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棘轮收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4608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6:26
一种棘轮收线装置,包括手轮、主轴、棘轮、棘爪、轮圈和拉簧,所述手轮固定安装在主轴的上端,所述棘轮位于手轮的下方安装在主轴上,所述主轴上固定有外延的支轴,所述棘爪通过压簧安装在该支轴上,所述棘爪与棘轮啮合,所述拉簧的前端与下腿板连接,所述拉簧的后端钩挂在支轴上;所述轮圈固定在主轴的下部上,下腿绑带的左端与轮圈固定连接,下腿绑带的右端穿过下腿板上的槽口,绕过下腿板的前侧面与下腿板的右侧固定连接;转动手轮,带动主轴及其上的轮圈转动,下腿绑带可缠绕在轮圈上,从而实现下腿绑带松紧的调整,并通过拉簧定位支轴,进而将棘爪定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站立绑紧、方便穿戴、轻便的棘轮收线装置。

A ratchet take-up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棘轮收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棘轮收线装置。
技术介绍
2019年浙江省第十六届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上,大赛要求学生们根据对现有老年人生活的观察,设计并制作出能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机械装置。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龄人口也随之不断增加。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辅助的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多,但这些可穿戴设备的绑紧装置有一个致命的弊端,穿戴者需要通过弯腰才能将设备穿戴好,而在穿戴者穿上设备后,弯腰动作是不易完成的,且在老年人当中普遍存在有腰部脊椎疾病,这样的设计对身体健康有许多不利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老年人对于自己的生活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穿戴设备存在的穿戴方式笨拙、吃力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站立绑紧、方便穿戴、轻便的棘轮收线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棘轮收线装置,包括手轮、主轴、棘轮、棘爪、轮圈和拉簧,所述主轴的上下两端通过轴承座可转动的安装在外骨骼魔术椅的下腿板的后侧面上,所述手轮固定安装在主轴的上端,所述棘轮位于手轮的下方安装在主轴上,所述主轴上固定有外延的支轴,所述棘爪通过压簧安装在该支轴上,所述棘爪与棘轮啮合,所述拉簧的前端与下腿板连接,所述拉簧的后端钩挂在支轴上;所述轮圈固定在主轴的下部上,下腿绑带的左端与轮圈固定连接,下腿绑带的右端穿过下腿板上的槽口,绕过下腿板的前侧面与下腿板的右侧固定连接;转动手轮,带动主轴及其上的轮圈转动,下腿绑带可缠绕在轮圈上,从而实现下腿绑带松紧的调整,并通过拉簧定位支轴,进而将棘爪定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1)本棘轮收线装置使用于有下腿装置的可穿戴设备,穿戴设备时,由于收线装置的作用将设备与小腿绑紧;2)使用棘轮结构,使橡胶带将设备和小腿绑紧后限制橡胶带及主轴的运动,设备一直处于绑紧状态;3)使用手轮,佩戴者站立时可通过转动手轮,带动轴将橡胶带缠紧,锻炼了老年人的手部肌肉,同时减少了对老年人腰椎部的伤害;4)本技术可以适应多种可穿戴设备,大大方便了设备穿戴者;5)本技术可以适应各种人群,适应性强;6)结构简单,实效明显,成本低,可以大力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棘轮与棘爪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轮圈与下腿绑带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拉簧与主轴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照图1~图4,一种棘轮收线装置,包括手轮1、主轴8、棘轮2、棘爪5、轮圈10和拉簧3,所述主轴8的上下两端通过轴承座可转动的安装在外骨骼魔术椅的下腿板的后侧面上,所述手轮1固定安装在主轴8的上端,所述棘轮2位于手轮的下方安装在主轴8上,所述主轴8上固定有外延的支轴,所述棘爪5通过压簧4安装在该支轴上,所述棘爪5与棘轮2啮合,所述拉簧3的前端与下腿板连接,所述拉簧3的后端钩挂在支轴上;所述轮圈10固定在主轴8的下部上,下腿绑带的左端与轮圈10固定连接,下腿绑带的右端穿过下腿板上的槽口,绕过下腿板的前侧面与下腿板的右侧固定连接;转动手轮1,带动主轴8及其上的轮圈10转动,下腿绑带可缠绕在轮圈10上,从而实现下腿绑带松紧的调整,并通过拉簧3定位支轴,进而将棘爪5定位。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棘轮收线装置的原理很简单,和收放电缆的原理是相同的缠绕绑紧原理。设备穿戴者通过转动手轮和放掉拉簧来实现设备与人体小腿的绑紧与松开,结构简单,容易操作,安全舒适,可转动并随时卡住,适合小腿粗细不同的设备穿戴者,确保每个穿戴者都能与装备紧密连接,因此适应性很强。该棘轮收线装置可以装在多种可穿戴设备上,实现了多用途。设备穿戴者使用本装置可在站立的状态将下腿装置与小腿绑紧,解放了设备穿戴者,避免了穿戴设备时对腰椎部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动力由人为提供,减去了能源部分所带来的不必要的重量。棘轮收线装置与其他同类装置相比使用方式简单,易于操作,而且对腰椎部有病痛的穿戴者有特别的保护功能,防止设备穿戴时给他们带来二次伤痛。如图1所示,棘轮2与主轴8通过键连接,支轴位于轴承座6的上方,所述棘爪5与支轴可转动连接,通过压簧4将所述棘爪5卡在所述棘轮2上,压簧4的一端与外延的支轴连接,另一端压着棘爪5,防止棘爪5在棘轮2转动过程中与之一起转动从而起不到收紧作用,拉簧3的一端与下腿板是固定连接,拉簧3的另一端卡在支轴上,可以手动拨开,将棘爪5转动,解除其对棘轮2的限制,完成将下腿绑带的放松。橡胶带9一端固定在所述下腿板的一侧,另一端穿过所述下腿板另一侧的槽口,然后缠绕在所述轮圈10上,所述轮圈10与所述主轴8通过键相连接,并跟随主轴8转动,所述主轴8的上端穿过一个轴承,所述轴承通过固定在所述下腿板上的轴承座支撑;所述手轮1也与所述主轴8通过键相连接,让主轴8可以跟随手轮1一同转动。所述主轴8穿过两个轴承,轴承起到减少摩擦的作用,所述两个轴承分别安装在所述两个轴承座6、11上,所述两个轴承座6、11均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在所述下腿板上,所述两个轴承座的中心处于同竖直线上,下端轴承座的朝地面的孔封闭,因此主轴8并不全部穿过该轴承座11,从而使其起到支撑主轴8的作用。所述橡胶带9缠绕在所述轮圈10上,缠绕好后,所述橡胶带9可跟随轮圈10运动,所述拉簧3在棘轮收线装置实现绑紧功能时并不发挥作用,当要将设备卸下时,所述拉簧3才起到作用。缠紧机构包括橡胶带9和轮圈10,是本技术的操作端,通过主轴8带动轮圈10旋转及橡胶带9缠绕完成绑紧功能,橡胶带的松紧完全由设备穿戴者控制,对于不同的人可以改变橡胶带的缠绕圈数来达到绑紧的效果,大大增强了装置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棘轮机构包括棘轮和棘爪,是本技术的工作端,通过棘轮2、拉簧3、压簧4、棘爪5来限制主轴8的单向转动,从而间接限制了缠紧机构,棘轮机构在主轴8转动时,可让主轴8只能单向转动,减轻了橡胶带9因要恢复形变而产生的弹性力,主轴8停止转动后,该棘轮机构让缠紧机构始终处于该状态,简易又实用。所述主轴8是连接本技术工作端以及操作端的桥梁,本技术力求简化设备穿戴者的动作以及减少对穿戴者腰椎部的伤害,解放设备穿戴者,所以利用主轴8将控制端手轮1与缠紧机构联系在一起,这样利用主轴8将控制端升高到人站立时可以操作的高度,让设备穿戴者可以站立时将设备与下腿绑紧,简单又实用。所述棘轮机构如图3所示,本技术适用于设备的穿戴,为了减小橡胶带8要恢复形变产生的弹性力,方便设备穿戴者用较小的力实现其功能,主轴8中上部装有棘轮机构,设备穿戴者在使用时可直接选择手轮1来实现装置功能,棘轮机构限制主轴8的单向运动,同时当缠紧程度满足要求后,棘轮机构使这一状态得以保持。要卸下装备时,只需将原本卡在棘爪5下发的拉簧3释放,拉簧3原本处于拉伸状态,要恢复形变,从而带动棘爪5转至其他方向,主轴8没有了棘爪5的限制,自动松开,达到了松开卸下的目的。所述缠紧机构如图4所示,本技术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棘轮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轮、主轴、棘轮、棘爪、轮圈和拉簧,所述主轴的上下两端通过轴承座可转动的安装在外骨骼魔术椅的下腿板的后侧面上,所述手轮固定安装在主轴的上端,所述棘轮位于手轮的下方安装在主轴上,所述主轴上固定有外延的支轴,所述棘爪通过压簧安装在该支轴上,所述棘爪与棘轮啮合,所述拉簧的前端与下腿板连接,所述拉簧的后端钩挂在支轴上;所述轮圈固定在主轴的下部上,下腿绑带的左端与轮圈固定连接,下腿绑带的右端穿过下腿板上的槽口,绕过下腿板的前侧面与下腿板的右侧固定连接;/n转动手轮,带动主轴及其上的轮圈转动,下腿绑带可缠绕在轮圈上,从而实现下腿绑带松紧的调整,并通过拉簧定位支轴,进而将棘爪定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棘轮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轮、主轴、棘轮、棘爪、轮圈和拉簧,所述主轴的上下两端通过轴承座可转动的安装在外骨骼魔术椅的下腿板的后侧面上,所述手轮固定安装在主轴的上端,所述棘轮位于手轮的下方安装在主轴上,所述主轴上固定有外延的支轴,所述棘爪通过压簧安装在该支轴上,所述棘爪与棘轮啮合,所述拉簧的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英剑杨金林孙靖宇施榕俊张修铭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