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玻璃吸盘装置,包括主吸盘、底座、连接柱、辅吸盘结构;连接柱固定设置在主吸盘和底座之间,主吸盘设置有中空内腔A,底座设置有中空内腔B,连接柱设置有中空内腔C,中空内腔C分别与中空内腔A、中空内腔B连通;辅吸盘结构包括连接板条、两延伸板条、两升降结构,两升降结构分别对应设置在连接板条的两侧;升降结构包括升降气缸、升降轴、辅吸盘;连接板条的中间位置贯穿连接柱与底座的上表面接触,各延伸板条均对应插设在延伸板条插槽内,延伸板条上固定安装有升降气缸。设置辅吸盘结构,提升吸盘装置的可吸附范围,从而实现降低或者避免玻璃晃动的情况。
A glass suction cup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吸盘装置
本技术涉及玻璃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玻璃吸盘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玻璃切割工艺中,一般会采用吸盘装置对玻璃进行吸附固定再进行切割。现有技术中,对于吸盘装置中的吸盘的大小尺寸是固定的,一旦遇到需要切割的玻璃尺寸较大的情况,其吸附力明显不足,而且,对于超出吸盘部分的玻璃就会处于悬空状态,当进行切割时,很容易发生晃动,从而影响切割的效果。鉴于这种情况,亟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吸盘装置,设置辅吸盘结构,提升吸盘装置的可吸附范围,从而实现降低或者避免玻璃晃动的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玻璃吸盘装置,包括主吸盘、底座、连接柱、辅吸盘结构;所述连接柱固定设置在所述主吸盘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主吸盘设置有中空内腔A,所述底座设置有中空内腔B,所述连接柱设置有中空内腔C,所述中空内腔C分别与所述中空内腔A、中空内腔B连通;所述主吸盘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吸气孔,各所述吸气孔均与所述中空内腔A连通;所述中空内腔B通过管道与真空发生器连接;所述辅吸盘结构包括连接板条、两延伸板条、两升降结构,两升降结构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连接板条的两侧;所述升降结构包括升降气缸、升降轴、辅吸盘;所述连接板条的中间位置贯穿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接触,所述连接板条的两端侧面均开设有延伸板条插槽,各所述延伸板条均对应插设在所述延伸板条插槽内,所述延伸板条上固定安装有所述升降气缸,所述升降轴与所述升降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升降轴的自由端与所述辅吸盘固定连接,所述辅吸盘设置有中空内腔D,所述辅吸盘的上表面开设置有吸气孔,所述吸气孔与所述中空内腔D连接;所述中空内腔D通过管道与所述真空发生器连接;所述连接板条靠近所述连接柱的位置贯穿设置有螺栓A,所述螺栓A贯穿所述连接板条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条两侧靠近所述升降气缸的位置均设置有螺栓B,所述螺栓B伸入所述连接板条内与所述延伸板条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围绕所述连接柱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螺纹孔。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延伸板条延其长度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螺纹孔。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升降轴处于最高位置时所述辅吸盘的上表面与所述主吸盘的上表面处于共面状态。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延伸板条的下表面阵列设置有若干加强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设置辅吸盘结构,当需要切割表面积大于主吸盘的玻璃时,通过升降气缸将辅吸盘升起至与主吸盘共面的状态,即可扩大吸附的面积,从而提升吸盘装置的可吸附范围,实现降低或者避免玻璃晃动的情况;连接板条的中间位置贯穿连接柱与底座的上表面接触,连接板条靠近连接柱的位置贯穿设置有螺栓A,当需要调整辅吸盘结构的角度时,可通过松掉螺栓A,转动连接板条至所需位置,再将螺栓A拧紧即可,操作方便;连接板条和延伸板条通过螺栓B固定连接,当需要调整延伸板条伸出连接板条的相对距离时,可以通过松掉螺栓B,移动延伸板条至所需位置,再将螺栓B拧紧即可,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辅吸盘结构旋转90°后的俯视图。附图标记为:主吸盘10、吸气孔11、中空内腔A12、升降气缸15、升降轴14、辅吸盘13、连接板条18、延伸板条16、管道17、连接柱22、底座20、中空内腔C21、螺栓A23、螺栓B24、升降结构25、螺纹孔27、中空内腔D28、加强筋30。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玻璃吸盘装置,包括主吸盘10、底座20、连接柱22、辅吸盘结构。连接柱22固定设置在主吸盘10和底座20之间,主吸盘10设置有中空内腔A12,底座20设置有中空内腔B19,连接柱22设置有中空内腔C21,中空内腔C21分别与中空内腔A12、中空内腔B19连通;主吸盘10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吸气孔11,各吸气孔11均与中空内腔A12连通;中空内腔B19通过管道17与真空发生器连接。辅吸盘结构包括连接板条18、两延伸板条16、两升降结构25,两升降结构25分别对应设置在连接板条18的两侧;升降结构25包括升降气缸15、升降轴14、辅吸盘13;连接板条18的中间位置贯穿连接柱22与底座20的上表面接触,连接板条18的两端侧面均开设有延伸板条插槽,各延伸板条16均对应插设在延伸板条插槽内,延伸板条16上固定安装有升降气缸15,升降轴14与升降气缸15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升降轴14的自由端与辅吸盘13固定连接,辅吸盘13设置有中空内腔D28,辅吸盘的上表面开设置有吸气孔11,吸气孔11与中空内腔D28连接,升降轴14处于最高位置时辅吸盘的上表面与主吸盘10的上表面处于共面状态。中空内腔D28通过管道17与真空发生器连接;连接板条18靠近连接柱22的位置贯穿设置有螺栓A23,螺栓A23贯穿连接板条18与底座20固定连接,底座20的上表面围绕连接柱22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螺纹孔27。连接板条18两侧靠近升降气缸15的位置均设置有螺栓B24,螺栓B24伸入连接板条18内与延伸板条16固定连接。延伸板条延其长度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螺纹孔27。真空发生器通过控制阀控制启闭,升降气缸15与控制装置连接,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其启闭。本实施方式的操作原理是:通过控制装置启动升降气缸,升降气缸动力输出通过升降轴将辅吸盘升起至与主吸盘共面的状态,再将玻璃放置在主吸盘和辅吸盘上,再通过控制阀启动真空发生器,玻璃在气孔的吸附作用力下仅仅固定在吸盘装置上。这样的结构设置,可扩大吸附的面积,从而提升吸盘装置的可吸附范围,实现降低或者避免玻璃晃动的情况。连接板条的中间位置贯穿连接柱与底座的上表面接触,连接板条靠近连接柱的位置贯穿设置有螺栓A,当需要调整辅吸盘结构的角度时,可通过松掉螺栓A,转动连接板条至所需位置,再将螺栓A拧紧即可,操作方便。连接板条和延伸板条通过螺栓B固定连接,当需要调整延伸板条伸出连接板条的相对距离时,可以通过松掉螺栓B,移动延伸板条至所需位置,再将螺栓B拧紧即可,操作方便。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延伸板条的下表面阵列设置有若干加强筋30,从而加强延伸板条的强度,提升使用寿命。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吸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吸盘(10)、底座(20)、连接柱(22)、辅吸盘结构;所述连接柱(22)固定设置在所述主吸盘(10)和所述底座(20)之间,所述主吸盘(10)设置有中空内腔A(12),所述底座(20)设置有中空内腔B(19),所述连接柱(22)设置有中空内腔C(21),所述中空内腔C(21)分别与所述中空内腔A(12)、中空内腔B(19)连通;所述主吸盘(10)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吸气孔(11),各所述吸气孔(11)均与所述中空内腔A(12)连通;所述中空内腔B(19)通过管道(17)与真空发生器连接;所述辅吸盘结构包括连接板条(18)、两延伸板条(16)、两升降结构(25),两升降结构(25)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连接板条(18)的两侧;所述升降结构(25)包括升降气缸(15)、升降轴(14)、辅吸盘(13);所述连接板条(18)的中间位置贯穿所述连接柱(22)与所述底座(20)的上表面接触,所述连接板条(18)的两端侧面均开设有延伸板条插槽,各所述延伸板条(16)均对应插设在所述延伸板条插槽内,所述延伸板条(16)上固定安装有所述升降气缸(15),所述升降轴(14)与所述升降气缸(15)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升降轴(14)的自由端与所述辅吸盘(13)固定连接,所述辅吸盘(13)设置有中空内腔D(28),所述辅吸盘的上表面开设置有吸气孔(11),所述吸气孔(11)与所述中空内腔D(28)连接;所述中空内腔D(28)通过管道(17)与所述真空发生器连接;所述连接板条(18)靠近所述连接柱(22)的位置贯穿设置有螺栓A(23),所述螺栓A(23)贯穿所述连接板条(18)与所述底座(20)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条(18)两侧靠近所述升降气缸(15)的位置均设置有螺栓B(24),所述螺栓B(24)伸入所述连接板条(18)内与所述延伸板条(16)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吸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吸盘(10)、底座(20)、连接柱(22)、辅吸盘结构;所述连接柱(22)固定设置在所述主吸盘(10)和所述底座(20)之间,所述主吸盘(10)设置有中空内腔A(12),所述底座(20)设置有中空内腔B(19),所述连接柱(22)设置有中空内腔C(21),所述中空内腔C(21)分别与所述中空内腔A(12)、中空内腔B(19)连通;所述主吸盘(10)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吸气孔(11),各所述吸气孔(11)均与所述中空内腔A(12)连通;所述中空内腔B(19)通过管道(17)与真空发生器连接;所述辅吸盘结构包括连接板条(18)、两延伸板条(16)、两升降结构(25),两升降结构(25)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连接板条(18)的两侧;所述升降结构(25)包括升降气缸(15)、升降轴(14)、辅吸盘(13);所述连接板条(18)的中间位置贯穿所述连接柱(22)与所述底座(20)的上表面接触,所述连接板条(18)的两端侧面均开设有延伸板条插槽,各所述延伸板条(16)均对应插设在所述延伸板条插槽内,所述延伸板条(16)上固定安装有所述升降气缸(15),所述升降轴(14)与所述升降气缸(15)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升降轴(14)的自由端与所述辅吸盘(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道元,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银泰玻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