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器检测装置
本申请涉及电学领域,特备是涉及一种充电器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循环寿命长、无污染、安全性好等优良特性,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助力车、电瓶车等产品中。在锂离子电池的使用中,锂离子电池的过度充电会导致锂离子电池中的电解液分解释放出气体,从而导致锂离子电池鼓胀,严重的话甚至会引起爆炸。因此,在锂离子电池过度充电的时候,需要电源管理器控制断开充电器,从而释放锂离子电池的充电保护。而在控制断开充电器之前,电源管理器需要检测充电器是否接入,以判断是否释放充电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锂离子电池过度充电的时候,需要电源管理器控制断开充电器,从而释放锂离子电池的充电保护。而在控制断开充电器之前,电源管理器需要检测充电器是否接入,以判断是否释放充电保护。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充电器检测装置。一种充电器检测装置,包括:截止电路,所述截止电路的正极用于与充电口正极连接,所述截止电路的负极用于与电池正极连接;导通电路,所述导通电路的输入端用于与所述充电口正极连接,所述导通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用于与充电口负极连接;第一待导通电路,所述第一待导通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电池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待导通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导通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待导通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用于与电池负极连接;第二待导通电路,所述第二待导通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管理器连接,所述第二待导通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待导通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待导通电路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截止电路(100),所述截止电路(100)的正极用于与充电口正极(20)连接,所述截止电路(100)的负极用于与电池正极(30)连接;/n导通电路(200),所述导通电路(200)的输入端用于与所述充电口正极(20)连接,所述导通电路(200)的第一输出端用于与充电口负极(21)连接;/n第一待导通电路(300),所述第一待导通电路(300)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电池正极(30)连接,所述第一待导通电路(300)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导通电路(20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待导通电路(300)的第一输出端用于与电池负极(31)连接;/n第二待导通电路(400),所述第二待导通电路(400)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管理器(40)连接,所述第二待导通电路(400)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待导通电路(30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待导通电路(400)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待导通电路(300)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其中,所述管理器(40)用于检测电压信号;/n初始电路(600),所述初始电路(600)的输出端与所述管理器(40)和所述第二待导通电路(400)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截止电路(100),所述截止电路(100)的正极用于与充电口正极(20)连接,所述截止电路(100)的负极用于与电池正极(30)连接;
导通电路(200),所述导通电路(200)的输入端用于与所述充电口正极(20)连接,所述导通电路(200)的第一输出端用于与充电口负极(21)连接;
第一待导通电路(300),所述第一待导通电路(300)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电池正极(30)连接,所述第一待导通电路(300)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导通电路(20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待导通电路(300)的第一输出端用于与电池负极(31)连接;
第二待导通电路(400),所述第二待导通电路(400)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管理器(40)连接,所述第二待导通电路(400)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待导通电路(30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待导通电路(400)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待导通电路(300)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其中,所述管理器(40)用于检测电压信号;
初始电路(600),所述初始电路(600)的输出端与所述管理器(40)和所述第二待导通电路(40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初始电路(600)的输入端用于接收初始电压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电路(200)包括:
电阻R1,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充电口正极(20)连接;
电阻R2,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待导通电路(300)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充电口负极(21)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待导通电路(300)包括:
电阻R3,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电池正极(30)连接;
电阻R4,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与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
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且用于与所述充电口负极(21)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待导通电路(400)包括:
三极管Q3,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磊,李允令,郭智渊,董金昭,李科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