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系统室外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3605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新风系统,一种新风系统室外机,包括机箱、以及设置在机箱内的送风风机和回风风机,其中机箱为盒状结构,机箱的侧面设有用于将机箱内新风导入室内的送风风口,所述机箱的两侧延伸端面均设有用于将室内空气导入机箱的回风风口,且在所述机箱贴靠的安装在墙壁上时,临近墙壁侧的回风风口封堵。其可以双面安装在墙壁上,解决因户型不同产生左右撇不匹配的问题,同时通过风机设置优化、风道设置优化解决外机共振问题。

Outdoor unit of fresh ai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风系统室外机
本技术涉及新风系统,特别是新风系统用的室外机。
技术介绍
新风系统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新风系统是根据在密闭的室内一侧用专用设备向室内送新风,再从另一侧由专用设备向室外排出,在室内会形成“新风流动场”,从而满足室内新风换气的需要。实施方案是:采用高风压、大流量风机、依靠机械强力由一侧向室内送风,由另一侧用专门设计的排风风机向室外排出的方式强迫在系统内形成新风流动场。新风系统的室外机由于结构限制,室外机均在出厂时设置不可调换的正、反面,因此在室外机在安装时,由于房屋外墙结构和空间的限制,有时会出现室外机安装后,室外机连接的送、排风管路没有空间放置,出现主机没办法安装的情况。同时现有技术中的室外机由于送、排风管路的问题,有时因内置风机的振动,使得外机出现共振的效果,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风系统室外机,其可以双面安装在墙壁上,解决因户型不同产生左右撇不匹配的问题,同时解决外机共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风系统室外机,包括机箱、以及设置在机箱内的送风风机和回风风机,其中机箱为盒状结构,机箱的侧面设有用于将机箱内新风导入室内的送风风口,所述机箱的两侧延伸端面均设有用于将室内空气导入机箱的回风风口,且在所述机箱贴靠的安装在墙壁上时,临近墙壁侧的回风风口封堵。作为优选的,所述机箱上的两个回风风口的位置相对。作为优选的,所述机箱为矩形扁平状结构。作为优选的,所述送风风机和回风风机分别设置在机箱内下方的两侧边角处。作为优选的,所述送风风机的出风方向和回风风机的出风方向相互垂直。作为优选的,所述机箱底部具有用于机箱内气体排放到室外环境中的排风管道,该排风管道横置,且机箱位于排风管道末端的位置设有密布的孔洞,该孔洞形成消音结构。作为优选的,所述机箱内的中部具有板翅式全热交换器,所述机箱中新风进入室内的管路和室内空气排出的管路在全热交换器处交汇并形成热量交换。作为优选的,所述机箱为立方体结构,机箱内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竖隔板,两个竖隔板之间设有全热交换器,所述竖隔板和机箱侧面之间设有横隔板,使得机箱内第一侧上边角处形成用于将室外引入机箱内的第一腔室,机箱内第二侧下边角处形成用于将机箱内新风导入室内的第二腔室;机箱内第二侧上边角处形成用于将室内空气导入机箱的第三腔室,机箱内第一侧下边角处形成用于机箱内空气导出机箱的第四腔室,所述送风风机设置在第二腔室中,所述回风风机设置在第四腔室中,使得机箱中新风进入室内的管路和室内空气排出的管路在全热交换器处交汇并形成热量交换,且机箱内空气流动的方向的分量方向向下。作为优选的,第一腔室内设有用于过滤室外环境新风的至少三层过滤网。使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在机箱正反两面分别设置回风风口,使得本室外机可双面安装,一面在安装前先封闭对应的回风风口,解决因户型不同产生左右撇不匹配的问题。另外本装置通过独立交错设置风机排风方向,优化风机位置以及排风口的布置位置,使得风机避免因振动产生共振,同时将重量较大的风机设置在机箱底部,进一步避免共振现象出现。机箱设置独立的排风道,并在排风道的末端设置消音结构,室外环境噪音降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新风系统室外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初效滤网,2-中效滤网,3-高效滤网,4-全热交换器,5-回风风口,6-送风风机,7-回风风机,8-消音结构,9-杂物遮挡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不是要限制本技术方案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新风系统室室外机,包括机箱、以及设置在机箱内的送风风机6和回风风机7,其中机箱为盒状结构,机箱的侧面设有用于将机箱内新风导入室内的送风风口,机箱的两侧延伸端面均设有用于将室内空气导入机箱的回风风口5,且在机箱贴靠的安装在墙壁上时,临近墙壁侧的回风风口5封堵。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机箱为立方体结构,机箱内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竖隔板,两个竖隔板之间设有全热交换器4,竖隔板和机箱侧面之间设有横隔板,使得机箱内第一侧上边角处形成用于将室外引入机箱内的第一腔室,机箱内第二侧下边角处形成用于将机箱内新风导入室内的第二腔室;机箱内第二侧上边角处形成用于将室内空气导入机箱的第三腔室,机箱内第一侧下边角处形成用于机箱内空气导出机箱的第四腔室,送风风机6设置在第二腔室中,回风风机7设置在第四腔室中,使得机箱中新风进入室内的管路和室内空气排出的管路在全热交换器4处交汇并形成热量交换,且机箱内空气流动的方向的分量方向向下。机箱左侧侧面上方位置开设风口,该风口可将室外环境空气引入到机箱中,在该位置处设有杂物遮挡结构9,该杂物遮挡结构9为片状且有机箱内部到外部斜下设置,杂物遮挡结构9起到遮挡杂物,并且避免雨水进入机箱的作用。在对应的竖挡板对应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的位置均设有孔洞,在两个竖隔板之间放置全热交换器4的情况下,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连通。其中第三腔室位置开设有回风风口5,可以理解的,在第三腔室的正面和反面位置均开设回风风口5,在安装本室外机时,如需要根据房屋布局正面安装本室外机,即用板材封闭背面的回风风口5即可。作为优选的,机箱上的两个回风风口5的位置相对,并且形状一致,方便使用同一种板材封闭回风风口5。送风风机6和回风风机7分别设置在机箱内下方的两侧边角处。因送风风机6和回风风机7的质量较大,将送风风机6和回风风机7设置在机箱底部位置,可有效降低本室外机的中心,避免因送风风机6和回风风机7,或者受到外力的情况下,本室外机整体产生振动,形成噪音。送风风机6的出风方向和回风风机7的出风方向相互垂直。在送风风机6和回风风机7同时工作的情况下,送风风机6和回风风机7一般采用相同的型号,此种送风风机6和回风风机7的设置方式方便风道设置,另外避免振动叠加。机箱底部具有用于机箱内气体排放到室外环境中的排风管道,该排风管道横置,且机箱位于排风管道末端的位置设有密布的孔洞,该孔洞形成消音结构8,机箱内部噪音尽可能的被排风管道和消音结构8吸收,尽可能较小对室外环境造成噪音污染。本实施例中,全热交换器4为板翅式全热交换器4。第一腔室内设有用于过滤室外环境新风的至少三层过滤网,即初效滤网1、中效滤网2、高效滤网3。另外在第三腔室中也设置一个初效滤网1,形成室内外隔离。本室外机工作时,室外环境空气首先通过杂物遮挡结构9处的进风口进入到第一腔室,然后讲过初效滤网1、中效滤网2和高效滤网3过滤后经过全热交换器4,再由送风风机6送入室内。与此同时,室内的空气由回风风机7提供负压,由回风风口5进入机箱,经过第三腔室内的初效滤网1过滤后,进过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风系统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以及设置在机箱内的送风风机和回风风机,其中机箱为盒状结构,机箱的侧面设有用于将机箱内新风导入室内的送风风口,所述机箱的两侧延伸端面均设有用于将室内空气导入机箱的回风风口,且在所述机箱贴靠的安装在墙壁上时,临近墙壁侧的回风风口封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系统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以及设置在机箱内的送风风机和回风风机,其中机箱为盒状结构,机箱的侧面设有用于将机箱内新风导入室内的送风风口,所述机箱的两侧延伸端面均设有用于将室内空气导入机箱的回风风口,且在所述机箱贴靠的安装在墙壁上时,临近墙壁侧的回风风口封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上的两个回风风口的位置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为矩形扁平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系统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风机和回风风机分别设置在机箱内下方的两侧边角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系统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风机的出风方向和回风风机的出风方向相互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底部具有用于机箱内气体排放到室外环境中的排风管道,该排风管道横置,且机箱位于排风管道末端的位置设有密布的孔洞,该孔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世凯陈啸波佟世海张洪利姜琦王震刘海昌修松龄
申请(专利权)人:中居智能环保科技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