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太阳能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185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流太阳能组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侧面安装有壳体,所述箱体的侧面开设有进气口,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风机,所述壳体远离箱体的一侧粘贴有第一防尘膜,所述箱体远离壳体的侧面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的内部设置有金属网,所述金属网上粘贴有第二防尘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空气流动的方式带走逆变器主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散热效果好,避免电子元件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下工作而导致电子元件损坏,提高电子元件使用寿命,通过设置截面为“T”型的限位块,使安装工作更为灵活,并且通过多个限位块,使逆变器安装更为牢固,提高工作效率。

An AC Solar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流太阳能组件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组件
,尤其涉及一种交流太阳能组件。
技术介绍
逆变器又称电源调整器、功率调节器,是光伏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光伏逆变器最主要的功能是把太阳能电池板所发的直流电转化成家电使用的交流电,太阳能电池板所发的电全部都要通过逆变器的处理才能对外输出。现有的逆变器的散热是使用常温冷却的方式,这种散热方式散热效率低下,逆变器内部的元件仍处于高温状态,长时间的高温会导致逆变器内的电子元件损坏,影响逆变器使用寿命,并且现在的逆变器的安装方式大多是通过焊接直接固定,影响美观,在逆变器故障时不方便拆装,影响太阳能组件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交流太阳能组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交流太阳能组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侧面安装有壳体,所述箱体的侧面开设有进气口,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风机,所述壳体远离箱体的一侧粘贴有第一防尘膜,所述箱体远离壳体的侧面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的内部设置有金属网,所述金属网上粘贴有第二防尘膜,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逆变器主体,所述逆变器主体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箱体固定连接,所述逆变器主体侧外侧与箱体的内侧壁之间这设置有散热片,所述箱体背面的两端开设有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滑槽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贯穿滑槽的底部并连接有旋钮,所述螺纹杆通过螺纹套接有两个螺纹旋向相反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与滑槽之间安装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滑块之间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滑块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所述滑块内活动套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滑块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连杆远离滑块的一端固定有限位块。优选的,所述壳体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进气口平行。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通风孔与箱体的侧面垂直。优选的,所述散热片与逆变器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片与箱体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片的数量至少为十个。优选的,所述两个螺纹杆互相平行,所述螺纹杆与箱体的侧面平行。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截面为“T”型,所述散热片与逆变器主体之间涂抹有导热硅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逆变器主体工作时,逆变器主体产生的热量被传导到散热片上,启动风机,风机将外部空气由进气口吹送至箱体内,并将散热片上的热量带走,由出气口穿出,保持逆变器内的空气流动,通过空气流动的方式带走逆变器主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散热效果好,避免电子元件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下工作而导致电子元件损坏,提高电子元件使用寿命;2、本技术中当需要对逆变器进行检修时,旋转旋钮,旋钮带动螺纹杆运动,螺纹杆弹簧螺纹传动带动两个滑块,滑块带动连杆,连杆带动限位块,从而箱体方便取下,安装时,根据安装孔的规格,向外拉动限位块,限位块带动连杆,连杆带动第三弹簧拉伸,将限位块放入安装孔内,第三弹簧拉动连杆,连杆拉动限位块,转旋钮,旋钮带动螺纹杆运动,螺纹杆弹簧螺纹传动带动两个滑块,滑块带动连杆,连杆带动限位块,从而将箱体安装牢固,由于限位块的截面为“T”型,使安装工作更为灵活,并且通过多个限位块,使逆变器安装更为牢固,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交流太阳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交流太阳能组件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交流太阳能组件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交流太阳能组件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图中:1箱体、2壳体、3风机、4第一防尘膜、5进气口、6逆变器主体、7支撑架、8散热片、9出气口、10金属网、11第二防尘膜、12旋钮、13滑槽、14螺纹杆、15第一弹簧、16滑块、17限位块、18第二弹簧、19连杆、20第三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交流太阳能组件,包括箱体1,箱体1的侧面安装有壳体2,箱体1的侧面开设有进气口5,壳体2的内部安装有风机3,壳体2远离箱体1的一侧粘贴有第一防尘膜4,箱体1远离壳体2的侧面开设有出气口9,出气口9的内部设置有金属网10,金属网10上粘贴有第二防尘膜11,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逆变器主体6,逆变器主体6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有支撑架7,支撑架7与箱体1固定连接,逆变器主体6侧外侧与箱体1的内侧壁之间这设置有散热片8,箱体1背面的两端开设有的滑槽13,滑槽13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14,螺纹杆14与滑槽13转动连接,螺纹杆14贯穿滑槽13的底部并连接有旋钮12,螺纹杆14通过螺纹套接有两个螺纹旋向相反的滑块16,滑块16与滑槽13滑动连接,滑块16与滑槽13之间安装有第一弹簧15,两个滑块16之间安装有第二弹簧18,滑块16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滑块16内活动套接有连杆19,连杆19的一端与滑块16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20,连杆19远离滑块16的一端固定有限位块17。其中,壳体2的数量为两个,风机3的出风口与进气口5平行。其中,支撑架7上开设有通风孔,通风孔的数量为若干个,通风孔与箱体1的侧面垂直。其中,散热片8与逆变器主体6固定连接,散热片8与箱体1固定连接,散热片8的数量至少为十个。其中,两个螺纹杆14互相平行,螺纹杆14与箱体1的侧面平行。其中,限位块17的截面为“T”型,散热片8与逆变器主体6之间涂抹有导热硅脂。工作原理:逆变器主体6工作时,逆变器主体6产生的热量被传导到散热片8上,启动风机3,风机3将外部空气由进气口5吹送至箱体1内,并将散热片上的热量带走,由出气口9穿出,保持逆变器内的空气流动,通过空气流动的方式带走逆变器主体6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散热效果好,避免电子元件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下工作而导致电子元件损坏,提高电子元件使用寿命;当需要对逆变器进行检修时,旋转旋钮12,旋钮12带动螺纹杆14运动,螺纹杆14弹簧螺纹传动带动两个滑块16,滑块16带动连杆19,连杆19带动限位块17,从而箱体1方便取下,安装时,根据安装孔的规格,向外拉动限位块17,限位块17带动连杆19,连杆19带动第三弹簧20拉伸,将限位块17放入安装孔内,第三弹簧拉动连杆19,连杆19拉动限位块17,转旋钮12,旋钮12带动螺纹杆14运动,螺纹杆14弹簧螺纹传动带动两个滑块16,滑块16带动连杆19,连杆19带动限位块17,从而将箱体1安装牢固,由于限位块17的截面为“T”型,使安装工作更为灵活,并且通过多个限位块17,使逆变器安装更为牢固,提高工作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流太阳能组件,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侧面安装有壳体(2),所述箱体(1)的侧面开设有进气口(5),所述壳体(2)的内部安装有风机(3),所述壳体(2)远离箱体(1)的一侧粘贴有第一防尘膜(4),所述箱体(1)远离壳体(2)的侧面开设有出气口(9),所述出气口(9)的内部设置有金属网(10),所述金属网(10)上粘贴有第二防尘膜(11),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逆变器主体(6),所述逆变器主体(6)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有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与箱体(1)固定连接,所述逆变器主体(6)侧外侧与箱体(1)的内侧壁之间这设置有散热片(8),所述箱体(1)背面的两端开设有的滑槽(13),所述滑槽(13)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14),所述螺纹杆(14)与滑槽(13)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14)贯穿滑槽(13)的底部并连接有旋钮(12),所述螺纹杆(14)通过螺纹套接有两个螺纹旋向相反的滑块(16),所述滑块(16)与滑槽(13)滑动连接,所述滑块(16)与滑槽(13)之间安装有第一弹簧(15),两个所述滑块(16)之间安装有第二弹簧(18),所述滑块(16)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所述滑块(16)内活动套接有连杆(19),所述连杆(19)的一端与滑块(16)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20),所述连杆(19)远离滑块(16)的一端固定有限位块(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太阳能组件,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侧面安装有壳体(2),所述箱体(1)的侧面开设有进气口(5),所述壳体(2)的内部安装有风机(3),所述壳体(2)远离箱体(1)的一侧粘贴有第一防尘膜(4),所述箱体(1)远离壳体(2)的侧面开设有出气口(9),所述出气口(9)的内部设置有金属网(10),所述金属网(10)上粘贴有第二防尘膜(11),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逆变器主体(6),所述逆变器主体(6)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有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与箱体(1)固定连接,所述逆变器主体(6)侧外侧与箱体(1)的内侧壁之间这设置有散热片(8),所述箱体(1)背面的两端开设有的滑槽(13),所述滑槽(13)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14),所述螺纹杆(14)与滑槽(13)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14)贯穿滑槽(13)的底部并连接有旋钮(12),所述螺纹杆(14)通过螺纹套接有两个螺纹旋向相反的滑块(16),所述滑块(16)与滑槽(13)滑动连接,所述滑块(16)与滑槽(13)之间安装有第一弹簧(15),两个所述滑块(16)之间安装有第二弹簧(18),所述滑块(16)为中空的长方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元福施超周紫春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宏福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