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拉毛辊的间隙调整机构,包括上滑块与下滑块,上、下滑块的左右两侧分别沿间隙左、右滑板的内侧边进行滑动配合,上滑块的顶部与中螺杆的底端正对,中螺杆的顶端依次穿经顶支撑板、中齿轮后延伸至中齿轮的正上方,中齿轮的侧围与左、右齿轮同时相啮合,左、右齿轮的中部分别穿经而过有左、右螺杆,左螺杆的底端依次穿经左齿轮、顶支撑板、上滑块、下滑块后与左底件连接,右螺杆的底端依次穿经右齿轮、顶支撑板、上滑块、下滑块后与右底件连接,左、右螺杆上夹于上、下滑块之间的部位上分别套设有左、右弹簧。本设计不仅前处理效果较好,可调性较强,而且操作十分方便、快捷、可靠、安全。
A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 of the top and bottom down rough ro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下拉毛辊的间隙调整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间隙调整装置,属于平板表面前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下拉毛辊的间隙调整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平板表面涂装前处理工艺一般包括两种,即酸洗磷化或表面喷砂,待前处理工艺结束之后,再依次进行烘干与涂装作业。现有技术中采用的酸洗磷化或表面喷砂工艺不仅易对环境造成污染,会对操作工人的身体造成伤害,而且工艺控制难度较大,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即使花费较大的加工成本,前处理之后的表面涂层附着力也不一定能达到客户的要求,能效比较低。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处理效果较差、可调性较弱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前处理效果较好、可调性较强的上下拉毛辊的间隙调整机构。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上下拉毛辊的间隙调整机构,包括上滑块与下滑块,所述上滑块的中部开设有与上拉毛辊的端部相连接的上连接孔,下滑块的中部开设有与下拉毛辊的端部相连接的下连接孔;所述间隙调整机构还包括顶支撑板、底支撑板及两者之间夹接的左支撑板、右支撑板;所述上滑块、下滑块的左侧部均沿左支撑板的右侧边进行上下滑动配合,上滑块、下滑块的右侧部均沿右支撑板的左侧边进行上下滑动配合;所述上滑块的顶部与中螺杆的底端上下正对设置,中螺杆的顶端依次穿经顶支撑板、中齿轮后延伸至中齿轮的正上方,中齿轮的侧围与左齿轮、右齿轮同时相啮合,左齿轮、右齿轮的中部分别穿经而过有左螺杆、右螺杆,左螺杆的底端依次穿经左齿轮、顶支撑板、上滑块、下滑块后与左底件固定连接,右螺杆的底端依次穿经右齿轮、顶支撑板、上滑块、下滑块后与右底件固定连接,左底件、右底件悬空在底支撑板的上方,左螺杆、右螺杆上位于上滑块、下滑块之间的部位上分别套设有左弹簧、右弹簧;所述中螺杆、左螺杆、右螺杆的外侧围与中齿轮、左齿轮、右齿轮的中部分别进行对应的螺纹配合。所述顶支撑板、底支撑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左支撑板、右支撑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左支撑板、顶支撑板、右支撑板、底支撑板共围成一个上下调整腔,该上下调整腔内设置有上滑块、下滑块、左弹簧、右弹簧、左底件与右底件。所述中螺杆的顶端依次穿经顶支撑板、中齿轮的中部后与手轮相连接,且手轮位于中齿轮的正上方。所述左齿轮、中齿轮、右齿轮的外部覆盖有同一个齿轮室壳,该齿轮室壳的顶面上环绕中螺杆的部位上设置有刻度盘。所述上滑块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上滑槽、右上滑槽,下滑块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下滑槽、右下滑槽,所述左上滑槽、左下滑槽均沿位于其内部的左支撑板的右侧边进行上下滑动配合,右上滑槽、右下滑槽均沿位于其内部的右支撑板的左侧边进行上下滑动配合。所述左上滑槽、右上滑槽、左下滑槽、右下滑槽的槽壁上分别开设有对应的左上限位长孔、右上限位长孔、左下限位长孔、右下限位长孔,所述左上限位长孔、右上限位长孔、左下限位长孔、右下限位长孔内一一对应的设置有与其进行滑动配合的左上限位杆、右上限位杆、左下限位杆、右下限位杆,所述左上限位杆、左下限位杆与左支撑板相连接,右上限位杆、右下限位杆与右支撑板相连接。所述左上限位杆上延伸至上滑块外部的部位与左上限位件相连接,左上限位件的宽度大于左上限位长孔的宽度;所述右上限位杆上延伸至上滑块外部的部位与右上限位件相连接,右上限位件的宽度大于右上限位长孔的宽度;所述左下限位杆上延伸至下滑块外部的部位与左下限位件相连接,左下限位件的宽度大于左下限位长孔的宽度;所述右下限位杆上延伸至下滑块外部的部位与右下限位件相连接,右下限位件的宽度大于右下限位长孔的宽度。所述左上限位长孔、左下限位长孔同轴设置,右上限位长孔、右下限位长孔同轴设置;所述左上限位长孔与左下限位长孔共在的中轴线、右上限位长孔与右下限位长孔共在的中轴线、中螺杆、左螺杆、右螺杆两两相互平行。所述左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滑块的底面、下滑块的顶面相接触,所述右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滑块的底面、下滑块的顶面相接触。所述上滑块上围绕上连接孔的部位上设置有多个上连接支孔,下滑块上围绕下连接孔的部位上设置有多个下连接支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一种上下拉毛辊的间隙调整机构中,包括左螺杆、中螺杆、右螺杆、上滑块与下滑块,其中,上滑块、下滑块分别与上拉毛辊、下拉毛辊进行对应连接,应用时,上拉毛辊、下拉毛辊同时转动,以对穿经两辊之间的板材进行机械式的表面处理,如除油、除锈、拉毛等,从而增加工件表面粗糙度,进而提高表面涂层的附着力,此外,通过左螺杆、中螺杆、右螺杆能够驱动上滑块、下滑块上下滑动,以改变上滑块、下滑块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上拉毛辊、下拉毛辊与板材之间的距离,进而适应板材的不同材料厚度、材质及产品表面处理要求,可调性较强,适应范围较广。因此,本技术不仅前处理效果较好,而且可调性较强。2、本技术一种上下拉毛辊的间隙调整机构中,左螺杆、中螺杆、右螺杆的外部分别套设有左齿轮、中齿轮、右齿轮,应用时,先转动中螺杆以驱动上滑块作向上或向下运行,同时,转动的中螺杆驱动中齿轮转动,再由中齿轮带动左齿轮、右齿轮转动,从而带动左螺杆、右螺杆进行纵向运动,进而带动下滑块作向下或向上运行,而且上滑块、下滑块的运动方向相反,使得上拉毛辊、下拉毛辊能够同时产生同距反向位移而不需改变板材的运行高度,使板材始终在同一高度平面上,从而确保产品正反面的处理效果一致。因此,本技术能进行同距反向位移调整,前处理效果较好。3、本技术一种上下拉毛辊的间隙调整机构中,左螺杆、右螺杆上位于上滑块、下滑块之间的部位上分别套设有左弹簧、右弹簧,该设计既能在上滑块、下滑块相向而行时起限位作用,避免两滑块相撞,又能在上滑块、下滑块反向而行时,起相互牵扯作用,以确保两滑块的运动速率一致,确保对上、下拉毛辊进行同距位移调整,此外,弹簧的回复力还能提高上、下拉毛辊间距的调整效率。因此,本技术的可调性较强。4、本技术一种上下拉毛辊的间隙调整机构中,上滑块、下滑块上还分别设置有左上限位长孔、右上限位长孔,以及左下限位长孔、右下限位长孔,该种限位孔的存在能对上、滑块之间距离的调整进行限定,避免调距过大或过小,产生事故。因此,本技术的安全性较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齿轮室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上滑块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1中下滑块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应用示意图。图中:上拉毛辊60、下拉毛辊70、上滑块91、上连接孔911、上连接支孔912、左上限位长孔913、右上限位长孔914、下滑块92、下连接孔921、下连接支孔922、左下限位长孔923、右下限位长孔924、中螺杆93、中齿轮931、手轮932、左螺杆94、左齿轮941、左底件942、左弹簧943、右螺杆95、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下拉毛辊的间隙调整机构,包括上滑块(91)与下滑块(92),所述上滑块(91)的中部开设有与上拉毛辊(60)的端部相连接的上连接孔(911),下滑块(92)的中部开设有与下拉毛辊(70)的端部相连接的下连接孔(921),其特征在于:/n所述间隙调整机构还包括顶支撑板(98)、底支撑板(99)及两者之间夹接的左支撑板(96)、右支撑板(97);所述上滑块(91)、下滑块(92)的左侧部均沿左支撑板(96)的右侧边进行上下滑动配合,上滑块(91)、下滑块(92)的右侧部均沿右支撑板(97)的左侧边进行上下滑动配合;/n所述上滑块(91)的顶部与中螺杆(93)的底端上下正对设置,中螺杆(93)的顶端依次穿经顶支撑板(98)、中齿轮(931)后延伸至中齿轮(931)的正上方,中齿轮(931)的侧围与左齿轮(941)、右齿轮(951)同时相啮合,左齿轮(941)、右齿轮(951)的中部分别穿经而过有左螺杆(94)、右螺杆(95),左螺杆(94)的底端依次穿经左齿轮(941)、顶支撑板(98)、上滑块(91)、下滑块(92)后与左底件(942)固定连接,右螺杆(95)的底端依次穿经右齿轮(951)、顶支撑板(98)、上滑块(91)、下滑块(92)后与右底件(952)固定连接,左底件(942)、右底件(952)悬空在底支撑板(99)的上方,左螺杆(94)、右螺杆(95)上位于上滑块(91)、下滑块(92)之间的部位上分别套设有左弹簧(943)、右弹簧(953);所述中螺杆(93)、左螺杆(94)、右螺杆(95)的外侧围与中齿轮(931)、左齿轮(941)、右齿轮(951)的中部分别进行对应的螺纹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下拉毛辊的间隙调整机构,包括上滑块(91)与下滑块(92),所述上滑块(91)的中部开设有与上拉毛辊(60)的端部相连接的上连接孔(911),下滑块(92)的中部开设有与下拉毛辊(70)的端部相连接的下连接孔(921),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调整机构还包括顶支撑板(98)、底支撑板(99)及两者之间夹接的左支撑板(96)、右支撑板(97);所述上滑块(91)、下滑块(92)的左侧部均沿左支撑板(96)的右侧边进行上下滑动配合,上滑块(91)、下滑块(92)的右侧部均沿右支撑板(97)的左侧边进行上下滑动配合;
所述上滑块(91)的顶部与中螺杆(93)的底端上下正对设置,中螺杆(93)的顶端依次穿经顶支撑板(98)、中齿轮(931)后延伸至中齿轮(931)的正上方,中齿轮(931)的侧围与左齿轮(941)、右齿轮(951)同时相啮合,左齿轮(941)、右齿轮(951)的中部分别穿经而过有左螺杆(94)、右螺杆(95),左螺杆(94)的底端依次穿经左齿轮(941)、顶支撑板(98)、上滑块(91)、下滑块(92)后与左底件(942)固定连接,右螺杆(95)的底端依次穿经右齿轮(951)、顶支撑板(98)、上滑块(91)、下滑块(92)后与右底件(952)固定连接,左底件(942)、右底件(952)悬空在底支撑板(99)的上方,左螺杆(94)、右螺杆(95)上位于上滑块(91)、下滑块(92)之间的部位上分别套设有左弹簧(943)、右弹簧(953);所述中螺杆(93)、左螺杆(94)、右螺杆(95)的外侧围与中齿轮(931)、左齿轮(941)、右齿轮(951)的中部分别进行对应的螺纹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下拉毛辊的间隙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支撑板(98)、底支撑板(99)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左支撑板(96)、右支撑板(97)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左支撑板(96)、顶支撑板(98)、右支撑板(97)、底支撑板(99)共围成一个上下调整腔(991),该上下调整腔(991)内设置有上滑块(91)、下滑块(92)、左弹簧(943)、右弹簧(953)、左底件(942)与右底件(95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上下拉毛辊的间隙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螺杆(93)的顶端依次穿经顶支撑板(98)、中齿轮(931)的中部后与手轮(932)相连接,且手轮(932)位于中齿轮(931)的正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上下拉毛辊的间隙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齿轮(941)、中齿轮(931)、右齿轮(951)的外部覆盖有同一个齿轮室壳(981),该齿轮室壳(981)的顶面上环绕中螺杆(93)的部位上设置有刻度盘(98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上下拉毛辊的间隙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块(9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上滑槽(961)、右上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飞,何楠,
申请(专利权)人:何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