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根承重副梁(500),所述两根承重副梁(500)的左右侧壁贯通卡接有轴承座(600),所述轴承座(600)的内腔卡接有轮轴,且轮轴的外壁套接有轿顶轮(700),所述两根承重副梁(500)之间螺接有轿顶轮护罩(810),所述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大净深井道后置对重双轿顶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立梁(100)、承重主梁(200)、轿顶减震垫(400)、承重副梁(500)和轿顶轮(700),所述轿厢立梁(100)的前后壁均螺接有承重主梁(200),所述前后两根承重主梁(200)的顶壁螺接有导靴座(300),所述承重主梁(200)的底部螺接有轿顶减震垫(400),所述轿顶减震垫(40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根承重副梁(500),所述两根承重副梁(500)的左右侧壁贯通卡接有轴承座(600),所述轴承座(600)的内腔卡接有轮轴,且轮轴的外壁套接有轿顶轮(700),所述两根承重副梁(500)之间螺接有轿顶轮护罩(8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惠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科力斯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