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开合式可堵管气切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3209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开合式可堵管气切套管,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下端通过连接头连接有管体,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固定板,且所述固定板的下端抵触在所述壳体的上端,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六角限位槽,所述六角限位槽内安装有六个第一限位杆,六个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上端均固定有旋试铁片,且六个所述旋试铁片的一端相互抵触,六个所述旋试铁片的上端均固定有第二限位杆,所述固定板的上端扣接有安装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解决了不方便根据需要调节堵管通气孔大小的问题,还解决了不方便调节固定带的问题,提高了操作的灵活性,避免出现需要借助外来材料进行操作的情况发生,保证了堵管操作的安全性,方便操作,使用简单。

A kind of gas cutting casing with rotary opening and closing ty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开合式可堵管气切套管
本技术涉及临床气管切开和患者气管堵管
,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开合式可堵管气切套管。
技术介绍
气管切开术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和硅胶套管,是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常见手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金属气切套管在患者试堵管中没有合适的堵管工具,目前,现有的堵管工具大部分使用的20ml注射器的橡皮塞和3M胶布,橡皮塞的大小和内芯的大小不一,密封不严,而且现有的堵管气切套管需要调节堵管通气口大小的时候,需要利用外来材料进行操作,此举,不仅不利于操作,而且无法保证安全性,同时,还很容易产生压疮,加重使用者的病情,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旋转开合式可堵管气切套管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旋转开合式可堵管气切套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旋转开合式可堵管气切套管,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下端通过连接头连接有管体,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固定板,且所述固定板的下端抵触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开合式可堵管气切套管,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下端通过连接头连接有管体(8),所述壳体(1)的上端设有固定板(13),且所述固定板(13)的下端抵触在所述壳体(1)的上端,所述固定板(13)上设有六角限位槽(12),所述六角限位槽(12)内安装有六个第一限位杆(14),六个所述第一限位杆(14)的上端均固定有旋试铁片(3),且六个所述旋试铁片(3)的一端相互抵触,六个所述旋试铁片(3)的上端均固定有第二限位杆(9),所述固定板(13)的上端扣接有安装框(4),且所述安装框(4)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上端,所述安装框(4)的上端分别设有六个与所述第二限位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开合式可堵管气切套管,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下端通过连接头连接有管体(8),所述壳体(1)的上端设有固定板(13),且所述固定板(13)的下端抵触在所述壳体(1)的上端,所述固定板(13)上设有六角限位槽(12),所述六角限位槽(12)内安装有六个第一限位杆(14),六个所述第一限位杆(14)的上端均固定有旋试铁片(3),且六个所述旋试铁片(3)的一端相互抵触,六个所述旋试铁片(3)的上端均固定有第二限位杆(9),所述固定板(13)的上端扣接有安装框(4),且所述安装框(4)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上端,所述安装框(4)的上端分别设有六个与所述第二限位杆(9)对应的第二开口(15),且六个所述第二限位杆(9)的上端分别延伸至六个所述第二开口(15)内,所述安装框(4)的中部设有第三开口(16),且所述第三开口(16)和六个所述旋试铁片(3)的相互抵触区域对应,所述第三开口(16)的侧壁上安装有安装管(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贡维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技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