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785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空调机,设置有由2个热交换器形成的室内热交换器,具有可进行包含再热干燥模式的多种运转模式的运转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转控制回路至少包括:以制冷运转为基调的通常制冷模式、过节流制冷模式、制冷时再热干燥模式、以制暖运转为基调的通常制暖模式、以及制暖时再热干燥模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由2个热交换器形成的室内热交换器、可进行包括再热干燥模式的多种运转模式的空调机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空调机大致可分为只能进行制冷运转、以及可进行制冷和制暖双方运转的两种类型,近年来,随着使用者一方对多功能化的要求和空调机制造厂家一方的各种技术的快速进步,后类的空调机已占大半。在此场合,制冷运转时,室外热交换器具有作为凝缩器的功能,室内热交换器具有作为蒸发器的功能,在本专利技术书中,将这种运转模式称为「通常制冷模式」。制暖运转时,室外热交换器具有作为蒸发器的功能,室内热交换器具有作为凝缩器的功能,在本专利技术书中,将这种运转模式称为「通常制暖模式」。在空调机中,除了这种通常制冷模式和通常制暖模式之外,还有可进行除去室内湿气用的、称为干燥模式(除湿模式)的模式。以往,作为长期以来进行的除湿运转的方式,包括制冷运转或制暖运转进行中向设于室内机的加热器通电的方式、或者制冷运转进行中临时性进行制暖运转而在制暖运转中临时性进行制冷运转的方式等。通常,在进行除湿运转时,室内温热环境变化大,有时会给人以不适感。为此,迄今为止一直在开展着以舒适性除湿为目标的各种除湿运转方式的研究。在这种除湿运转方式中,有一种是所谓的「再热干燥运转模式」。它是一种在室内机中具有2台室内热交换器、除湿时使一方的室内热交换器发挥与室外热交换器相同的凝缩器功能又使另一方的热交换器发挥蒸发器功能的结构(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1-280668号公报(第2页、图6))。此外,还有一种所谓的「过节流制冷模式运转模式」。它是一种只能在制冷运转时才进行、将设于室外热交换器与室内热交换器间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节流成大于通常制冷运转模式大且在到达室内热交换器的出口跟前处结束制冷剂蒸发的结构(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平10-103791号公报(第5页~第6页、图4))。以往,在室内机中具有2台室内热交换器的可进行再热干燥运转的空调机是不能进行过节流制冷运转的,在使用可过节流制冷运转的空调机时,通常是在室内机中不设置2台室内热交换器,在此场合,当然不能进行再热干燥运转。在制冷运转中或制暖运转中进行除湿运转时,因临时性降低室温控制功能而使室内温热环境变化,故有时会给居住在室内的使用者以不适感,但自从导入上述那种再热干燥运转模式和过节流制冷运转模式以来,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减少对使用者的不适感。然而,如上所述,在传统的空调机中,可再热干燥运转型通常是不能进行过节流制冷运转,而可过节流制冷运转型则不能进行再热干燥运转。即,可进行的运转模式的种类受到了限制。因此,从实现舒适性空调化的观点出发,具有改良的余地。例如,在使用者使用遥控器等对室内设定温度作了设定的场合,若是以往,该室内设定温度通常是指由干球温度(dry-bulb temperature)表示的温度,但在最近的空调控制中,通过使用在干球温度表示的温度中反映湿度变化的所谓「体感温度(feeling temperature)」来实现舒适性空调的结构越来越多。这样,在最近的空调控制中,湿度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求有更加细致的控制,但传统的空调机的运转模式相当有限,难以充分适应这种要求。由此,因运转模式有限,故在传统的空调机中,当目标温度和目标湿度的水平与当时的室温和湿度水平距离很大时,则难以将室温和湿度双方达到目标值、或者即使达到了目标值也需要有非常长的时间。鉴于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充实除湿运转功能、可进行更加细致且快速的除湿控制、可提高舒适性的空调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第1技术方案的空调机,设置有由2个热交换器形成的室内热交换器,具有可进行包含再热干燥模式的多种运转模式的运转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转控制回路至少包括以制冷运转为基调的通常制冷模式、过节流制冷模式、制冷时再热干燥模式、以制暖运转为基调的通常制暖模式、以及制暖时再热干燥模式。本专利技术第2技术方案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转控制回路进行室温控制时,使用由干球温度表示的室内温度中反映湿度变化的体感温度来进行室温控制。本专利技术第3技术方案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转控制回路对室内温度向目标体感温度移行所需用的显热负载进行运算,根据该运算的显热负载的大小进行被选择的运转模式,其次,对室内温度到达目标体感温度时的室内温度向目标湿度移行所需用的潜热负载进行运算,根据该运算的潜热负载的大小选择下次的运转模式,并且,在进行该被选择的下次的运转模式时,对能否维持所定的室内温度作出判别,当判别为可维持时,进行被选择的下次的运转模式。本专利技术第4技术方案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当目标体感温度维持所定时间以上、且在此期间的空压机转速未超出所定转速时,判别为可维持当时室内温度的水平。本专利技术第5技术方案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正在进行通常制冷运转模式期间,当室内温度到达目标体感温度时,所述运转控制回路选择制冷时再热干燥模式作为所述下次的运转模式,并且,属于上述判别时,进行从通常制冷模式向制冷时再热干燥模式的切换而不经由过节流制冷模式。本专利技术第6技术方案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想要将室内湿度向高湿侧变更时,所述运转控制回路选择比当时运转模式的潜热能力小的运转模式,并且,在进行比该潜热能力小的运转模式时,对能否维持该想要变更的湿度作出判别,只有在判别为可维持时,才能切换成比该潜热能力小的运转模式。本专利技术第7技术方案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当想要变更的高湿侧湿度维持所定时间以上、且在此期间的空压机转速未超出所定转速F2时,判别为可维持当时室内温度的水平。本专利技术第8技术方案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转控制回路是在从以制冷运转为基调的运转模式向以制暖运转为基调的运转模式移行时,使该移行所需的室内加热显热能力的最大值小于以制暖运转为基调的运转模式中的室内加热显热能力。本专利技术第9技术方案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转控制回路是在从以制暖运转为基调的运转模式向以制冷运转为基调的运转模式移行时,使该移行所需的室内冷却显热能力的最大值小于以制冷运转为基调的运转模式中的室内冷却显热能力。本专利技术第10技术方案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空调机的室内机具有风向板,所述运转控制回路在进行所述某一种运转模式时,将所述风向板的方向形成大致水平方向。本专利技术第11技术方案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空调机的室外机具有室内风扇,所述运转控制回路在进行所述再热干燥模式时,对室内温度移行至目标体感温度所需用的显热负载进行运算,根据该运算的显热负载的大小控制所述室外风扇的转速,由此来控制室内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能力。本专利技术第12技术方案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空调机的室外机具有空压机,所述运转控制回路在进行所述再热干燥模式时,对室内温度移行至目标体感温度所需用的显热负载进行运算,根据该运算的显热负载的大小控制所述空压机的转速,由此来控制室内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能力。本专利技术第13术方案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还具有室外热交换器以及设于该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间的电子膨胀阀,所述运转控制回路根据由所述空压机的转速控制的室内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能力对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控制。本专利技术第14术方案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2个热交换器之间还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水克浩矢部真一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