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插式LED灯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8033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插式LED灯珠。该LED灯珠包括第一底板;正极插脚;负极插脚;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第一底板相对设置,且与所述正极插脚和负极插脚相连接;发光芯片,所述发光芯片设置在所述固晶台上,所述发光芯片一端与正极插脚电连接,另一端与负极插脚电连接;以及荧光胶,所述荧光胶灌封在在所述发光芯片外侧。采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设计,使得正极插脚和负极插脚在荧光胶灌封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由于只有一个受力点,而左右倾斜的问题;同时,采用限位块和防脱结构,使得正极插脚和负极插脚与插接板的连接更加紧密。

A kind of directly inserted LED lamp b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插式LED灯珠
本技术涉及LED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直插式LED灯珠。
技术介绍
LED英文为(lightemittingdiode),LED灯珠就是发光二极管的英文缩写简称LED,这是一个通俗的称呼。其工作原理:PN结的端电压构成一定势垒,当加正向偏置电压时势垒下降,P区和N区的多数载流子向对方扩散。由于电子迁移率比空穴迁移率大得多,所以会出现大量电子向P区扩散,构成对P区少数载流子的注入。这些电子与价带上的空穴复合,复合时得到的能量以光能的形式释放出去。这就是PN结发光的原理。现在市面上的直插式灯珠,在荧光胶灌封的过程中,由于其与第一底板之间只有一个受力点,很容易在灌封的过程中出现歪斜的问题。同时,正极插脚和负极插脚在插接以后,很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与插接板出现脱离;而且向下插接的深度不易控制。因此,市面上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一个或者多个问题的多面发光结构LED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直插式LED灯珠。本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插式LED灯珠,所述LED灯珠包括:第一底板;正极插脚,所述正极插脚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上,所述正极插脚上端设有一固晶台;负极插脚,所述负极插脚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上,与所述正极插脚相对设置,所述负极插脚上端设有一与所述固晶台相配合的焊线部;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第一底板相对设置,且与所述正极插脚和负极插脚相连接;r>发光芯片,所述发光芯片设置在所述固晶台上,所述发光芯片一端与正极插脚电连接,另一端与负极插脚电连接;以及荧光胶,所述荧光胶灌封在在所述发光芯片外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正极插脚和负极插脚一体注塑成型。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正极插脚和负极插脚一体注塑成型。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插脚和/或所述负极插脚上设有一用于判断LED灯珠插接深度的限位块。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插脚和/或所述负极插脚上设有一防止LED灯珠向上运动,与插接板脱离的防脱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脱结构为两片向外凸起的弹片,两片所述弹片的最大外径之和大于插接板上插接孔的直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插脚和所述负极插脚直径小于等于插接板上插接孔直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包括第一底板;正极插脚,所述正极插脚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上,所述正极插脚上端设有一固晶台;负极插脚,所述负极插脚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上,与所述正极插脚相对设置,所述负极插脚上端设有一与所述固晶台相配合的焊线部;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第一底板相对设置,且与所述正极插脚和负极插脚相连接;发光芯片,所述发光芯片设置在所述固晶台上,所述发光芯片一端与正极插脚电连接,另一端与负极插脚电连接;以及荧光胶,所述荧光胶灌封在在所述发光芯片外侧。采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设计,使得正极插脚和负极插脚在荧光胶灌封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由于只有一个受力点,而左右倾斜的问题;同时,采用限位块和防脱结构,使得正极插脚和负极插脚与插接板的连接更加紧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一种直插式LED灯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一种直插式LED灯珠和插接板的插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浅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参照图1、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插式LED灯珠,所述LED灯珠包括:第一底板10;正极插脚20,所述正极插脚20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10上,所述正极插脚20上端设有一固晶台21;负极插脚30,所述负极插脚30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10上,与所述正极插脚20相对设置,所述负极插脚30上端设有一与所述固晶台21相配合的焊线部31;第二底板40,所述第二底板40与所述第一底板10相对设置,且与所述正极插脚20和负极插脚30相连接;发光芯片50,所述发光芯片50设置在所述固晶台21上,所述发光芯片50一端与正极插脚20电连接,另一端与负极插脚30电连接;以及荧光胶60,所述荧光胶60灌封在在所述发光芯片50外侧。具体地,本实施例采用第一底板10和第二底板40的设计,使得无论是正极插脚20还是负极插脚30,都是通过两个受力点固定,第一受力点为第一底板10,第二受力点为第二底板40,通过两个受力点固定,在荧光胶60灌封的过程中,不会由于荧光胶60的作用,使得正极插脚20或负极插脚30出现歪斜的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板10与所述正极插脚20和负极插脚30一体注塑成型。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底板40与所述正极插脚20和负极插脚30一体注塑成型。具体地,第一底板10和第二底板40与正极插脚20和负极插脚30的连接方式采用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相互之间的连接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插脚20和/或所述负极插脚30上设有一用于判断LED灯珠插接深度的限位块70。具体地处,采用限位块70的设计,当正极插脚20或负极插脚30进行插接时,可以通过该限位块70来判断正极插脚20和负极插脚30插接是否到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插脚20和/或所述负极插脚30上设有一防止LED灯珠向上运动,与插接板90脱离的防脱结构8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脱结构80为两片向外凸起的弹片,两片所述弹片的最大外径之和大于插接板90上插接孔的直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插脚20和所述负极插脚30直径小于等于插接板90上插接孔直径。具体地,本实施例还设计了防脱结构80,该防脱结构80在插接时,由于两片弹片的最大外径大于插接孔的直径,两片弹片在插入到插接孔时,弹片被挤压,但是能够插入到插接孔内,当下端穿出后,弹片回复,其最大外径大于插接孔的直径,在无较大的外力的作用下,其无法向上运动,与插接板90脱离。同时,需要说明的是,防脱结构80和限位块70之间的距离正好是插接板90的厚度,LED灯珠在限位块70和防脱结构80的作用下,正好卡接固定在插接板90上。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第一底板10;正极插脚20,所述正极插脚20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10上,所述正极插脚20上端设有一固晶台21;负极插脚30,所述负极插脚30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10上,与所述正极插脚20相对设置,所述负极插脚30上端设有一与所述固晶台21相配合的焊线部31;第二底板40,所述第二底板40与所述第一底板10相对设置,且与所述正极插脚20和负极插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插式LED灯珠,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珠包括:/n第一底板;/n正极插脚,所述正极插脚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上,所述正极插脚上端设有一固晶台;/n负极插脚,所述负极插脚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上,与所述正极插脚相对设置,所述负极插脚上端设有一与所述固晶台相配合的焊线部;/n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第一底板相对设置,且与所述正极插脚和负极插脚相连接;/n发光芯片,所述发光芯片设置在所述固晶台上,所述发光芯片一端与正极插脚电连接,另一端与负极插脚电连接;以及/n荧光胶,所述荧光胶灌封在所述发光芯片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插式LED灯珠,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珠包括:
第一底板;
正极插脚,所述正极插脚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上,所述正极插脚上端设有一固晶台;
负极插脚,所述负极插脚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上,与所述正极插脚相对设置,所述负极插脚上端设有一与所述固晶台相配合的焊线部;
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第一底板相对设置,且与所述正极插脚和负极插脚相连接;
发光芯片,所述发光芯片设置在所述固晶台上,所述发光芯片一端与正极插脚电连接,另一端与负极插脚电连接;以及
荧光胶,所述荧光胶灌封在所述发光芯片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插式LED灯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正极插脚和负极插脚一体注塑成型。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勇
申请(专利权)人:永林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