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473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2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药用品配件领域,具体涉及医用瓶盖,包括上盖部、与上盖部下侧面转动连接的下盖部、芯轴、挡板和扇形板;所述上盖部的下表面圆心固定连接有芯轴,所述芯轴侧面连接有竖直方向设置的挡板和水平方向的扇形板;所述挡板有多个,多个所述挡板的上端连接上盖部的下表面,多个所述挡板高度依次递减,多个所述挡板将上盖部下方空间分隔成多个扇形空间,每个扇形空间下端覆盖有扇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药品能够根据规定剂量被储存在医用瓶盖的各个扇形空间内;每次转动下底板可释放一次剂量的药品,避免患者服用过多或过少的药物;操作十分方便。

Medical bottle ca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用瓶盖
本技术涉及医药用品配件领域,具体涉及医用瓶盖。
技术介绍
市场上的医用塑料瓶盖大多是医用塑料瓶配套使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用瓶盖大多与药品直接接触,并对气体阻隔、防潮湿、防污染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要防止瓶内药物的外逸;另一方面要防止任何异物进入瓶内。市场上售卖的可储存固体物质的瓶盖由装料筒,螺纹柱,开口器,挡片等组成。盖体的内壁上设有螺纹口,装料筒的上端与盖体内的顶部连为一体,装料筒的下端固定有密封薄膜,开口器设置在装料筒内,旋钮设置在盖体的上部,螺纹柱设置在装料筒内,螺纹柱的上端与旋钮连为一体,螺纹柱的下端与挡片连为一体,开口器和螺纹柱之间螺纹连接,开口器和装料筒之间滑动连接。上述瓶盖的缺点在于:仅能提供一次性剂量的药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分多次定量释放药品的医用瓶盖。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医用瓶盖,包括上盖部、与上盖部下侧面转动连接的下盖部、芯轴、挡板和扇形板;所述上盖部的下表面圆心固定连接有芯轴,所述芯轴侧面连接有竖直方向设置的挡板和水平方向的扇形板;所述挡板有多个,多个所述挡板的上端连接上盖部的下表面,多个所述挡板高度依次递减,多个所述挡板将上盖部下方空间分隔成多个扇形空间,每个扇形空间下端覆盖有扇形板;多个所述扇形板沿挡板高度递减的方向呈螺旋上升的阶梯状分布,所述扇形板一侧边与挡板接触另一侧边底部设有挡块,所述扇形板包括尖端和弧端,所述扇形板的尖端与芯轴转动连接,位于最下方的所述扇形板的弧端固定连接于下盖部内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药品能够根据规定剂量被储存在医用瓶盖的各个扇形空间内;每次转动下底板可释放一次剂量的药品,避免患者服用过多或过少的药物;操作十分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医用瓶盖上盖部和下盖部分离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医用瓶盖安装套筒的正三轴侧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医用瓶盖未安装套筒的正三轴侧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医用瓶盖主视图;标号说明:1-上盖部;2-下盖部;3-芯轴;4-挡板;5-扇形板;51-挡块;6-刻度线;7-指示针;8-套筒。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医用瓶盖内的药品能够按预定剂量分多次释放。参照图1至图4,本技术的医用瓶盖,包括上盖部1、与上盖部1下侧面转动连接的下盖部2、芯轴3、挡板4和扇形板5;所述上盖部1的下表面圆心固定连接有芯轴3,所述芯轴3侧面连接有竖直方向设置的挡板4和水平方向的扇形板5;所述挡板4有多个,多个所述挡板4的上端连接上盖部2的下表面,多个所述挡板4竖直方向上的挡板长度依次递减,多个所述挡板4将上盖部1下方空间分隔成多个扇形空间,每个扇形空间下端覆盖有扇形板5,多个所述扇形板5沿芯轴3周向呈螺旋上升的阶梯状分布,所述扇形板5一侧边与挡板4接触,另一侧边底部设有挡块51,所述扇形板5包括尖端、弧端和两个侧边,所述扇形板5的尖端与芯轴3转动连接,位于最下方的所述扇形板5的弧端固定连接于下盖部2内壁,其余扇形板的弧端为自由端。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假定挡板4沿顺时针方向高度依次递减,则扇形板5的右侧边(上表面)与挡板4底部侧面抵靠,扇形板5的上表面与挡板4底面抵靠,而挡块51则位于扇形板5的左侧边,挡板4分隔出的扇形空间中,扇形板位置最高的一个扇形空间不存放药品,其余扇形空间内均按规定剂量存放有药品;将下盖部2相对于上盖部1顺时针旋转一个扇形板对应的圆心角度,与下盖部相连接的最低处的扇形板5随之绕芯轴3沿顺时针转动,其内部的药品被挡板4推动落入下方的药瓶内;再将下盖部2相对于上盖部1顺时针旋转一个扇形板对应的圆心角度,最低处的扇形板5转动至左侧边与其上方的相邻的扇形板5重合,接触到位于其上方的相邻的扇形板5的挡块51时,最低处的扇形板5会推动挡块51使位于其上方的相邻的扇形板5随之一同绕芯轴3转动,其内部对应的药品同样被挡板4推动落入下方的药瓶内;多次重复上述操作直到所有扇形板5重合,并位于最后一个扇形空间下方,此时存放有药品的扇形空间内的药品均被释放完毕。由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药品能够根据规定剂量被储存在医用瓶盖的各个扇形空间内;每次转动下底板可释放一次剂量的药品,避免患者服用过多或过少的药物;操作十分方便。进一步的,所述上盖部1与下盖部2为单向转动连接,所述下盖部2相对于上盖部1的转动方向与挡板4长度递减的方向一致。由上述描述可知,上盖部与下盖部相对转动一周,医用瓶盖内的药品也就会被释放完毕,这样设计能够避免患者将医用瓶盖错误转向导致没有药品释放的情况。进一步的,所述上盖部1内壁设有三角形齿,所述下盖部2与上盖部1连接处设有反向的三角形齿。由上述描述可知,一对方向相反的三角形齿斜板相接触时能够发生相对转动,直角边接触时则无法转动,因此有利于上盖部和下盖部实现单向转动。进一步的,所述上盖部1外壁设有刻度线6,下盖板2外壁固定连接有指示针7。由上述描述可知,刻度线和指示针配合能够方便患者观察瓶内剩余药物的剂量。进一步的,所述下盖部2内壁设有螺纹。由上述描述可知,下盖部内部的螺纹能够方便下盖部与现有通用瓶身螺接,增加医用瓶盖的利用范围。进一步的,还包括套筒8,所述套筒8套设于多个挡板4的外侧。由上述描述可知,套筒能够增加扇形空间内的密封性,防止药品受潮或收到污染。进一步的,所述挡板4有七个,所述扇形空间为七个,所述扇形板5也为七个。由上述描述可知,扇形空间有七个,则前六个扇形空间内储存有药品。实施例一医用瓶盖,包括上盖部1、与上盖部1下侧面转动连接的下盖部2、芯轴3、挡板4和扇形板5;所述上盖部1的下表面圆心固定连接有芯轴3,所述芯轴3侧面连接有竖直方向设置的挡板4和水平方向的扇形板5;所述挡板4有七个,多个所述挡板4的上端连接上盖部2的下表面,七个所述挡板4竖直方向上的挡板长度依次递减,多个所述挡板4将上盖部1下方空间分隔成七个扇形空间,每个扇形空间下端覆盖有扇形板5,还包括套筒8,所述套筒8套设于多个挡板4的外侧;多个所述扇形板5沿芯轴3周向呈螺旋上升的阶梯状分布,所述扇形板5一侧边与挡板4接触另一侧边底部设有挡块51,所述扇形板5包括尖端、弧端和两个侧边,所述扇形板5的尖端与芯轴3转动连接,位于最下方的所述扇形板5的弧端固定连接于下盖部2内壁,其余扇形板的弧端为自由端;所述上盖部1与下盖部2为单向转动连接,所述下盖部2相对于上盖部1的转动方向与挡板4长度递减的方向一致,所述上盖部1内壁设有三角形齿,所述下盖部2与上盖部1连接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医用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部、与上盖部下侧面转动连接的下盖部、芯轴、挡板和扇形板;/n所述上盖部的下表面圆心固定连接有芯轴,所述芯轴侧面连接有竖直方向设置的挡板和水平方向的扇形板;/n所述挡板有多个,多个所述挡板的上端连接上盖部的下表面,多个所述挡板竖直方向上的挡板长度依次递减,多个所述挡板将上盖部下方空间分隔成多个扇形空间,每个扇形空间下端覆盖有扇形板;/n多个所述扇形板沿芯轴周向呈螺旋上升的阶梯状分布,所述扇形板包括尖端、弧端和两个侧边,所述扇形板一侧边与挡板接触另一侧边底部设有挡块,所述扇形板的尖端与芯轴转动连接,位于最下方的所述扇形板的弧端固定连接于下盖部内壁,其余扇形板的弧端为自由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医用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部、与上盖部下侧面转动连接的下盖部、芯轴、挡板和扇形板;
所述上盖部的下表面圆心固定连接有芯轴,所述芯轴侧面连接有竖直方向设置的挡板和水平方向的扇形板;
所述挡板有多个,多个所述挡板的上端连接上盖部的下表面,多个所述挡板竖直方向上的挡板长度依次递减,多个所述挡板将上盖部下方空间分隔成多个扇形空间,每个扇形空间下端覆盖有扇形板;
多个所述扇形板沿芯轴周向呈螺旋上升的阶梯状分布,所述扇形板包括尖端、弧端和两个侧边,所述扇形板一侧边与挡板接触另一侧边底部设有挡块,所述扇形板的尖端与芯轴转动连接,位于最下方的所述扇形板的弧端固定连接于下盖部内壁,其余扇形板的弧端为自由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医用瓶盖,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南文黄丽珊刘蕊闫梦茹于鹤陈智婕陈晓乐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