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UV‑光催化实验装置,包括实验箱体、控制系统、电动升降台、磁力搅拌器、反应器皿和电源,实验箱体包括控制箱和实验箱,控制系统安装在控制箱上,电源安装在控制箱内,电动升降台通过升降机构安装在实验箱内,磁力搅拌器安装在电动升降台上,反应器皿放置于磁力搅拌器上,电源为控制系统供电,实验箱的顶壁上设有LED灯珠和热电偶;控制系统包括MCU主控制器,热电偶与MCU主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电动升降台、磁力搅拌器和LED灯珠均与MCU主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调节强度的光源、调节磁力搅拌速度及实时监测温度等功能融为一体的箱体式光催化实验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A portable UV photocatalytic experimental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UV-光催化实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光催化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UV-光催化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自1872年Honda和Fujishima等发现TiO2电极上产氢现象以来,光催化技术在环境治理、能源问题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对于光催化效率的评价体系尚不成熟,主流的测试仪器都不够智能化,对于光源强度、光源距离、搅拌速度等都采用的是手动控制的方法,无法进行精确的控制。此外,目前的实验装置大部分是大型的设备,适用于固定的工厂、大型实验室等地方,不宜户外使用,不能满足如搅拌,调节光照强度等因素。完整的光催化降解评价系统需要有光源强度、光源距离、搅拌速度、溶液温度等多个关键因素的精确数据,而目前大多数的测试仪器还没有做到这一点。针对上述情况,为了使实验过程更加精准可控,提高实验效率,很有必要设计一种将各个部件整合集成为一体的,并具有智能控制系统的光催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UV-光催化实验装置,将调节强度的光源、调节磁力搅拌速度及实时监测温度等功能融为一体的箱体式光催化实验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便携式UV-光催化实验装置,包括实验箱体、控制系统、电动升降台、磁力搅拌器、反应器皿和电源,所述实验箱体包括控制箱和实验箱,所述控制系统安装在控制箱上,所述电源安装在所述控制箱内,所述电动升降台通过升降机构安装在所述实验箱内,所述磁力搅拌器安装在所述电动升降台上,所述反应器皿放置于所述磁力搅拌器上,所述电源为所述控制系统供电,所述实验箱的顶壁上设有LED灯珠和热电偶;所述控制系统包括MCU主控制器,所述热电偶与所述MCU主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动升降台、磁力搅拌器和LED灯珠均与所述MCU主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动升降台包括升降柱,所述升降柱通过升降机构在所述实验箱内。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长方形底部支架、液压缸和升降支架,所述长方形底部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实验箱内底壁上,所述长方形底部支架的两条长边上均设有滑槽,所述液压缸安装在所述底部支架的任一短边的一侧,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连接有驱动连杆,所述驱动连杆的两端均设有与所述滑槽匹配的滑块,所述驱动连杆的两侧与所述升降支架连接,所述升降支架上设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柱固定安装在所述升降板,所述MCU主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液压缸的输入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磁力搅拌器包括载物台和磁石,所述载物台的底面与所述升降柱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升降板上,所述升降柱为空心柱,所述磁石安放在所述升降柱内。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箱上设有上升开关和下降开关,所述上升开关和下降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MCU主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载物台的底面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MCU主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载物台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箱上设有电源总开关、温度显示表、灯光强度调节按钮和磁粒子转速调节钮,所述电源总开关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源并通过DC-DC电源转换器为所述控制系统系统供电,所述温度显示表、灯光强度调节按钮和磁粒子转速调节钮的输出端均与所述MCU主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实验箱上开设有观察窗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UV-光催化实验装置体型较小,配备有蓄电池作为电源,内置蓄电池储存于箱体内,能满足在户外作业时整个装置的电源需求,便于携带;装置内部配有LED紫外线灯源即LED灯珠,LED灯源具有100W~500W的连续调节按钮,可以摆脱光源强度的限制;磁力搅拌器与电动升降台配合在一起联动,通过调节升降台改变搅拌器与光源的距离,热电偶有可以实时监控反应溶液的温度,并通过数字化显示在溶液温度显示表上;通过操作载物台的升降按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反应溶液与光源之间的距离,操作磁粒子转速调节钮可根据实际需求控制溶液的搅拌,观察窗口方便实验员观察实际反应进度和情况。2)本技术通过液压缸带动驱动连杆沿着底部支架长度方向水平移动,驱动连杆带动升降支架垂直升降的方式,实现了升降板的升降,从而带动升降柱升降,实现了电动升降台升降,只需要一个液压缸即可实现稳定的顶升效果,通过副轴的设置,使得驱动连杆始终做水平运动,保证了整个升降机构的稳定性,使用便利,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长度设为相同的方式,保证顶升时升降板始终处于水平位置,保证了整个装置的顶升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光催化实验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磁力搅拌器的安装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图;图中,1-实验箱体,101-控制箱,102-实验箱,2-电动升降台,201-升降柱,3-磁力搅拌器,301-载物台,302-磁石,4-反应器皿,5-电源,6-LED灯珠,7-热电偶,8-MCU主控制器,9-长方形底部支架,10-液压缸,1001-输出轴,11-升降支架,12-滑槽,13-驱动连杆,14-升降板,15-电源总开关,16-温度显示表,17-灯光强度调节按钮,18-磁粒子转速调节钮,19-上升开关,20-下降开关,21-观察窗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请参照图1-4,一种便携式UV-光催化实验装置,包括实验箱体1、控制系统、电动升降台2、磁力搅拌器3、反应器皿4和电源5,所述实验箱体1包括控制箱101和实验箱102,所述控制系统安装在控制箱101上,所述电源5安装在所述控制箱101内,所述电动升降台2通过升降机构安装在所述实验箱102内,所述磁力搅拌器3安装在所述电动升降台2上,所述反应器皿4放置于所述磁力搅拌器3上,所述电源5为所述控制系统供电,所述实验箱102的顶壁上设有LED灯珠6和热电偶7;所述控制系统包括MCU主控制器8,所述热电偶7与所述MCU主控制器8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动升降台2、磁力搅拌器3和LED灯珠6均与所述MCU主控制器8的输出端连接。本技术的装置体型规格可设计为60mm*30mm*30mm,体型较小之外配合蓄电池作为电源5,内置蓄电池储存于控制箱101内左下方,能满足在户外作业时整个装置的电源5需求,便于携带;装置内部配有LED灯珠6,LED灯珠6为LED紫外线灯源,LED灯源具有100W~500W的连续调节按钮,可以摆脱光源强度的限制;磁力搅拌器3与电动升降台2配合在一起联动,通过调节升降台改变搅拌器与光源的距离,热电偶7有可以实时监控反应溶液的温度,通过操作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UV-光催化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实验箱体(1)、控制系统、电动升降台(2)、磁力搅拌器(3)、反应器皿(4)和电源(5),实验箱体(1)包括控制箱(101)和实验箱(102),所述控制系统安装在控制箱(101)上,所述电源(5)安装在所述控制箱(101)内,所述电动升降台(2)通过升降机构安装在所述实验箱(102)内,所述磁力搅拌器(3)安装在所述电动升降台(2)上,所述反应器皿(4)放置于所述磁力搅拌器(3)上,所述电源(5)为所述控制系统供电,所述实验箱(102)的顶壁上设有LED灯珠(6)和热电偶(7);/n所述控制系统包括MCU主控制器(8),所述热电偶(7)与所述MCU主控制器(8)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动升降台(2)、磁力搅拌器(3)和LED灯珠(6)均与所述MCU主控制器(8)的输出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UV-光催化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实验箱体(1)、控制系统、电动升降台(2)、磁力搅拌器(3)、反应器皿(4)和电源(5),实验箱体(1)包括控制箱(101)和实验箱(102),所述控制系统安装在控制箱(101)上,所述电源(5)安装在所述控制箱(101)内,所述电动升降台(2)通过升降机构安装在所述实验箱(102)内,所述磁力搅拌器(3)安装在所述电动升降台(2)上,所述反应器皿(4)放置于所述磁力搅拌器(3)上,所述电源(5)为所述控制系统供电,所述实验箱(102)的顶壁上设有LED灯珠(6)和热电偶(7);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MCU主控制器(8),所述热电偶(7)与所述MCU主控制器(8)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动升降台(2)、磁力搅拌器(3)和LED灯珠(6)均与所述MCU主控制器(8)的输出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UV-光催化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升降台(2)包括升降柱(201),所述升降柱(201)通过升降机构在所述实验箱(10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UV-光催化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长方形底部支架(9)、液压缸(10)和升降支架(11),所述长方形底部支架(9)固定安装在所述实验箱(102)内底壁上,所述长方形底部支架(9)的两条长边上均设有滑槽(12),所述液压缸(10)安装在所述底部支架的任一短边的一侧,所述液压缸(10)的输出轴(1001)连接有驱动连杆(13),所述驱动连杆(13)的两端均设有与所述滑槽(12)匹配的滑块,所述驱动连杆(13)的两侧与所述升降支架(11)连接,所述升降支架(11)上设有升降板(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磊,秦霸,蔡芳共,张勤勇,吕承航,
申请(专利权)人:西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