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路灯的电缆,包括电缆主体、A线芯、B线芯、C线芯、N线芯、第一绝缘层、填充层、第一外护层、PE线芯、第二绝缘层和第二外护层,电缆主体的内部分布设置有A线芯、B线芯、C线芯和N线芯,所述A线芯、B线芯、C线芯和N线芯的外部套接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电缆主体的内部位于各个线芯第一绝缘层之间的间隙处填充有填充层;电缆在电缆井中就很容易将A线芯、B线芯、C线芯和N线芯的电缆与PE线芯的电缆分开,又不破坏绝缘层和护层,方便电缆零序电流的测量,及方便路灯线路故障的排查,大大提高查找路灯线路故障的效率和安全性,也不影响电缆辅设施工,甚至可以成为路灯行业的专用电缆。
A cable suitable for street 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路灯的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缆
,具体为一种适用于路灯的电缆。
技术介绍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在整个外面包有绝缘的保护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现有路灯电缆大多采用的5芯(A、B、C、N、PE)电缆,其结构一般是一根电缆中分布有5根芯线(导体)其中包括一根PE线芯(接地线),每根芯线的外部包裹一层绝缘层,最外面套有保护层。在排查路灯电缆故障时常采用测量剩余电流的方法,测量剩余电流需要测量A、B、C、N四芯的剩余电流,而且要把灯杆内电缆进出端分清楚以免混乱,才能准确测量;但现在大部分路灯杆手孔门处空间较小,要测A、B、C、N四芯的剩余电流较为困难,现有电缆结构中PE线与其它四芯又包裹成一体,无法在灯杆电缆进出电缆井中测量剩余电流,不利于路灯电缆接地故障的排查,因此提出一款适用于路灯的电缆,将现有的5芯电缆结构进行适当的改变,方便在电缆井中测量供电电缆的剩余电流,找出剩余电流突变点,从而判断接地故障点的具体范围,对查找路灯线路接地故障是很有意义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路灯的电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路灯的电缆,包括电缆主体、A线芯、B线芯、C线芯、N线芯、第一绝缘层、填充层、第一外护层、PE线芯、第二绝缘层和第二外护层,所述电缆主体的内部分布设置有A线芯、B线芯、C线芯和N线芯,所述A线芯、B线芯、C线芯和N线芯的外部套接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电缆主体的内部位于各个线芯第一绝缘层之间的间隙处填充有填充层,所述填充层的外部套接有第一外护层,所述电缆主体的外部一侧设置有PE线芯,所述PE线芯的外部套接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外部套接有第二外护层,所述第二外护层与第一外护层的一侧外壁相互粘黏。进一步的,所述A线芯、B线芯、C线芯和N线芯外部套接的第一绝缘层的颜色分别为黄色、绿色、红色和蓝色。进一步的,所述PE线芯外部套接的第二绝缘层的颜色为黑色。进一步的,所述电缆在200C环境温度下,相间绝缘不得低于30MΩ,任何环境温度下相间绝缘不得低于10M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技术电缆第二外护层与第一外护层的一侧外壁相互粘黏,非常容易撕开,使电缆在电缆井中很容易将A线芯、B线芯、C线芯和N线芯的电缆与PE线芯的电缆分开。使用这种电缆可以在不破坏电缆外护层的情况下,方便地在电缆井中准确地测量ABCN的剩余电流,找出剩余电流数值的突变点,迅速判断电缆线路接地故障的具体范围,大大提高查找路灯电缆接地故障的效率和安全性,也不影响电缆辅设施工,甚至可以成为路灯行业的专用电缆。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截面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形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缆主体;2、A线芯;3、B线芯;4、C线芯;5、N线芯;6、第一绝缘层;7、填充层;8、第一外护层;9、PE线芯;10、第二绝缘层;11、第二外护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路灯的电缆,包括电缆主体1、A线芯2、B线芯3、C线芯4、N线芯5、第一绝缘层6、填充层7、第一外护层8、PE线芯9、第二绝缘层10和第二外护层11,电缆主体1的内部分布设置有A线芯2、B线芯3、C线芯4和N线芯5,A线芯2、B线芯3、C线芯4和N线芯5的外部套接有第一绝缘层6,电缆主体1的内部位于各个线芯第一绝缘层6之间的间隙处填充有填充层7,填充层7的外部套接有第一外护层8,电缆主体1的外部一侧设置有PE线芯9,PE线芯9的外部套接有第二绝缘层10,第二绝缘层10的外部套接有第二外护层11,第二外护层11与第一外护层8的一侧外壁相互粘黏,A线芯2、B线芯3、C线芯4和N线芯5外部套接的第一绝缘层6的颜色分别为黄色、绿色、红色和蓝色,通过线芯外部套接第一绝缘层6颜色的不同方便电缆故障检测时各个线芯的识别;PE线芯9外部套接的第二绝缘层10的颜色为黑色,通过第二绝缘层10黑色颜色的标记方便识别出PE线芯9,第一绝缘层6与第二绝缘层10的厚度为3mm,保证了各个线芯之间互不干扰,保证了绝缘性;该适用于路灯的电缆将传统的5芯电缆改为:4芯(A、B、C、N)为导体,外部套接第一绝缘层6,再在外部套接第一外护层8,成为一根4芯电缆;PE线(接地线)也做成电缆的形式,内部是PE线芯9,外面是第二绝缘层10,再外是第二外护层11,这4芯电缆的第一外护层8与PE线的第二外护层11一侧外壁相互粘在一起,而且很容易将之分开,又不破坏到护层,其如“图1”,如果考虑到在电缆架上容易安装,在不影响PE线与4芯电缆容易分开的前提下,可考虑其他形状如“图2”等;在辅设该电缆时,A、B、C、N、PE线是同时辅设,克服了只辅设单芯PE电缆的可能因电缆强度不够,容易损伤,甚至拉断的问题;且该电缆在电缆井中就很容易将A线芯2、B线芯3、C线芯4和N线芯5的电缆与PE线芯9的电缆分开,在不破坏电缆外护层的情况下,方便地在电缆井中准确地测量ABCN的剩余电流,找出剩余电流数值的突变点,迅速判断电缆线路接地故障的具体范围,大大提高查找路灯电缆接地故障的效率和安全性,也不影响电缆辅设施工,甚至可以成为路灯行业的专用电缆。TN—S路灯三相供电系统中,都要用5芯电缆,其中PE线应与各路灯杆的外壳相连,并且在首、尾、分支、适当位置加接地极,确保安全;对TT供电系统,可以用4芯电缆,但由于单杆接地电阻要求4Ω以下,这个非常难做到,这就需要将一些灯杆等设备外壳连起来,使其接地电阻不大于4Ω;连接各外壳的方法很多,最安全有效的方法莫过于用5芯电缆中的PE线将各电气设备外壳连起来,这样TT供电系统也可以用5芯电缆,只是在路灯变配电柜中N与PE线是分开的;这两种供电方式都需要用5芯电缆,当需要通过测量ABCN剩余电流查找接地故障时,就需要将PE线与ABCN芯线分开,该新型电缆如能生产并运用到路灯行业中,为了判断路灯供电电缆接地故障的具体位置,需要用精度较高(分辨率为0.1mA以上)的大口径钳形漏电流表来测量供电电缆ABCN剩余电流,而灯杆内空间狭窄,用这种测量仪表难以测量,用柔性钳形电流表能够测量,但测量精度不够,只有10mA以上的剩余电流才能准确被测出。若在每根灯杆电缆进出线的电缆井中测量剩余电流,但因现有五芯电缆的PE线都在包在外护层之内,为了测量ABCN的剩余电流,就不得不剥开电缆外护层,这样电缆井的潮湿环境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路灯的电缆,包括电缆主体(1)、A线芯(2)、B线芯(3)、C线芯(4)、N线芯(5)、第一绝缘层(6)、填充层(7)、第一外护层(8)、PE线芯(9)、第二绝缘层(10)和第二外护层(1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主体(1)的内部分布设置有A线芯(2)、B线芯(3)、C线芯(4)和N线芯(5),所述A线芯(2)、B线芯(3)、C线芯(4)和N线芯(5)的外部套接有第一绝缘层(6),所述电缆主体(1)的内部位于各个线芯第一绝缘层(6)之间的间隙处填充有填充层(7),所述填充层(7)的外部套接有第一外护层(8),所述电缆主体(1)的外部一侧设置有PE线芯(9),所述PE线芯(9)的外部套接有第二绝缘层(10),所述第二绝缘层(10)的外部套接有第二外护层(11),所述第二外护层(11)与第一外护层(8)的一侧外壁相互粘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路灯的电缆,包括电缆主体(1)、A线芯(2)、B线芯(3)、C线芯(4)、N线芯(5)、第一绝缘层(6)、填充层(7)、第一外护层(8)、PE线芯(9)、第二绝缘层(10)和第二外护层(1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主体(1)的内部分布设置有A线芯(2)、B线芯(3)、C线芯(4)和N线芯(5),所述A线芯(2)、B线芯(3)、C线芯(4)和N线芯(5)的外部套接有第一绝缘层(6),所述电缆主体(1)的内部位于各个线芯第一绝缘层(6)之间的间隙处填充有填充层(7),所述填充层(7)的外部套接有第一外护层(8),所述电缆主体(1)的外部一侧设置有PE线芯(9),所述PE线芯(9)的外部套接有第二绝缘层(10),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建忠,陈凌峰,庄卫东,叶东勇,张景波,许伟民,
申请(专利权)人:曾建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