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动电阻器吊装装置,包括两根横平行设置的第一方形管横梁(1)和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二方形管横梁(2),第二方形管横梁(2)托于第一方形管横梁(1)下方且相互垂直布置,第一方形管横梁(1)和第二方形管横梁(2)接触部位通过折弯连接件(3)固定连接,折弯连接件(3)包括将第二方形管横梁(2)承托其中的槽状主体部,槽状主体部顶部两侧设有向外水平延伸并与第一方形管底面接触的铆接部,第一方形管横梁(1)、第二方形管横梁(2)和槽状主体部通过贯穿的螺栓(4)栓接固定,折弯连接件(3)的铆接部分别与第一方形管横梁(1)底面铆接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可靠性高。
A hoisting device for braking resis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动电阻器吊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吊装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制动电阻器吊装装置。
技术介绍
制动电阻器吊装是一种很常见的安装形式,通常情况制动电阻器通过横梁吊装在机车底部。目前市场上的吊装的制动电阻器横梁采用焊接或者栓接的连接方式,两种连接方式存在如下缺点:1、焊接工艺不环保且横梁容易变形;2、对于跨度长的横梁,栓接方式需要更多的固定点,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制动电阻器吊装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制动电阻器吊装装置,包括两根横平行设置的第一方形管横梁和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二方形管横梁,所述的第二方形管横梁托于第一方形管横梁下方且相互垂直布置,所述的第一方形管横梁和第二方形管横梁接触部位通过折弯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的折弯连接件包括将所述的第二方形管横梁承托其中的槽状主体部,所述的槽状主体部顶部两侧设有向外水平延伸并与第一方形管底面接触的铆接部,所述的第一方形管横梁、第二方形管横梁和槽状主体部通过贯穿的螺栓栓接固定,折弯连接件的铆接部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方形管横梁底面铆接固定。槽状主体部包括底板和两侧侧板,固定第一方形管横梁和第二方形管横梁时,第二方形管横梁底面与槽状主体部底面接触,第二方形管横梁两侧侧面分别与槽状主体部侧面接触。所述的槽状主体部两侧侧板还分别与所述的第二方形管横梁侧面铆接固定。所述的第一方形管横梁和第二方形管横梁内部设有贯穿的支撑套管,所述的支撑套管套设在螺栓外侧。所述的第一方形管横梁、第二方形管横梁和槽状主体部通过2根螺栓栓接固定,对应的,支撑套管设置2根,分别套设在螺栓外侧。所述的第二方形管横梁底面上方与支撑套管接触位置还水平设有一块限位板,所述的限位板上设有用于穿过所述的螺栓并限制支撑套管移动的限位孔,当栓紧螺栓后,所述的支撑套管底部嵌入所述的限位孔中。槽状主体部的每个侧板分别通过4个铆钉与第二方形管横梁侧面铆接固定。折弯连接件的每个铆接部分别通过2个铆钉与第一方形管横梁底面铆接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制动电阻器吊装装置的两个方向的方形管横梁通过栓接加铆接的固定方式进行固定,具体地:采用折弯连接件拖在横梁下方,折弯连接件一方面实现方管横梁的栓接,另一方面折弯连接件还分别与方管横梁进行铆接,起到双重防护,结构可靠性高;(2)本技术设置的支撑套管在方形管横梁内起到加强作用,否则通过螺栓进行栓接的同时,方形管横梁受压会向内变形,进而支撑套管用于抵抗该变形,保证结构的刚性;(3)本技术设置的限位板能避免支撑套管的大范围的偏移转动,使得支撑套管的转动范围限制于限位孔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制动电阻器吊装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制动电阻器吊装装置中方形管横梁与折弯连接件的装配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制动电阻器吊装装置中第一方形管横梁和第二方形管横梁接触部位的安装整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制动电阻器吊装装置中第一方形管横梁和第二方形管横梁接触部位的部分剖面图。图中,1为第一方形管横梁,2为第二方形管横梁,3为折弯连接件,4为螺栓,5为支撑套管,6为限位板,7为栓接孔,8为铆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注意,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实质上的例示,本技术并不意在对其适用物或其用途进行限定,且本技术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制动电阻器吊装装置,包括两根横平行设置的第一方形管横梁1和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二方形管横梁2,第二方形管横梁2托于第一方形管横梁1下方且相互垂直布置,第一方形管横梁1和第二方形管横梁2接触部位通过折弯连接件3固定连接,折弯连接件3包括将第二方形管横梁2承托其中的槽状主体部,槽状主体部顶部两侧设有向外水平延伸并与第一方形管底面接触的铆接部。槽状主体部包括底板和两侧侧板,固定第一方形管横梁1和第二方形管横梁2时,第二方形管横梁2底面与槽状主体部底面接触,第二方形管横梁2两侧侧面分别与槽状主体部侧面接触。第一方形管横梁1、第二方形管横梁2和槽状主体部通过贯穿的螺栓4栓接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形管横梁1、第二方形管横梁2和槽状主体部通过2根螺栓4栓接固定。因此,第一方形管横梁1、第二方形管横梁2和折弯连接件3上对应位置设有栓接孔7,方便栓接。槽状主体部两侧侧板分别与第二方形管横梁2侧面铆接固定,具体地,槽状主体部的每个侧板分别通过4个铆钉与第二方形管横梁2侧面铆接固定。折弯连接件3的铆接部分别与第一方形管横梁1底面铆接固定,具体地,折弯连接件3的每个铆接部分别通过2个铆钉与第一方形管横梁1底面铆接固定。因此,第一方形管横梁1、第二方形管横梁2和折弯连接件3上对应位置设有铆接孔8,方便铆接。第一方形管横梁1、第二方形管横梁2和折弯连接件3通过螺栓4进行栓接的同时,第一方形管横梁1、第二方形管横梁2受压会向内变形,为了抵抗该变形,保证结构的刚性,第一方形管横梁1和第二方形管横梁2内部设有贯穿的支撑套管5,支撑套管5套设在螺栓4外侧。由于采用2根螺栓4进行栓接固定,因此支撑套管5设置2根,分别套设在螺栓4外侧。第二方形管横梁2底面上方与支撑套管5接触位置还水平设有一块限位板6,限位板6上设有用于穿过螺栓4并限制支撑套管5移动的限位孔,当栓紧螺栓4后,支撑套管5底部嵌入限位孔中。设置的限位板6能避免支撑套管5的大范围的偏移转动,使得支撑套管5的转动范围限制于限位孔中。本技术制动电阻器吊装装置的两个方向的方形管横梁通过栓接加铆接的固定方式进行固定,具体地:采用折弯连接件3拖在横梁下方,折弯连接件3一方面实现方管横梁的栓接,另一方面折弯连接件3还分别与方管横梁进行铆接,起到双重防护,结果可靠性高。上述实施方式仅为例举,不表示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定。这些实施方式还能以其它各种方式来实施,且能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作各种省略、置换、变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动电阻器吊装装置,包括两根横平行设置的第一方形管横梁(1)和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二方形管横梁(2),所述的第二方形管横梁(2)托于第一方形管横梁(1)下方且相互垂直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方形管横梁(1)和第二方形管横梁(2)接触部位通过折弯连接件(3)固定连接,所述的折弯连接件(3)包括将所述的第二方形管横梁(2)承托其中的槽状主体部,所述的槽状主体部顶部两侧设有向外水平延伸并与第一方形管底面接触的铆接部,所述的第一方形管横梁(1)、第二方形管横梁(2)和槽状主体部通过贯穿的螺栓(4)栓接固定,折弯连接件(3)的铆接部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方形管横梁(1)底面铆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动电阻器吊装装置,包括两根横平行设置的第一方形管横梁(1)和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二方形管横梁(2),所述的第二方形管横梁(2)托于第一方形管横梁(1)下方且相互垂直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方形管横梁(1)和第二方形管横梁(2)接触部位通过折弯连接件(3)固定连接,所述的折弯连接件(3)包括将所述的第二方形管横梁(2)承托其中的槽状主体部,所述的槽状主体部顶部两侧设有向外水平延伸并与第一方形管底面接触的铆接部,所述的第一方形管横梁(1)、第二方形管横梁(2)和槽状主体部通过贯穿的螺栓(4)栓接固定,折弯连接件(3)的铆接部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方形管横梁(1)底面铆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动电阻器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槽状主体部包括底板和两侧侧板,固定第一方形管横梁(1)和第二方形管横梁(2)时,第二方形管横梁(2)底面与槽状主体部底面接触,第二方形管横梁(2)两侧侧面分别与槽状主体部侧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动电阻器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槽状主体部两侧侧板还分别与所述的第二方形管横梁(2)侧面铆接固定。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彪俊,王艳,诸国先,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吉泰电阻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