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447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2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移动终端包括:壳体、主板组件和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内部填充有冷却液的散热管路和用于驱动冷却液在散热管路内流动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具有可形变的容纳腔和设置在容纳腔上的电致动件,容纳腔和散热管路连通,电致动件和主板组件电连接,用于在电信号下驱动容纳腔变形,以使散热组件中的冷却液在容纳腔的驱动下循环流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散热效果好,能够满足其在大功率工作时的散热要求。

mobile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终端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例如:手持移动终端,功能越来越丰富,除了打电话、发短信之外,还可以用来玩游戏、听音乐或者看视频等。但是在使用这些功能的过程中,手持移动终端存在发热的现象,尤其是在玩大型游戏、看视频或者长时间接打电话等情况下,发热现象更为明显,如果不及时散热或者散热效果不好,导致手持移动终端内部热量堆积,不仅会降低手持移动终端的性能,而且会加速手持移动终端本身的老化进程,缩短手持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一种为手持移动终端散热的方式为:将石墨片设置在手持移动终端壳体内部的发热区域,利用石墨片的良好的导热性能将手持移动终端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石墨片的各个位置以进行热量扩散,从而实现为手持移动终端散热的目的。上述为手持移动终端散热的方式,散热效果有限,无法满足手持移动终端在大功率工作时的散热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散热效果好,能够满足其在大功率工作时的散热要求。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主板组件和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内部填充有冷却液的散热管路和用于驱动冷却液在散热管路内流动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具有可形变的容纳腔和设置在容纳腔上的电致动件,容纳腔和散热管路连通,电致动件和主板组件电连接,用于在电信号下驱动容纳腔变形,以使散热组件中的冷却液在容纳腔的驱动下循环流动。可选的,电致动件为压电薄膜,且压电薄膜贴设在容纳腔的壁上。可选的,容纳腔具有分别和散热管路的两端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可选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均可开闭,当容纳腔产生压缩变形时,出液口打开并连通;当容纳腔产生扩张变形时,进液口打开并连通。可选的,容纳腔包括腔体和设置在腔体内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腔体内部分为依次设置的第一出口区域、储液区域和第二出口区域,第一出口区域和进液口连通,第二出口区域和出液口连通;压电薄膜设置在储液区域的外表面,且储液区域可产生压缩或扩张形变;第一隔板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口,第二隔板上设置有第二连通口,第一出口区域和储液区域通过第一连通口连通,第二出口区域和储液区域通过第二连通口连通。可选的,第一连通口设置有第一挡板,第二连通口设置有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可移动以改变进液口和出液口的开闭状态。可选的,至少部分散热管路经过主板组件。可选的,散热组件还包括散热翅片,散热翅片和散热管路的管壁连接;和/或,散热管路的部分管段具有扁平状的散热面。可选的,主板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控制器,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充电接口,驱动组件位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中的一者上。可选的,主板组件和散热组件均位于壳体内部。可选的,壳体包括后盖,容纳腔设置在后盖的内侧。本技术的移动终端,包括:壳体、主板组件和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内部填充有冷却液的散热管路和用于驱动冷却液在散热管路内流动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具有可形变的容纳腔和设置在容纳腔上的电致动件,容纳腔和散热管路连通,电致动件和主板组件电连接,用于在电信号下驱动容纳腔变形,以使散热组件中的冷却液在容纳腔的驱动下循环流动。这种移动终端散热效果好,能够满足其在大功率工作时的散热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00:主板组件;210:第一电路板;211:控制器;220:第二电路板;221:充电接口;300:散热组件;310:驱动组件;311:电致动件;312:容纳腔;320:散热管路;3111:压电薄膜;3120:腔体;3121:进液口;3122:第一隔板;3123:第一连通口;3124:第一挡板;3125:出液口;3126:第二隔板;3127:第二连通口;3128:第二挡板;3129:单向流通结构;312A:第一出口区域;312B:第二出口区域;312C:储液区域。具体实施方式导致移动终端温度过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由于控制器高频率运转引起的主板发热;第二点是不正确的充电方式引起的电池发热。降低移动终端的使用温度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减少移动终端自身的发热量,即降低控制器的频率;第二种是加强散热,即利用传导、对流或辐射的原理将移动终端的热量转移,以降低移动终端的温度。由于降低控制器频率的同时会使移动终端的性能也随之降低,因此,目前常用加强散热的方式来解决移动终端温度过高的问题。就移动终端而言,因其体积小且封闭程度比较高,一般情况下是采用传导和对流两种散热原理。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常用的散热方式,是利用导热石墨片进行传导散热。导热石墨片因其具有的独特晶粒取向,能够使热量沿两个方向均匀传导,以达到扩散热量的作用。由于导热石墨片的散热效果是由其自身的导热系数决定的,因此,导热石墨片所能达到的散热效果是有限的,使用导热石墨片进行散热的移动终端的散热效果也是有限的,无法适应移动终端日益增长的控制器性能所需的散热要求。本技术的移动终端中的散热组件采用了传导加对流的散热原理,一方面,可以采取主动散热的方式降低移动终端的温度;另一方面,散热组件内部的冷却液的对流速度可调,能够适应移动终端在不同发热场景下的散热要求。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1和图2的区别仅在于管路分布方式不同。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壳体1、主板组件200和散热组件300;可选的,主板组件200和散热组件300位于壳体1内部;散热组件300包括内部填充有冷却液的散热管路320和用于驱动冷却液在散热管路内流动的驱动组件310,具体的,散热管路320的两端分别和驱动组件310连通,散热管路320和驱动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主板组件和散热组件;/n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内部填充有冷却液的散热管路和用于驱动所述冷却液在所述散热管路内流动的驱动组件;/n所述驱动组件具有可形变的容纳腔和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上的电致动件,所述容纳腔和所述散热管路连通,所述电致动件和所述主板组件电连接,用于在电信号下驱动所述容纳腔变形,以使所述散热组件中的冷却液在所述容纳腔的驱动下循环流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主板组件和散热组件;
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内部填充有冷却液的散热管路和用于驱动所述冷却液在所述散热管路内流动的驱动组件;
所述驱动组件具有可形变的容纳腔和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上的电致动件,所述容纳腔和所述散热管路连通,所述电致动件和所述主板组件电连接,用于在电信号下驱动所述容纳腔变形,以使所述散热组件中的冷却液在所述容纳腔的驱动下循环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动件为压电薄膜,且所述压电薄膜贴设在所述容纳腔的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具有分别和所述散热管路的两端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均可开闭,当所述容纳腔产生压缩变形时,所述出液口打开并连通;当所述容纳腔产生扩张变形时,所述进液口打开并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包括腔体和设置在所述腔体内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腔体内部分为依次设置的第一出口区域、储液区域和第二出口区域,所述第一出口区域和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区域和所述出液口连通;
所述压电薄膜设置在所述储液区域的外表面,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