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速定位顶部钻孔装置,包括支架、激光发射器、升降组件和用于固定电钻的卡扣,升降组件和激光发射器均设置在支架上,卡扣设置在升降组件上,激光发射器所发射激光的光线线路与固定于卡扣上的电钻在工作位时钻头的中心线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的支架,可以大幅度增加装置的稳定性,又可借助避震器应对墙面不平等现场的特殊状况,同时可以保证装置在冲击钻孔时不发生偏移,减少坏孔几率;采用伸缩式和升降式结构,最大限度满足钻孔高度的同时,还能缩小装置的装箱长度;采用激光定位,技能快速定位钻孔点,还能提高钻孔的精度,提高钻孔效率。
A fast positioning top dril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定位顶部钻孔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快速定位顶部钻孔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需要在管廊或建筑顶部打孔的项目中,施工人员多采取架设人字梯打孔或将电钻绑于木棍上打孔的方式,前者既受场地限制也过于繁琐,需要频繁的移动人字梯的位置,后者既无法保证钻孔位置的精确也无法保证所钻孔呈竖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定位顶部钻孔装置,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快速定位顶部钻孔装置,包括支架、激光发射器、升降组件和用于固定电钻的卡扣,升降组件和激光发射器均设置在支架上,卡扣设置在升降组件上,激光发射器所发射激光的光线线路与固定于卡扣上的电钻在工作位时钻头的中心线重合。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在上述方案中,支架包括底座、伸缩组件、顶撑和避震器,伸缩组件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和顶撑相连接,在顶撑远离伸缩组件的一端设有多个避震器;升降组件和卡扣均设置在伸缩组件上,激光发射器设置在底座上。在上述方案中,底座为折叠式三脚架,激光发射器设置在折叠式三脚架的其中一个连杆上,折叠式三脚架的支撑杆上设有供激光发射器所发射光线通过的投光孔。在上述方案中,伸缩组件包括调节杆、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第一齿条、第二齿条、驱动齿轮、伸缩摇把和锁紧机构,调节杆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径向截面形状为圆形的通孔,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均竖直设置在调节杆的通孔内,第一伸缩杆的下端伸出到通孔之外,第二伸缩杆的上端伸出到通孔之外,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分别设置在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上,驱动齿轮布置在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之间,且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与驱动齿轮相啮合,伸缩摇把通过锁紧机构与调节杆相连接,驱动齿轮的旋转中心与伸缩摇把相连接。在上述方案中,调节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采用承插方式相连接、且相互间可旋转,通孔贯穿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在上述方案中,调节杆还包括旋转手柄,旋转手柄与第一杆体的外圆周面相连接,第一杆体位于第二杆体的上方。在上述方案中,支架还包括水平仪,水平仪设置在底座上。在上述方案中,升降组件包括升降齿条、升降齿轮和钻孔摇把,第一杆体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导槽,升降齿条的一端处在导槽内,升降齿条的另一端与卡扣相连通,卡扣套着第二伸缩杆,钻孔摇把转动设置在第一杆体上,升降齿轮的旋转中心与钻孔摇把相连接,升降齿轮与升降齿条相啮合。在上述方案中,升降组件还包括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的旋转中心与钻孔摇把相连接,升降齿轮转动设置在导槽内,第二锥齿轮与升降齿轮相连接,且第二锥齿轮的旋转中心与升降齿轮的旋转中心共线,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在上述方案中,升降组件还包括定位销,定位销设置在第一杆体上;激光发射器所发射激光的光线线路在与电钻钻头的中心线重合时,第二伸缩杆上正对定位销处设有定位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上述结构的支架,可以大幅度增加装置的稳定性,又可借助避震器应对墙面不平等现场的特殊状况,同时可以保证装置在冲击钻孔时不发生偏移,减少坏孔几率;2)采用伸缩式和升降式结构,最大限度满足钻孔高度的同时,还能缩小装置的装箱长度;3)采用激光定位,技能快速定位钻孔点,还能提高钻孔的精度,提高钻孔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所述快速定位顶部钻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所述快速定位顶部钻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所述伸缩组件部分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实施例2所述伸缩组件部分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实施例2所述升降组件部分结构示意图一;图6为图5的部分结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快速定位顶部钻孔装置,包括支架1、激光发射器2、升降组件3和用于固定电钻4的卡扣5,升降组件3设置在支架1上,激光发射器2设置在支架1上,卡扣5设置在升降组件3上,激光发射器2所发射激光的光线线路与固定于卡扣5上的电钻4在工作位时钻头的中心线重合。实施例2如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实施例1所作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支架1包括底座110、伸缩组件120、顶撑130和避震器140,伸缩组件120的两端分别与底座110和顶撑130相连接,通常情况下是,伸缩组件120的下端与底座110相连接,而伸缩组件120的上端与顶撑130相连接,支架1在使用使,底座110位于地面上,而顶撑130顶着顶壁,在顶撑130远离伸缩组件120的一端设有多个避震器140,即在顶撑130的上端设有多个避震器140,通常情况下,避震器140的数量可为两个、三个、四个等,所有避震器140呈环形或对称分布,避震器140的加入主要是应对顶端墙面不平等的特殊情况,避震器140通常包括基座、弹簧和顶板,基座固定在顶撑130上,而顶板通过弹簧与基座相连接。升降组件3设置在伸缩组件120上,卡扣5设置在伸缩组件120上,激光发射器2设置在底座110上。支架1在伸长时能保证接触顶部墙面,在顶部和地面间形成“顶天立地”的现象以增加支架1的稳定性,并通过顶撑130上的避震器140应对顶端墙面不平等的特殊情况。底座110为折叠式三脚架,激光发射器2设置在折叠式三脚架的其中一个连杆上,折叠式三脚架的支撑杆上设有供激光发射器2所发射光线通过的投光孔,方便激光投射到钻孔点上,折叠式三脚架与相机、望远镜、乐谱架等的三脚架类似,底座110采用折叠式三脚架主要是为了方便折叠。伸缩组件120包括调节杆121、第一伸缩杆122、第二伸缩杆123、第一齿条124、第二齿条125、驱动齿轮126、伸缩摇把127和锁紧机构,调节杆121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径向截面形状为圆形的通孔,第一伸缩杆122竖直设置在调节杆121的通孔内,第二伸缩杆123也竖直设置在调节杆121的通孔内,第一伸缩杆122和第二伸缩杆123均呈半圆形结构,第一伸缩杆122的下端伸出到通孔之外,第二伸缩杆123的上端伸出到通孔之外,第一齿条124和第二齿条125分别设置在第一伸缩杆122和第二伸缩杆123上,驱动齿轮126布置在第一齿条124和第二齿条125之间,且第一齿条124和第二齿条125均与驱动齿轮126相啮合,伸缩摇把127通过锁紧机构与调节杆121相连接,锁紧机构主要是用于锁紧伸缩摇把127,锁紧方式有很多种,简单的方式就是在伸缩摇把127靠近调节杆121的地方用螺丝压紧就可以,当然锁紧机构还可以是两个具有外螺纹的套筒以及一个螺母,两个套筒均套在伸缩摇把127的轴上,其中一个套筒与伸缩摇把127的轴相固定,而另一个套筒与调节杆121相固定,螺母用于将两个套筒旋在一起。驱动齿轮126的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定位顶部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激光发射器(2)、升降组件(3)和用于固定电钻(4)的卡扣(5),所述升降组件(3)和所述激光发射器(2)均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所述卡扣(5)设置在所述升降组件(3)上,所述激光发射器(2)所发射激光的光线线路与固定于所述卡扣(5)上的电钻(4)在工作位时钻头的中心线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定位顶部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激光发射器(2)、升降组件(3)和用于固定电钻(4)的卡扣(5),所述升降组件(3)和所述激光发射器(2)均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所述卡扣(5)设置在所述升降组件(3)上,所述激光发射器(2)所发射激光的光线线路与固定于所述卡扣(5)上的电钻(4)在工作位时钻头的中心线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定位顶部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包括底座(110)、伸缩组件(120)、顶撑(130)和避震器(140),所述伸缩组件(1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110)和所述顶撑(130)相连接,在所述顶撑(130)远离伸缩组件(120)的一端设有多个所述避震器(140);所述升降组件(3)和所述卡扣(5)均设置在所述伸缩组件(120)上,所述激光发射器(2)设置在所述底座(1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定位顶部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0)为折叠式三脚架,所述激光发射器(2)设置在折叠式三脚架的其中一个连杆上,所述折叠式三脚架的支撑杆上设有供激光发射器(2)所发射光线通过的投光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定位顶部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120)包括调节杆(121)、第一伸缩杆(122)、第二伸缩杆(123)、第一齿条(124)、第二齿条(125)、驱动齿轮(126)、伸缩摇把(127)和锁紧机构,所述调节杆(121)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径向截面形状为圆形的通孔,所述第一伸缩杆(122)和所述第二伸缩杆(123)均竖直设置在所述调节杆(121)的通孔内,所述第一伸缩杆(122)的下端伸出到通孔之外,所述第二伸缩杆(123)的上端伸出到通孔之外,所述第一齿条(124)和所述第二齿条(125)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伸缩杆(122)和所述第二伸缩杆(123)上,所述驱动齿轮(126)布置在所述第一齿条(124)和所述第二齿条(125)之间,且所述第一齿条(124)和所述第二齿条(125)均与所述驱动齿轮(126)相啮合,所述伸缩摇把(127)通过所述锁紧机构与所述调节杆(121)相连接,所述驱动齿轮(126)的旋转中心与所述伸缩摇把(127)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见微,郑运洪,李少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