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抽真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3767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抽真空系统,属于抽真空技术领域。它包括主管路部分(1)、传感监测部分(2)和控制系统部分(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整个抽真空系统有自动流程、手动流程、步进流程等步骤;工艺上分为粗抽、置换、预抽、精抽等步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智能抽真空系统,整个系统采用人机界面的方式进行交互,实现参数设置、告警查看、状态显示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整个过程中,对每个抽气瓶的真空度进行采集记录,可以有效的分析抽气瓶的真空度、蒸发率等性能指标,以及指标参数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An intelligent vacuum pump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抽真空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抽真空系统,属于抽真空

技术介绍
杜瓦瓶、快意冷等深冷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抽真空工艺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真空度的好坏,往往决定杜瓦瓶、快意冷的基本性能指标,从而影响杜瓦瓶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质量。目前,市面上常用的真空排气系统由真空泵、管道、阀门等组成简单的抽真空装置,但是无法进一步保证产品的真空度;若要进行多个产品同时进行的抽真空作业,则无法对每个产品精确监控,无法保证每个产品内的真空度。专利公开号为CN10878807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集中抽真空系统。包括一真空泵,该真空泵连接若干设置在压铸机上的压铸模具型腔,真空泵通过抽气管和各压铸模具型腔的排气口连通;采用上述技术的优点是:1)采用集中真空系统,相比于每台压铸机都单独连一台真空机,成本降低很多;2)采用集中真空系统,故障率会降低很多,维护保养也很方便,只需要对一台设备进行维护;3)采用集中真空系统,厂区内空间也会节省很多;4)采用集中真空系统,监控容易;5)进一步的本技术可根据各压铸机的工作情况来决定是否抽真空,其使用灵活。但是,仅采用一台真空机和多个抽真空产品相连,无法保证产品内的真空度,同时也无法对每一个抽真空产品独立建立档案,有效记录和追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问题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抽真空系统,它结构合理,能够全自动抽真空,实现自动化控制,同时对每个抽口皆可实时监控真空度,并采集信息上传,抽真空效率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智能抽真空系统,所述智能抽真空系统包括主管路部分、传感监测部分和控制系统部分;所述主管路部分包括并联设置的多个抽气口组,每组设置多个抽气口,每个抽气口连接一个抽气瓶;所述多个抽气口组的总管路与冷阱的一侧相连,所述冷阱与抽气口组之间的管路上还通过支管连接加热炉,加热炉加热液氮,置换空气,能够使抽真空性能更优;所述加热炉底部通过管路连接一号液氮瓶,贮存液氮并提供氮气;所述冷阱的另一侧并联设置有一号支路和二号支路;所述一号支路上依次设置有一号泵和二号泵;所述二号支路上设置有四号泵,所述四号泵一侧与冷水机相连,冷水机能够对四号泵进行预冷,防止四号泵工作时过热;所述四号泵的另一侧通过管路连接到一号支路上,连接处位于一号泵的上方;所述四号泵与一号支路连接的管路上还延伸出三号支路,并通过三号支路连接三号泵;所述冷阱的侧壁上还通过管路与二号液氮瓶相连,二号液氮瓶提供液氮置换使用;所述冷阱底部还设置有排出管路。所述传感监测部分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包括一号阀、二号阀、三号阀、四号阀、五号阀、六号阀和七号阀;所述一号阀安装在冷阱另一侧的一号支路上,并位于四号泵与一号支路的连接点上方;所述二号阀安装在四号泵与一号支路的连接管路上,并位于延伸出的三号支路上方;所述三号阀安装在三号泵的上方;所述四号阀安装在冷阱另一侧的二号支路上,并位于四号泵上方;所述五号阀安装在加热炉所处的支管上,并位于加热炉右侧;所述六号阀安装在冷阱与二号液氮瓶之间的管路上;所述七号阀安装在加热炉与一号液氮瓶之间的管路上。所述传感监测部分还包括液位变送器、汇流排压力变送器、温度变送器和压力变送器;所述液位变送器安装在一号液氮瓶上;所述汇流排压力变送器安装在一号液氮瓶的上方管路上;所述温度变送器和压力变送器分别安装在加热炉的上端两侧。所述控制系统部分包括控制电柜和信号采集电柜;所述一号泵、二号泵、三号泵、四号泵、冷水机、加热炉均通过导线连接控制电柜;所述每个抽气瓶上方均安装单独的电阻规以及电离规,并且通过导线与信号采集电柜相连。当高真空时,观察电离规检测;低真空时,观察电阻规检测。所述控制电柜上包括功能按钮和触摸显示屏;所述信号采集电柜上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划分为多个区域,与多组抽气口组相匹配。所述主管路部分包括并联设置的4组抽气口组,每组设置15个抽气口。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一种智能抽真空系统,在整个过程可以实现全自动、智能化,减少人力的投入,提高抽真空的效率和质量,实现抽真空产品(如杜瓦瓶、快意冷等)的真空度实时采集和记录。本技术设置多个抽口,且每个抽气瓶上方均安装有单独的电阻规以及电离规,对每个抽口分别实时监控真空度,同时将信息采集上传;可以有效的分析产品的真空度、蒸发率等性能指标,以及指标参数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从而为每个产品建立一个档案,有效得对产品进行记录和追溯,提高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追踪和分析。本技术在在工艺上分为粗抽、置换、预抽、精抽等多个步骤;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真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智能抽真空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主管路部分;2、传感监测部分;3、控制系统部分;1.1、抽气口;1.2、抽气瓶;1.3、冷阱;1.4、加热炉;1.5、一号液氮瓶;1.6、一号泵;1.7、二号泵;1.8、四号泵;1.9、冷水机;1.10、三号泵;1.11、二号液氮瓶;1.12、排出管路;2.1、一号阀;2.2、二号阀;2.3、三号阀;2.4、四号阀;2.5、五号阀;2.6、六号阀;2.7、七号阀;2.8、液位变送器;2.9、汇流排压力变送器;2.10、温度变送器;2.11、压力变送器;3.1、控制电柜;3.2、信号采集电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加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抽真空系统,所述智能抽真空系统包括主管路部分1、传感监测部分2和控制系统部分3;所述主管路部分1包括并联设置的多个抽气口组,每组设置多个抽气口1.1,每个抽气口1.1连接一个抽气瓶1.2;所述多个抽气口组的总管路与冷阱1.3的一侧相连,所述冷阱1.3与抽气口组之间的管路上还通过支管连接加热炉1.4,所述加热炉1.4底部通过管路连接一号液氮瓶1.5;所述冷阱1.3的另一侧并联设置有一号支路和二号支路;所述一号支路上依次设置有一号泵1.6和二号泵1.7;所述二号支路上设置有四号泵1.8,所述四号泵1.8一侧与冷水机1.9相连,另一侧通过管路连接到一号支路上,连接处位于一号泵1.6的上方;所述四号泵1.8与一号支路连接的管路上还延伸出三号支路,并通过三号支路连接三号泵1.10;所述冷阱1.3的侧壁上还通过管路与二号液氮瓶1.11相连;所述冷阱1.3底部还设置有排出管路1.12。所述传感监测部分2包括一号阀2.1、二号阀2.2、三号阀2.3、四号阀2.4、五号阀2.5、六号阀2.6和七号阀2.7;所述一号阀2.1安装在冷阱1.3另一侧的一号支路上,并位于四号泵1.8与一号支路的连接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抽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抽真空系统包括主管路部分(1)、传感监测部分(2)和控制系统部分(3);/n所述主管路部分(1)包括并联设置的多个抽气口组,每组设置多个抽气口(1.1),每个抽气口(1.1)连接一个抽气瓶(1.2);/n所述多个抽气口组的总管路与冷阱(1.3)的一侧相连,所述冷阱(1.3)与抽气口组之间的管路上还通过支管连接加热炉(1.4),所述加热炉(1.4)底部通过管路连接一号液氮瓶(1.5);/n所述冷阱(1.3)的另一侧并联设置有一号支路和二号支路;/n所述一号支路上依次设置有一号泵(1.6)和二号泵(1.7);/n所述二号支路上设置有四号泵(1.8),所述四号泵(1.8)一侧与冷水机(1.9)相连,另一侧通过管路连接到一号支路上,连接处位于一号泵(1.6)的上方;/n所述四号泵(1.8)与一号支路连接的管路上还延伸出三号支路,并通过三号支路连接三号泵(1.10);/n所述冷阱(1.3)的侧壁上还通过管路与二号液氮瓶(1.11)相连;/n所述冷阱(1.3)底部还设置有排出管路(1.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抽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抽真空系统包括主管路部分(1)、传感监测部分(2)和控制系统部分(3);
所述主管路部分(1)包括并联设置的多个抽气口组,每组设置多个抽气口(1.1),每个抽气口(1.1)连接一个抽气瓶(1.2);
所述多个抽气口组的总管路与冷阱(1.3)的一侧相连,所述冷阱(1.3)与抽气口组之间的管路上还通过支管连接加热炉(1.4),所述加热炉(1.4)底部通过管路连接一号液氮瓶(1.5);
所述冷阱(1.3)的另一侧并联设置有一号支路和二号支路;
所述一号支路上依次设置有一号泵(1.6)和二号泵(1.7);
所述二号支路上设置有四号泵(1.8),所述四号泵(1.8)一侧与冷水机(1.9)相连,另一侧通过管路连接到一号支路上,连接处位于一号泵(1.6)的上方;
所述四号泵(1.8)与一号支路连接的管路上还延伸出三号支路,并通过三号支路连接三号泵(1.10);
所述冷阱(1.3)的侧壁上还通过管路与二号液氮瓶(1.11)相连;
所述冷阱(1.3)底部还设置有排出管路(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抽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监测部分(2)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包括一号阀(2.1)、二号阀(2.2)、三号阀(2.3)、四号阀(2.4)、五号阀(2.5)、六号阀(2.6)和七号阀(2.7);
所述一号阀(2.1)安装在冷阱(1.3)另一侧的一号支路上,并位于四号泵(1.8)与一号支路的连接点上方;
所述二号阀(2.2)安装在四号泵(1.8)与一号支路的连接管路上,并位于延伸出的三号支路上方;
所述三号阀(2.3)安装在三号泵(1.10)的上方;
所述四号阀(2.4)安装在冷阱(1.3)另一侧的二号支路上,并位于四号泵(1.8)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明田琴徐颂磊朱小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智冷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