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带上的环扣,其包括具有扣槽的扣底座,在扣槽两侧的侧壁上设有卡口,在扣槽内设有挡块,挡块将扣槽分隔成咬紧槽和穿设槽一,挡块的两端设有转轴,转轴位于卡口内,扣底座外壁的两侧设有销钉柱,扣底座的外扣合有调节环,调节环与扣底座的外壁之间形成穿设槽二,调节环的两个端部固定于销钉柱上,转轴固定在调节环的端部上,销钉柱上套设有扭簧,扣底座上设有夹持环,夹持环包括环片和两个端脚,在端脚的侧边设有内凹槽,内凹槽内设有弹簧和滚珠,扣底座上设有卡位槽,所卡位槽的内壁上设有限位槽一和限位槽二。改进后,可以对调节好长度的安全带进行牢固定位,有效提升环扣在工作时的安全性能。
Buckle on seat be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安全带上的环扣
本技术涉及安全保护用具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安全带上的环扣。
技术介绍
用于安全带上的环扣,可以起到调节安全带使用长度的作用,安全带调节到适合的长度时,由环扣进行定位。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环扣上对安全带定位的结构不够牢固,经常会发生安全带脱位的情况,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安全带进行牢固定位,不易发生脱位的环扣。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带上的环扣,包括具有扣槽的扣底座,在扣槽两侧的侧壁上设有卡口,在扣槽内设有挡块,所述挡块将扣槽分隔成咬紧槽和穿设槽一,所述挡块的两端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位于卡口内转动配合,所述扣底座外壁的两侧设有销钉柱,扣底座的外扣合有呈C字形的调节环,所述调节环与扣底座的外壁之间形成穿设槽二,调节环的两个端部固定于销钉柱上转动配合,所述转轴延伸出卡口固定在调节环的端部上转动配合,所述销钉柱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弹簧引脚,一个固定在扣底座上,另一个绕设在转轴上,所述扣底座远离调节环的一端上设有夹持环,所述夹持环包括环片和两个端脚,在端脚的侧边设有内凹槽,内凹槽内设有弹簧和滚珠,内凹槽的开口口径小于滚珠的直径,弹簧驱使滚珠的部分滑移出内凹槽,所述扣底座上设有供端脚穿设的卡位槽,所述卡位槽的内壁上设有限位槽一和限位槽二,当端脚位于卡位槽内时,所述环片与扣底座的外壁之间形成穿设槽三。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块横截面呈梯形设置,转轴穿设于横截面小的一端,所述咬紧槽的内壁上设有凸边,所述挡块横截面大的一端与凸边相抵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环的环片上设有多个卡齿,所述调节环上设有拨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全带在与环扣配合时,依次穿设过穿设槽二、咬紧槽、穿设槽一和穿设槽三内,其中咬合槽和穿设槽三能对安全带进行定位作用,能有效防止其位移,起到对安全带牢固定位的作用,提升环扣在使用时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局部结构分解图一;图4为本技术局部结构分解图二。1、扣底座;10、卡口;11、咬紧槽;12、穿设槽一;13、销钉柱;14、扭簧;15、卡位槽;16、限位槽一;17、限位槽二;18、凸边;19、扣槽;2、挡块;20、转轴;3、调节环;30、穿设槽二;31、拨片;4、夹持环;40、环片;41、端脚;42、内凹槽;43、弹簧;44、滚珠;45、穿设槽三;46、卡齿。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4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安全带上的环扣,包括具有扣槽19的扣底座1,在扣槽19两侧的侧壁上设有卡口10,在扣槽19内设有挡块2,所述挡块2将扣槽19分隔成咬紧槽11和穿设槽一12,所述挡块2的两端设有转轴20,所述转轴20位于卡口10内转动配合,所述扣底座1外壁的两侧设有销钉柱13,扣底座1的外扣合有呈C字形的调节环3,所述调节环3与扣底座1的外壁之间形成穿设槽二30,调节环3的两个端部固定于销钉柱13上转动配合,所述转轴20延伸出卡口10固定在调节环3的端部上转动配合,所述销钉柱13上套设有扭簧14,所述扭簧14的两个弹簧43引脚,一个固定在扣底座1上,另一个绕设在转轴20上,所述扣底座1远离调节环3的一端上设有夹持环4,所述夹持环4包括环片40和两个端脚41,在端脚41的侧边设有内凹槽42,内凹槽42内设有弹簧43和滚珠44,内凹槽42的开口口径小于滚珠44的直径,弹簧43驱使滚珠44的部分滑移出内凹槽42,所述扣底座1上设有供端脚41穿设的卡位槽15,所述卡位槽15的内壁上设有限位槽一16和限位槽二17,当端脚41位于卡位槽15内时,所述环片40与扣底座1的外壁之间形成穿设槽三45。所述挡块2横截面呈梯形设置,转轴20穿设于横截面小的一端,所述咬紧槽11的内壁上设有凸边18,所述挡块2横截面大的一端与凸边18相抵触。所述夹持环4的环片40上设有多个卡齿46,所述调节环3上设有拨片31。扭簧14在非扭转的状态下时,挡块2与咬合槽内壁上的凸边18呈相抵触状态,咬合槽呈闭合状态。在需要穿设安全带时,通过操作拨片31,使调节环3向上抬起,调节环3在位移时,挡块2会随着调节环3一起位移,挡块2与凸边18之间拉开间距,扭簧14呈扭转的状态,为了使咬合槽的开口程度更大,可以通过转动挡块2,使得挡块2与凸边18之间的间距扩张。安全带由穿设槽二30内穿设后,再绕设穿设过咬紧槽11,接着由穿设槽一12内穿设出,最后穿设过穿设槽三45,完成安全带的长度调整后,需要给安全带定位,松开对拨片31的操作,利用扭簧14的恢复力,将调节环3的位置归位,挡块2随之也会随着调节环3归位,如果归位后的挡块2不能与凸边18呈抵触状态,可以手动将挡块2归位,此时的安全带在咬合槽内便能得到初次固定。最后通过按压夹持环4,使得夹持环4上的端脚41能朝向卡位槽15的底壁方向移动。卡位槽15内限位槽一16的位置接近开口,当端脚41上的滚珠44位移至限位槽一16内时,夹持环4便能进行定位,当需要更加紧密的夹持安全带时,可以将滚珠44位移至限位槽二17的位置,使得环片40与扣底座1之间的间距变小,安全带能夹持其中,防止脱位。环片40上设置的卡齿46能提升安全带定位的牢固性。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带上的环扣,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扣槽的扣底座,在扣槽两侧的侧壁上设有卡口,在扣槽内设有挡块,所述挡块将扣槽分隔成咬紧槽和穿设槽一,所述挡块的两端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位于卡口内转动配合,所述扣底座外壁的两侧设有销钉柱,扣底座的外扣合有呈C字形的调节环,所述调节环与扣底座的外壁之间形成穿设槽二,调节环的两个端部固定于销钉柱上转动配合,所述转轴延伸出卡口固定在调节环的端部上转动配合,所述销钉柱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弹簧引脚,一个固定在扣底座上,另一个绕设在转轴上,所述扣底座远离调节环的一端上设有夹持环,所述夹持环包括环片和两个端脚,在端脚的侧边设有内凹槽,内凹槽内设有弹簧和滚珠,内凹槽的开口口径小于滚珠的直径,弹簧驱使滚珠的部分滑移出内凹槽,所述扣底座上设有供端脚穿设的卡位槽,所述卡位槽的内壁上设有限位槽一和限位槽二,当端脚位于卡位槽内时,所述环片与扣底座的外壁之间形成穿设槽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带上的环扣,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扣槽的扣底座,在扣槽两侧的侧壁上设有卡口,在扣槽内设有挡块,所述挡块将扣槽分隔成咬紧槽和穿设槽一,所述挡块的两端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位于卡口内转动配合,所述扣底座外壁的两侧设有销钉柱,扣底座的外扣合有呈C字形的调节环,所述调节环与扣底座的外壁之间形成穿设槽二,调节环的两个端部固定于销钉柱上转动配合,所述转轴延伸出卡口固定在调节环的端部上转动配合,所述销钉柱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弹簧引脚,一个固定在扣底座上,另一个绕设在转轴上,所述扣底座远离调节环的一端上设有夹持环,所述夹持环包括环片和两个端脚,在端脚的侧边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日何,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东进龙安全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