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建忠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路灯的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654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路灯的电缆,包括电缆主体、A线芯、B线芯、C线芯、N线芯、第一绝缘层、填充层、第一外护层、PE线芯、第二绝缘层和第二外护层,电缆主体的内部分布设置有A线芯、B线芯、C线芯和N线芯,所述A线芯、B线芯、C线芯和N线芯的外部套接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电缆主体的内部位于各个线芯第一绝缘层之间的间隙处填充有填充层;电缆在电缆井中就很容易将A线芯、B线芯、C线芯和N线芯的电缆与PE线芯的电缆分开,又不破坏绝缘层和护层,方便电缆零序电流的测量,及方便路灯线路故障的排查,大大提高查找路灯线路故障的效率和安全性,也不影响电缆辅设施工,甚至可以成为路灯行业的专用电缆。

A cable suitable for street 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路灯的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缆
,具体为一种适用于路灯的电缆。
技术介绍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在整个外面包有绝缘的保护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现有路灯电缆大多采用的5芯(A、B、C、N、PE)电缆,其结构一般是一根电缆中分布有5根芯线(导体)其中包括一根PE线芯(接地线),每根芯线的外部包裹一层绝缘层,最外面套有保护层。在排查路灯电缆故障时常采用测量剩余电流的方法,测量剩余电流需要测量A、B、C、N四芯的剩余电流,而且要把灯杆内电缆进出端分清楚以免混乱,才能准确测量;但现在大部分路灯杆手孔门处空间较小,要测A、B、C、N四芯的剩余电流较为困难,现有电缆结构中PE线与其它四芯又包裹成一体,无法在灯杆电缆进出电缆井中测量剩余电流,不利于路灯电缆接地故障的排查,因此提出一款适用于路灯的电缆,将现有的5芯电缆结构进行适当的改变,方便在电缆井中测量供电电缆的剩余电流,找出剩余电流突变点,从而判断接地故障点的具体范围,对查找路灯线路接地故障是很有意义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路灯的电缆,包括电缆主体(1)、A线芯(2)、B线芯(3)、C线芯(4)、N线芯(5)、第一绝缘层(6)、填充层(7)、第一外护层(8)、PE线芯(9)、第二绝缘层(10)和第二外护层(1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主体(1)的内部分布设置有A线芯(2)、B线芯(3)、C线芯(4)和N线芯(5),所述A线芯(2)、B线芯(3)、C线芯(4)和N线芯(5)的外部套接有第一绝缘层(6),所述电缆主体(1)的内部位于各个线芯第一绝缘层(6)之间的间隙处填充有填充层(7),所述填充层(7)的外部套接有第一外护层(8),所述电缆主体(1)的外部一侧设置有PE线芯(9),所述PE线芯(9)的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路灯的电缆,包括电缆主体(1)、A线芯(2)、B线芯(3)、C线芯(4)、N线芯(5)、第一绝缘层(6)、填充层(7)、第一外护层(8)、PE线芯(9)、第二绝缘层(10)和第二外护层(1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主体(1)的内部分布设置有A线芯(2)、B线芯(3)、C线芯(4)和N线芯(5),所述A线芯(2)、B线芯(3)、C线芯(4)和N线芯(5)的外部套接有第一绝缘层(6),所述电缆主体(1)的内部位于各个线芯第一绝缘层(6)之间的间隙处填充有填充层(7),所述填充层(7)的外部套接有第一外护层(8),所述电缆主体(1)的外部一侧设置有PE线芯(9),所述PE线芯(9)的外部套接有第二绝缘层(10),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建忠陈凌峰庄卫东叶东勇张景波许伟民
申请(专利权)人:曾建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