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上料锯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3962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上料锯床,涉及机床领域,旨在解决现有锯床锯停止传输棒料时相对较为不及时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锯床本体,所述锯床本体设置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处设置有入料装置,所述入料装置上方放置有棒料,所述棒料穿入入料口,所述入料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地面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有多个相互平行的转动辊一且多个转动辊一沿棒料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转动辊一与入料口之间设置有转动连接于支撑架的主动辊,所述主动辊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齿轮一,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有与齿轮一啮合的蜗杆一,所述蜗杆一远离齿轮一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锯床上料时能够相对及时的停止传输。

An automatic feeding saw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上料锯床
本技术涉及机床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自动上料锯床。
技术介绍
锯床主要部件有底座、床身、立柱、锯梁和传动机构、导向装置、工件夹紧、张紧装置、送料架、液压传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和润滑及冷却系统。现有技术中的一般都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将需要切割的棒料放置到锯床的工作平台上,在人工放置棒料时,锯床停止工作,而人工放置棒料的效率低,影响棒料切割的效率。针对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208976968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自动上料锯床,其技术要点是:包括锯床工作台、储料装置、入料装置以及送料装置,锯床工作台上设置有导向槽,储料装置包括料斗和出料口,出料口设置于料斗的上侧,出料口的宽度与棒料的直径相匹配,送料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两导轨、滑块、架体、推板以及螺杆,两导轨由支架支撑,两导轨相向设置,两导轨之间的间隙设置于出料口的正上方,螺杆延导轨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导轨内,驱动电机设置于对应侧的导轨的前端,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对应的螺杆相连接,滑块设置于导轨内与螺杆螺纹连接,入料装置包括链输送装置,料斗的进料口的一侧设置有豁口,链输送装置的输送端的两侧与豁口的两侧固定连接,豁口的宽度与链输送装置的输送链的宽度相配合,输送链上均布有若干挡板,链输送装置的输入端通过支撑与地面固定连接。该方案解决了棒料的上料问题,但是在锯床的切割过程中,传输棒料时传输装置相对不能够及时停止,在惯性作用下传输装置仍起到传输作用,使得棒料的传输长度相对较长,需要二次调整棒料的位置,相对较为不便。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上料的锯床,其传输装置能够及时停止并能够控制传输长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动上料锯床,包括锯床本体,所述锯床本体设置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处设置有入料装置,所述入料装置上方放置有棒料,所述棒料穿入入料口,所述入料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地面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有多个相互平行的转动辊一且多个转动辊一沿棒料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转动辊一与入料口之间设置有转动连接于支撑架的主动辊,所述主动辊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齿轮一,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有与齿轮一啮合的蜗杆一,所述蜗杆一远离齿轮一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棒料被放置于多个转动辊和主动辊的上方,在将棒料切断后需要将棒料穿入时,只需开启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蜗杆一转动,转动的蜗杆一带动齿轮一转动,转动的齿轮一带动主动辊转动,转动的主动辊将棒料传输至入料口内,同时主动辊是通过蜗轮蜗杆机构驱动,在需要停止棒料传输时,只需关闭驱动电机,通过蜗轮蜗杆的自锁功能,主动辊能够及时停止,能够有效的减小棒料在惯性的作用下超出想要传输的长度,同时通过控制驱动电机启闭能够控制传输棒料的长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伺服电机的驱动电机能够间歇性的控制主动辊转动,使得传输棒料时能够相对较为规律,而不用通过人工控制驱动电机启闭来控制传输长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多个所述转动辊一和主动辊套设有传输皮带,所述传输皮带固定连接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凸条一,所述凸条一位于传输皮带背离其中心一侧带面,环绕所述主动辊固定连接有多个凸条二,所述凸条二平行于凸条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有效的减小棒料与传输皮带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棒料与传输皮带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驱动电机停止时,棒料能够及时的停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条一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棒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停止转动时,垂直于棒料的凸条一能够减小传输皮带与棒料之间的摩擦力在其他方向的分力,能够有效的减小棒料在传输和停止传输时径向移动的概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入料装置沿棒料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减小棒料径向移动的夹持装置,两个所述夹持装置沿棒料的长度方向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棒料的两端分别被两个夹持装置夹持住,在传输时能够有效的对棒料的传输的方向进行导引,减小棒料产生偏移的概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两个固定连接于支撑架的转轴一,两个所述转轴一呈竖直设置且棒料被夹持于两个转轴一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棒料被夹持于两个转轴一之间,在传输时,通过两个转轴一对棒料进行导引,减小棒料传输方向的偏移量,使用效果相对更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一套设有多个轴承一,多个所述轴承一沿转轴一的长度方向分布,多个所述轴承一套设有套管,所述棒料被夹持于同一夹持装置的两个套管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棒料被夹持于两个套管之间,棒料进行传输时能够套管相对转轴一转动,能够有效的减小棒料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的阻碍,同时能够有效的减小棒料和转轴一之间的磨损,优化使用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装置的下方设置有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包括转动连接于支撑架的转轴二,所述转轴二上对称开设有旋向相反的螺纹一和螺纹二,同一所述夹持装置的两个转轴一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啮合于螺纹一和螺纹二的蜗母条,所述转轴一滑移连接于支撑架,所述转轴一的滑移方向平行于转轴二的长度方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夹持不同直径的棒料时,只需要转动转轴二,通过开设于转轴二的螺纹一和螺纹二带动两个蜗母条分别朝向相向或相背离的方向滑移,以改变两个套管之间的间距,提高夹持装置的适应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上部开设有沿转轴二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滑移孔,所述转轴一的下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移孔的开口边沿被夹持于滑块和蜗母条之间,所述转轴二的一端穿入外壳并转动连接于外壳,所述转轴二的另一端穿出外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滑移孔的边沿被夹持于蜗母条和滑块之间,能够有效的增加使用过程中转轴一的稳定性,同时外壳能够有效的减少进入到蜗母条和转轴二之间的杂质,以减小外部杂质对夹持装置的影响,优化使用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传输棒料时,只需开启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蜗杆一转动,转动的蜗杆一带动齿轮一转动,转动的齿轮一带动主动辊转动,转动的主动辊将棒料传输至入料口内,同时主动辊是通过蜗轮蜗杆机构驱动,在需要停止棒料传输时,只需关闭驱动电机,通过蜗轮蜗杆的自锁功能,主动辊能够及时停止,同时主动辊上的凸条二能够有效的减小传输皮带相对主动辊打滑的概率;2、在棒料之间改变时,只需转动转轴二,通过对称开设于转轴二的螺纹一和螺纹二带动两个蜗母条分别朝向相背离或相向移动,从而改变两个转轴一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直径的棒料,相对更佳方便快捷,同时两个夹持装置,能够对棒料进行相对更好的导引效果,使用效果相对更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部分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主动辊和齿轮一的结构;图3为图2的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上料锯床,包括锯床本体(1),所述锯床本体(1)设置有入料口(11),所述入料口(11)处设置有入料装置(2),所述入料装置(2)上方放置有棒料(3),所述棒料(3)穿入入料口(11),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装置(2)包括固定连接于地面的支撑架(21),所述支撑架(21)转动连接有多个相互平行的转动辊一(22)且多个转动辊一(22)沿棒料(3)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转动辊一(22)与入料口(11)之间设置有转动连接于支撑架(21)的主动辊(23),所述主动辊(23)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齿轮一(24),所述支撑架(21)转动连接有与齿轮一(24) 啮合的蜗杆一(25),所述蜗杆一(25)远离齿轮一(24)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上料锯床,包括锯床本体(1),所述锯床本体(1)设置有入料口(11),所述入料口(11)处设置有入料装置(2),所述入料装置(2)上方放置有棒料(3),所述棒料(3)穿入入料口(11),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装置(2)包括固定连接于地面的支撑架(21),所述支撑架(21)转动连接有多个相互平行的转动辊一(22)且多个转动辊一(22)沿棒料(3)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转动辊一(22)与入料口(11)之间设置有转动连接于支撑架(21)的主动辊(23),所述主动辊(23)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齿轮一(24),所述支撑架(21)转动连接有与齿轮一(24)啮合的蜗杆一(25),所述蜗杆一(25)远离齿轮一(24)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上料锯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26)为伺服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上料锯床,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转动辊一(22)和主动辊(23)套设有传输皮带(27),所述传输皮带(27)固定连接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凸条一(271),所述凸条一(271)位于传输皮带(27)背离其中心一侧带面,环绕所述主动辊固定连接有多个凸条二,所述凸条二平行于凸条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上料锯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一(27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棒料(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上料锯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装置(2)沿棒料(3)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减小棒料(3)径向移动的夹持装置(4),两个所述夹持装置(4)沿棒料(3)的长度方向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峰王思训韩先君栾菊杰孙蓓蓓陈秀惠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翔盛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