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168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马达,包括上壳和盆架,所述上壳和盆架之间设置有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与上壳连接,所述弹片的另一端与盆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盆架与弹片连接一侧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凸台,所述盆架的中间部设置有第二凸台,位于盆架同一端的两个第一凸台之间设置有沿盆架纵向设置的第一通孔;通过在盆架的两端和中间位置分别设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在焊接前期,与弹片两端相接触的第一凸台部分,可使弹片与盆架的焊接部位形成一定的预应力,提高焊接良率,解决弹片直接焊接所造成的焊接不良问题,同时使弹片的第二连接部与盆架表面形成一定高度,解决产品振动过程中弹片与盆架表面擦碰产生的噪音问题。

A kind of vehicle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马达
本技术涉及车载及振动力学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载马达。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存有的车载线性马达,与普通的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的线性马达相比,其为了满足用户的振感体验,对产品性能要求较高,故一般设计尺寸较大,占用车载屏幕整机较大的装机空间,制造成本较高,工艺难度较大。1.现有市场上存有的车载线性马达,与普通的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的线性马达相比,其为了满足用户的振感体验,对产品性能要求较高,故一般设计尺寸较大,占用车载屏幕整机较大的装机空间,制造成本较高,工艺难度较大。2.现有车载马达,由于其设计尺寸较大,故工艺装配过程中往往存在焊接不良,磁路与线圈磁间隙无法保证,影响产品的制作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车载马达,通过优化弹片结构,磁路结构,振子组件的装配方式,可使产品做的更小,更薄,大大节约装机空间,并提高焊接强度和成品的良率,优化工艺,降低产品制作成本。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一种车载马达,包括上壳和盆架,所述上壳和盆架之间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马达,包括上壳(2)和盆架(3),所述上壳(2)和盆架(3)之间设置有弹片(6),所述弹片(6)的一端与上壳(2)连接,所述弹片(6)的另一端与盆架(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盆架(3)与弹片(6)连接一侧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凸台(31),所述盆架(3)的中间部设置有第二凸台(32),位于盆架(3)同一端的两个第一凸台(31)之间设置有沿盆架(3)纵向设置的第一通孔(3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马达,包括上壳(2)和盆架(3),所述上壳(2)和盆架(3)之间设置有弹片(6),所述弹片(6)的一端与上壳(2)连接,所述弹片(6)的另一端与盆架(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盆架(3)与弹片(6)连接一侧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凸台(31),所述盆架(3)的中间部设置有第二凸台(32),位于盆架(3)同一端的两个第一凸台(31)之间设置有沿盆架(3)纵向设置的第一通孔(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32)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凸台(32)为一整体结构且其宽度与盆架(3)的宽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6)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弹片(6)包括第一连接部(61),所述第一连接部(61)连接有两条连接臂(63),所述连接臂(63)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部(62),所述弹片(6)的第一连接部(61)与上壳(2)连接,其中一个弹片(6)的第二连接部(62)与第一凸台(31)连接,另外一个弹片(6)的第二连接部(62)与第二凸台(3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其中之一所述的一种车载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盆架(3)远离弹片的一侧两端分别设有挡板(33),所述挡板(33)的内侧设置有与盆架(3)固定连接的质量块(9),所述质量块(9)上设置有通槽(91),所述通槽(91)与第一通孔(34)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童邱士嘉
申请(专利权)人: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