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插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760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静插件,其中,包括螺杆、导电片以及若干个单元,单元上设有第一固定孔,螺杆依次穿过第一固定孔连接固定,相邻两个单元之间为拼接连接,导电片位于单元内,一端形成接线端,另一端形成插拔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节约工时、安装方便、可以任意增减等特点。

A static plug-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插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静插件。
技术介绍
随着万能断路器的发展,作为与万能断路器配套使用的接线端子的结构也越来越多。接线端子的种类很多。特别是在DW45框架式断路器上的静插件,其输入端是与动插件为插拔设置,输出端为螺栓固定,其输入端与输出端为空间垂直设置,即输入端为垂直状态,输出端为水平状态通过螺栓进行紧固。然而现有的静插件的壳体为一体注塑成型,虽然在加工过程中十分方便,但是此种静插件无法进行增减,如无需这么多的端口时,无法进行拆除,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除此之外,现有的上方还设有防护盖,使用时不方便,两头需要用螺栓固定易滑丝,插拔端上下两端呈阶梯设计,导致在插拔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错位,导致插拔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静插件。本技术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静插件,其中,包括螺杆、导电片以及若干个单元,单元上设有第一固定孔,螺杆依次穿过第一固定孔连接固定,相邻两个单元之间为拼接连接,导电片位于单元内,一端形成接线端,另一端形成插拔端,插拔端为共面设置。采用单元拼接设置,然后通过螺杆将单元与单元之间固定,使得固定更加方便,使用者如果需要增减,均可通过增设单元或者省去单元实现,使用更加方便。同时,插拔端通过共面设置,使得插拔端不会出现阶梯设置,都是在同一平面上,防止插线过程中,发生错位。采用单元设置,无需防护盖,节省了材料,也防止防护盖固定不牢固,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其中,插拔端为N型开口设置。插拔端采用N型开口的设置,进一步使得插线更加方便,同时N型侧面上设有导向效果。其中,单元正面的侧壁上设有凸起,单元背面的侧壁上设有与凸起适配的凹槽,凸起与凹槽适配实现拼接。通过凸起与凹槽的配合,使得单元与单元之间固定更加牢固。其中,单元的正面上设有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孔包括第一阶梯孔以及第二阶梯孔,第一阶梯孔位于第一固定柱上,第二阶梯孔位于单元的背面上,且第一固定柱伸入至相邻单元的第二阶梯孔内。通过第一固定柱嵌入至相邻单元的第二阶梯孔内形成固定效果,通过螺杆穿过,形成连接固定,加强连接固定的效果。其中,单元的正面上设有第一定位柱,背面上设有与第一定位柱适配的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柱与第一定位孔配合固定。通过第一定位柱与第一定位孔的配合,使得单元与单元之间形成定位效果,更加便于拼接固定。其中,导电片包括第一导电片,第一导电片上设有通孔,第一定位柱穿过通孔以及第一定位孔固定。导电片上设有通孔的设置,使得导电片在固定过程中,固定更加方便。其中,还包括第一定位凸台,第一定位孔位于第一定位凸台上,第一定位凸台与第一导电片贴合。第一定位凸台的设置,使得第一导电片的固定效果更佳,固定更加牢固。其中,单元正面上设有加强筋,加强筋上设有缺口,第一导电片位于第一定位凸台与缺口之间固定。采用加强筋的设置,使得第一导电片起到支撑效果,通过第一定位凸台与缺口两者配合,使得第一导电片位于第一定位凸台与缺口之间,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脱落。其中,第一导电片包括横部以及纵部,横部与纵部呈垂直连接,通孔位于纵部上,横部上设有螺栓孔。第一导电片采用此种设置,安装固定更加方便。其中,单元上设有阻挡部,阻挡部与导电片一端相抵。阻挡部的设置,起到阻挡定位效果,防止导电片过度伸出。其中,还包括首端以及尾端,螺杆穿过首端、若干个单元以及尾端连接固定。首端与尾端的设置,使得整体更加美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单元与单元的拼接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装有导电片的单元主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1单元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1单元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导电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附图1-9所示,一种静插件包括螺杆1、导电片2、首端3、尾端4以及若干个单元5,此处一个单元5内设有两个导电片2,分别为第一导电片21以及第二导电片22,两个导电片2形成两个电路连接,即一端上设有两个接线端51,另一端上设有两个插拔端52。第一导电片21与第二导电片22两者的区别在于,横部的长度不同,其他结构近似,故此处仅描述第一导电片21的结构,第二导电片22不重复进行描述。此处需说明的是,两个插拔端52是上下平行设置,且两个插拔端52为共面设置,即开口在同一个平面上,同时两个插拔端52形成N型开口521,使得插线更加方便,进一步,N型开口521的侧面上设有导向效果,两个接线端51为阶梯设置。第一导电片21包括横部211以及纵部212,横部211与纵部212呈垂直连接,纵部212上设有通孔213,通孔213主要用于定位固定用。横部211上设有螺栓孔214,横部211上的螺栓孔214主要用于螺栓接线固定。进一步,纵部212上还设有过孔215。单元5的正面上设有容纳腔室53,容纳腔室53内设有两个走线腔54,分别对应两个导电片2。两个走线腔54的结构相似,仅为长度上的区别。走线腔54上设有第一定位柱61、阻挡部62、限位槽63以及加强筋64,加强筋64上设有缺口641,缺口641的宽度与纵部212的宽度适配,第一定位柱61的底端设有加强块611,加强块611的高度与缺口641的高度一致,主要用于连接形成一个贴合面,单元5与单元5装配时,使得第一导电片21位于第一定位凸台71与缺口641之间固定。限位槽63的设置,用于与横部211连接固定,使得横部211起到限位效果,限位槽63的前端上设有阻挡部62,横部211的前端与阻挡部62相抵,防止导电片2过度伸出。进一步,为了加强定位的精准度,走线腔54内还设有第二定位柱65,第二定位柱65超出单元5表面。单元5正面的侧壁上设有凸起66,此处凸起66位于插拔端52上,接线端51上还设有第三定位孔67,加强整体的定位效果。两个走线腔54的连接处上设有第一固定孔68以及第二固定孔69,此处两个固定孔为平行设置,且位于整体长度的三等分点上,第一固定孔68位于靠近插拔端52一侧,第二固定孔69位于靠近接线端51一侧,通过此种设置,使得整体螺杆1固定更加稳定。位于靠近插拔端52一侧的上设有第一固定柱60,第一固定孔68包括第一阶梯孔681以及第二阶梯孔682,第一阶梯孔681位于第一固定柱60上,第二阶梯孔682位于单元5的背面上,且第一固定柱60伸入至相邻单元5的第二阶梯孔682内。此处第一固定柱60超出单元5设置。第二固定孔69包括第三阶梯孔691以及第四阶梯孔692,第三阶梯孔691位于单元5的正面上,单元5的背面上设有第二固定柱72,第四阶梯孔692位于第二固定柱72上。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插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杆、导电片以及若干个单元,单元上设有第一固定孔,螺杆依次穿过第一固定孔连接固定,相邻两个单元之间为拼接连接,导电片位于单元内,一端形成接线端,另一端形成插拔端,插拔端为共面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插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杆、导电片以及若干个单元,单元上设有第一固定孔,螺杆依次穿过第一固定孔连接固定,相邻两个单元之间为拼接连接,导电片位于单元内,一端形成接线端,另一端形成插拔端,插拔端为共面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插件,其特征在于:插拔端为N型开口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插件,其特征在于:单元正面的侧壁上设有凸起,单元背面的侧壁上设有与凸起适配的凹槽,凸起与凹槽适配实现拼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插件,其特征在于:单元的正面上设有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孔包括第一阶梯孔以及第二阶梯孔,第一阶梯孔位于第一固定柱上,第二阶梯孔位于单元的背面上且第一固定柱伸入至相邻单元的第二阶梯孔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静插件,其特征在于:单元的正面上设有第一定位柱,背面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建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尚冠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