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3371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液装置,包括:过滤器,具有第一排液端;储液罐,具有第一进液端和第二排液端,储液罐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第一进液端连接第一排液端;第一阀门,位于第一排液端与第一进液端之间,第一阀门连接第一排液端与第一进液端;通气阀,与储液罐连接,通气阀能够连通外界空气与储液罐;第二阀门,与第二排液端连接;控制装置,与液位传感器电连接,控制装置与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通气阀驱动连接;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排液装置,可以在不影响过滤器工作的前提下实现自动排液。

A drainag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化成分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排液装置。
技术介绍
在锂电池的负压化成过程中,电化学还原反应产生的气体没有完全排出,并在电池壁内残留,在通过负压将残留气泡排出的过程中,会带出挥发的电解液气雾,因此需要使用气液过滤器将含电解液的气雾转为液态并分离出来,并将气液过滤器中收集到的电解液排出;以往的负压化成过程,主要依靠生产线巡查人员手动开关阀门进行排液,排液工作受到限制。现有技术提出一种排液方法,生产线巡查人员启动排液按钮后,关闭储液罐与气液过滤器之间的阀门,打开通气阀与排液阀门,将电解液排出,然后关闭排液阀门,启动抽真空装置抽真空后,打开储液罐与气液过滤器之间的阀门;该方法依赖于人工观察储液罐是否满液;容易发生操作不及时导致电解液泄漏的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排液装置,能够不依赖人工,在保证真空度的前提下实现电解液的自动收集与排放。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排液装置,包括:过滤器,具有第一排液端;储液罐,具有第一进液端和第二排液端,储液罐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第一进液端连接第一排液端;第一阀门,位于第一排液端与第一进液端之间,第一阀门连接第一排液端与第一进液端;通气阀,与储液罐连接,通气阀能够连通外界空气与储液罐;第二阀门,与第二排液端连接;控制装置,与液位传感器电连接,控制装置与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通气阀驱动连接。进一步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以及通气阀均为气动阀门,控制装置能够控制气源向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通气阀供气。进一步地,排液装置还包括第一电磁阀组件和第二电磁阀组件,第一电磁阀组件和第二电磁阀组件,第一电磁阀组件和第二电磁阀组件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第一电磁阀组件与第一阀门连接,第二电磁阀组件与第二阀门及通气阀连接。进一步地,第一阀门包括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均与第一电磁阀组件连接;第二阀门包括第三进气口和第四进气口,第三进气口和第四进气口均与第二电磁阀组件连接;通气阀的进气端与第三进气口连接。进一步地,排液装置包括多个消音器,多个消音器安装在气源向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通气阀供气的供气线路上。应用本技术的排液装置,可以在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满液时,控制装置关闭第一阀门,然后打开通气阀与第二阀门,将储液罐内部的液体排空,然后关闭第二阀门与通气阀,打开第一阀门,继续收集电解液,整个排液过程自动完成,无需人工干预,由于排液过程中,第一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在不使用抽真空装置前提下保证了过滤器主体内的真空度,过滤器主体仍可持续过滤收集电解液,避免了储液罐在排液中因储液罐腔体内压强与大气压持平造成对工作中的过滤器主体及过滤器主体延伸的真空度管道压强干扰。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地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排液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排液装置的气动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排液过程的流程图;上述附图包含以下附图标记: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参照图1,一种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器1,具有第一排液端;储液罐4,具有第一进液端和第二排液端,储液罐4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41,第一进液端连接第一排液端;第一阀门2,位于第一排液端与第一进液端之间,第一阀门2连接第一排液端与第一进液端;通气阀3,与储液罐4连接,通气阀3能够连通外界空气与储液罐4;第二阀门5,与第二排液端连接;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与液位传感器41电连接,控制装置与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5和通气阀3驱动连接。应用本技术的排液装置,可以在液位传感器41检测到满液时,控制装置关闭第一阀门2,然后打开通气阀3与第二阀门5,将储液罐4内部的液体排空,然后关闭第二阀门5与通气阀3,打开第一阀门2,继续收集电解液,整个排液过程自动完成,无需人工干预,由于排液过程中,第一阀门2处于关闭状态,在不使用抽真空装置前提下保证了过滤器主体内的真空度,过滤器1仍可持续过滤收集电解液,避免了储液罐4在排液中因储液罐腔体内压强与大气压持平造成对工作中的过滤器1及过滤器1延伸的真空度管道压强干扰。其中,控制装置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5与通气阀3的打开与关闭,例如采用电磁阀来充当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5与通气阀3,并将控制装置与三个阀门电连接;也可以选用气动阀或液压阀充当三个阀门,使用控制装置对气压源或液压源进行选择性开关,来达到控制三个阀门开关的目的。具体地,控制装置可以选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如图2所示,由于电解液具有强腐蚀性,容易腐蚀阀体从而泄漏,因此需要保证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5与通气阀3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与密封性能,因此可以选择使用气动阀充当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5与通气阀3,并控制气源8向三个阀门供气用以开关三个阀门。具体地,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5均为国标GB中规定的标准气动式球阀,其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为了保证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5的密封性与耐腐蚀性,可以选用PTFE聚四氟乙烯树脂等耐化学腐蚀类材料来制作第一阀门2与第二阀门5中的O形圈。如图2所示,排液装置还包括第一电磁阀组件71和第二电磁阀组件72,第一电磁阀组件71和第二电磁阀组件72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第一电磁阀组件71与第一阀门2连接,第二电磁阀组件72与第二阀门5及通气阀3连接。如图2所示,第一进气口21和第二进气口22,第一进气口21和第二进气口22均与第一电磁阀组件71连接;第二阀门5包括第三进气口51和第四进气口52,第三进气口51和第四进气口52均与第二电磁阀组件72连接;通气阀3的进气端与第三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过滤器(1),具有第一排液端;/n储液罐(4),具有第一进液端和第二排液端,所述储液罐(4)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41),所述第一进液端连接所述第一排液端;/n第一阀门(2),位于所述第一排液端与所述第一进液端之间,所述第一阀门(2)连接所述第一排液端与所述第一进液端;/n通气阀(3),与所述储液罐(4)连接,所述通气阀(3)能够连通外界空气与所述储液罐(4);/n第二阀门(5),与所述第二排液端连接;/n控制装置,与所述液位传感器(41)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阀门(2)、所述第二阀门(5)和所述通气阀(3)驱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过滤器(1),具有第一排液端;
储液罐(4),具有第一进液端和第二排液端,所述储液罐(4)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41),所述第一进液端连接所述第一排液端;
第一阀门(2),位于所述第一排液端与所述第一进液端之间,所述第一阀门(2)连接所述第一排液端与所述第一进液端;
通气阀(3),与所述储液罐(4)连接,所述通气阀(3)能够连通外界空气与所述储液罐(4);
第二阀门(5),与所述第二排液端连接;
控制装置,与所述液位传感器(41)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阀门(2)、所述第二阀门(5)和所述通气阀(3)驱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2)、所述第二阀门(5)以及所述通气阀(3)均为气动阀门,所述控制装置能够控制气源(8)向所述第一阀门(2)、所述第二阀门(5)和所述通气阀(3)供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立国周理廖文杰肖俊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泰坦新动力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