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压适配电路和供电电源
本技术属于供电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电压适配电路和供电电源。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设备的增多,人们对供电电源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供电电源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但现有技术中的供电电源存在适配性差的问题,进而不能满足客户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压适配电路和供电电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供电电源适配性差,不能满足客户需求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压适配电路,包括:交直流转换模块、电压整流模块、电压接口、PD(PowerDelivery,功率输出)协议模块、电压反馈模块和PWM(PulseWidth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控制模块;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的输入端适于与外部电源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电压整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接口连接,控制端与所述PD协议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PD协议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压接口连接,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电压反馈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反馈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PWM控制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压适配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交直流转换模块、电压整流模块、电压接口、PD协议模块、电压反馈模块和PWM控制模块;/n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的输入端适于与外部电源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电压整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接口连接,控制端与所述PD协议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PD协议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压接口连接,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电压反馈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反馈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PWM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PWM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电压端适于与外部电源连接;/n所述电压接口接收外部终端的需求电压信号并发送给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压适配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交直流转换模块、电压整流模块、电压接口、PD协议模块、电压反馈模块和PWM控制模块;
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的输入端适于与外部电源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电压整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接口连接,控制端与所述PD协议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PD协议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压接口连接,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电压反馈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反馈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PWM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PWM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电压端适于与外部电源连接;
所述电压接口接收外部终端的需求电压信号并发送给所述PD协议模块,所述PD协议模块将所述需求电压信号通过所述电压反馈模块反馈给所述PWM控制模块,所述PWM控制模块根据所述需求电压信号控制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输出预设电压,所述电压整流模块将所述预设电压进行整流并通过所述电压接口发送给所述外部终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适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PD协议模块包括:PD协议芯片、第一滤波单元、第二滤波单元、第三滤波单元、第四滤波单元、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
所述PD协议芯片的第一输出引脚和基准电流输入引脚与所述电压整流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PD协议芯片的电压检测引脚、基准电流输入引脚和保护引脚均与所述电压反馈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PD协议芯片的第一快充引脚通过第一电阻与所述电压接口连接,所述PD协议芯片的第一快充引脚还通过第一滤波单元接地,所述PD协议芯片的第二快充引脚通过第二电阻与所述电压接口连接,所述PD协议芯片的第二快充引脚还通过第二滤波单元接地,所述PD协议芯片的第一数据引脚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电压接口连接,所述PD协议芯片的第一数据引脚还通过第三滤波单元接地,所述PD协议芯片的第二数据引脚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电压接口连接,所述PD协议芯片的第二数据引脚还通过第四滤波单元接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适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反馈模块包括:光耦元件、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
所述光耦元件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五电阻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光耦元件的第一端还通过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光耦元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光耦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均连接,所述光耦元件的第三端与所述PWM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光耦元件的第三端通过所述第三电容接地,所述光耦元件的第四端接地;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PD协议芯片的电压检测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还与所述PD协议芯片的保护引脚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PD协议芯片的基准电流输入引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适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PWM控制模块包括:PWM控制芯片、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开关管、变压器电源侧;
所述PWM控制芯片的电压引脚通过所述第八电阻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PWM控制芯片的反馈引脚通过所述第九电阻与所述变压器电源侧的第一端连接,所述PWM控制芯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胜华,冯林,董火红,陈运军,龚武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高梁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