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感紧凑型电阻,包括绝缘子、底座、绝缘外壳和顶板,绝缘子的顶端与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绝缘外壳的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绝缘外壳的顶部与顶板固定连接,电阻还包括设于底座上的电阻本体,电阻本体包括电阻架和多个绕线电阻,多个绕线电阻从外到内逐层绕设在电阻架上,电阻本体至少包括两个绕线电阻,绕线电阻的个数为偶数,相邻的所述绕线电阻的绕设螺旋方向相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通过设置绕设螺旋方向相反的绕线电阻,形成无感电阻,减少散杂电感的不良影响,绕线电阻与立柱的连接处设有锁扣,防止绕线电阻脱落,采用绝缘子、底座、绝缘外壳、顶板和电阻本体结构,节约设备成本,减小电阻体积。
A non inductive compact resis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感紧凑型电阻
本技术涉及一种紧凑型电阻,尤其是涉及一种无感紧凑型电阻。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力系统控制的精准化不断提升,对电阻器也相应了提高了设计要求,对应要求电阻器需要进一步降低本身寄生的杂散电感,从而减少杂散电感对系统的不良影响。现有的电阻器带有杂散电感,这种电阻器投入使用时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例如在滤波回路中,电阻器的杂散电感会导致滤除谐波电流的效果降低,从而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无感紧凑型电阻。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无感紧凑型电阻,包括绝缘子、底座、绝缘外壳和顶板,所述的绝缘子的顶端与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绝缘外壳的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的绝缘外壳的顶部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的电阻还包括设于底座上的电阻本体,所述的电阻本体包括电阻架和多个绕线电阻,所述的多个绕线电阻从外到内逐层绕设在电阻架上,所述的电阻本体至少包括两个绕线电阻,且所述的绕线电阻的个数为偶数,相邻的所述绕线电阻的绕设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的绝缘外壳的底部与底座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的绝缘外壳的顶部与顶板可拆卸固定连接,便于电阻的拆卸组装,减低电阻检修维护难度。所述的电阻架包括上爪盘、下爪盘和多个立柱组,所述的上爪盘和下爪盘均包括盘心和多个盘柱,所述的立柱组的个数与绕线电阻的个数相同,每个所述的立柱组包括多个立柱,每个所述的立柱组包括的立柱的个数与盘柱的个数相同,所述的立柱的一端与上爪盘的盘柱固定连接,所述的立柱的另一端与下爪盘的盘柱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的立柱组包括的立柱的几何中心为盘心,所述的绕设电阻沿立柱组绕设在电阻架上。所述的电阻本体包括两个绕线电阻,对应地,所述的电阻架包括两个立柱组,所述的上爪盘和下爪盘均包括六个盘柱,对应地,每个所述的立柱组包括六个立柱,所述的两个绕设电阻分别沿两个立柱组绕设在电阻架上。所述的立柱与绕线电阻连接处设有用于防止绕线电阻脱落的锁扣,所述的绕线电阻通过锁扣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的无感紧凑型电阻还包括引出端,所述的引出端设于绝缘外壳的顶部和底座的外壁上,所述的电阻本体与引出端连接。所述的电阻架为高强度绝缘电阻架。所述的绝缘外壳的外壁上设有抗紫外线防老化高强度材料的绝缘保护层。所述的绕线电阻采用的电阻丝为螺旋式电阻丝。所述的绕线电阻采用的电阻丝为单根金属电阻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相邻的绕线电阻的绕设螺旋方向相反,形成无感电阻,减少杂散电感对系统的不良影响;(2)绕线电阻与立柱的连接处设有锁扣,绕线电阻通过锁扣与立柱固定连接,防止绕线电阻脱落,对电阻造成影响;(3)本技术采用绝缘子、底座、绝缘外壳、顶板和电阻本体组成电阻结构,结构紧凑体积小,能够代替电阻外箱,节约设备成本,便于使用;(4)本技术的电阻架为高强度绝缘电阻架,绝缘外壳的外壁上设有抗紫外线防老化高强度材料的绝缘保护层,有效提高本技术的本技术的设备强度耐用性,提高电阻的使用寿命;(5)本技术的底座上设有两个引出端,便于电阻安装后从不同方向连接电阻,便于电阻接线使用,提高电阻对不同工况的适应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无感紧凑型电阻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阻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电阻本体的俯视图。其中,1、顶板,2、绝缘外壳,3、底座,4、绝缘子,5、电阻本体,6、电阻架,7、上爪盘,8、下爪盘,9、盘心,10、盘柱,11、立柱,12、绕线电阻,13、引出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注意,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实质上的例示,本技术并不意在对其适用物或其用途进行限定,且本技术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无感紧凑型电阻,绝缘子4、底座3、绝缘外壳2、顶板1、引出端13和电阻本体5,绝缘子4的顶端与所述底座3的底部固定连接,绝缘外壳2的底部与底座3固定连接,绝缘外壳2的顶部与顶板1固定连接,绝缘外壳2的外壁上设有抗紫外线防老化高强度材料的绝缘保护层,电阻本体5设于底座3上,引出端13设于绝缘外壳2的顶部和底座3的外壁上,电阻本体5与引出端13连接。本实施例中,绝缘子4的顶端设有螺孔,绝缘子4的顶端与所述底座3的底部通过螺栓螺孔固定连接,绝缘子4的底端设有吸盘11,所述的绝缘外壳2的顶部和底部设有螺孔,绝缘子4的表面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大小不同的伞裙,有利于防止绝缘子4表面形成静电对电阻造成影响,绝缘外壳2通过螺栓螺孔与顶板1和底座3可拆卸固定连接,绝缘子4、底座3和顶板1的中轴线重合,连接结构的稳定性高。如图2、图3所示,电阻本体5包括电阻架6和多个绕线电阻12,多个绕线电阻12从外到内逐层绕设在电阻架6上,电阻本体5至少包括两个绕线电阻12,绕线电阻12的个数为偶数,相邻的所述绕线电阻12的绕设螺旋方向相反。电阻架6为高强度绝缘电阻架6,电阻架6包括上爪盘7、下爪盘8和多个立柱组,上爪盘7和下爪盘8均包括盘心9和多个盘柱10,立柱组的个数与绕线电阻12的个数相同,每个立柱组包括多个立柱11,每个立柱组包括的立柱11的个数与盘柱10的个数相同,立柱11的一端与上爪盘7的盘柱10固定连接,立柱11的另一端与下爪盘8的盘柱10固定连接,每个立柱组包括的立柱11的几何中心为盘心9,绕设电阻沿立柱组绕设在电阻架6上,形成无感电阻。本实施例中,电阻本体5包括两个绕线电阻12,对应地,电阻架6包括两个立柱组,上爪盘7和下爪盘8均包括六个盘柱10,对应地,每个立柱组包括六个立柱11,两个绕设电阻分别沿两个立柱组绕设在电阻架6上,两个绕线电阻12的绕设螺旋方向相反,本实施例中,绕线电阻12采用的电阻丝为螺旋式电阻丝或单根金属电阻丝,形成无感电阻,降低电阻本身寄生的杂散电感,从而减少杂散电感对系统的不良影响。立柱11与绕线电阻12连接处设有用于防止绕线电阻12脱落的锁扣,绕线电阻12通过锁扣与立柱11固定连接,防止绕线电阻12脱落对电阻造成影响。本实施例的一种无感紧凑型电阻使用时,电阻本体中的多个绕线电阻12连接,并且电阻本体5的输入端连接底座3上的引出端13,电阻本体5的输出端连接绝缘外壳2顶部的引出端13,再通过引出端13将电阻接入电路中。上述实施方式仅为例举,不表示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定。这些实施方式还能以其它各种方式来实施,且能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作各种省略、置换、变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感紧凑型电阻,包括绝缘子(4)、底座(3)、绝缘外壳(2)和顶板(1),所述的绝缘子(4)的顶端与所述底座(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绝缘外壳(2)的底部与底座(3)固定连接,所述的绝缘外壳(2)的顶部与顶板(1)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阻还包括设于底座(3)上的电阻本体(5),所述的电阻本体(5)包括电阻架(6)和多个绕线电阻(12),所述的多个绕线电阻(12)从外到内逐层绕设在电阻架(6)上,所述的电阻本体(5)至少包括两个绕线电阻(12),且所述的绕线电阻(12)的个数为偶数,相邻的所述绕线电阻(12)的绕设螺旋方向相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感紧凑型电阻,包括绝缘子(4)、底座(3)、绝缘外壳(2)和顶板(1),所述的绝缘子(4)的顶端与所述底座(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绝缘外壳(2)的底部与底座(3)固定连接,所述的绝缘外壳(2)的顶部与顶板(1)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阻还包括设于底座(3)上的电阻本体(5),所述的电阻本体(5)包括电阻架(6)和多个绕线电阻(12),所述的多个绕线电阻(12)从外到内逐层绕设在电阻架(6)上,所述的电阻本体(5)至少包括两个绕线电阻(12),且所述的绕线电阻(12)的个数为偶数,相邻的所述绕线电阻(12)的绕设螺旋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感紧凑型电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阻架(6)包括上爪盘(7)、下爪盘(8)和多个立柱组,所述的上爪盘(7)和下爪盘(8)均包括盘心(9)和多个盘柱(10),所述的立柱组的个数与绕线电阻(12)的个数相同,每个所述的立柱组包括多个立柱(11),每个所述的立柱组包括的立柱(11)的个数与盘柱(10)的个数相同,所述的立柱(11)的一端与上爪盘(7)的盘柱(10)固定连接,所述的立柱(11)的另一端与下爪盘(8)的盘柱(10)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的立柱组包括的立柱(11)的几何中心为盘心(9),所述的绕设电阻沿立柱组绕设在电阻架(6)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感紧凑型电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开光,王艳,张世波,薛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吉泰电阻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