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腔单囊单双肺通气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248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腔单囊单双肺通气导管,其包括导管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导管体尾端的导管呼吸连接头,在所述导管体的头部设置导管侧边通气部以及与所述导管侧边通气部适配的导管囊体,所述导管侧边通气部与导管体内的腔体相连通,且所述导管侧边通气部位于导管体弧形头端的内侧;导管囊体位于导管体的头部,且所述导管囊体在导管体的头部包裹除导管侧边通气部外的相应外壁;导管囊体的长度方向与导管体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导管囊体的长度大于导管侧边通气部的长度,且导管侧边通气部位于导管囊体的两端间,导管囊体的下缘位于导管侧边通气部与导管体端部孔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提供单肺及双肺通气时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使用方便。

Single lumen, single capsule, single lung ventilation cath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腔单囊单双肺通气导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管导管,尤其是一种单腔单囊单双肺通气导管,属于气管导管的

技术介绍
胸腔手术中,为了腾出足够的手术空间,需要使手术侧肺暂停呼吸而使得手术侧肺塌陷,同时,使非手术侧肺进行单肺通气,以满足手术中对氧供需求。在肺部操作完成后,需要临时对手术侧肺通气,检测手术侧肺切缘的密闭性,避免直接关闭胸壁后,手术侧肺切缘漏气导致的气胸等并发症。手术结束后,又需进行双肺通气,使手术时塌陷的手术侧肺重新膨胀,达到呼吸交换气体的目的。目前,实施单肺通气时,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方法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理气道。双腔支气管导管有以下弊端:1)、双腔支气管导管受人体的气管内径的限制,导致单个管腔的直径较小,单肺通气时,尤其在哮喘及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时,气道压力较高,可能造成非手术侧肺的损伤。在伴有肺大泡患者时,容易导致肺大泡破裂,发生气胸;2)、双腔支气管导管由于设置了两个通气管腔,加上导管管壁的影响,双腔支气管导管整体外径较粗,插管时对声门咽喉的损伤较大,并发症较多,最常见的是术后咽喉疼痛和声音嘶哑,甚至导致杓状软骨脱位;3)、双腔支气管导管受人体的气管内径的限制,由于小儿受声门的内径限制导致单个管腔的直径较小,无法生产出较细的能适应儿童使用的产品,限制了其在小儿群体中的应用。目前的双腔支气管导管,最小也只能在10岁以上的儿童使用;4)、双腔支气管导管受人体的气管内径的限制,导致单个管腔的直径较小,不利于吸痰操作。在某些肺功能较差,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术后不能恢复自主呼吸,需要行机械呼吸支持的患者,手术结束时,需要拔出双腔支气管导管,重新插入单腔气管导管,便于呼吸支持期间呼吸管理及吸痰操作。增加了麻醉医生的工作量,同时,增加患者插管导致的相关不良反应,在某些插管条件较差的患者,甚至因插管失败导致缺氧、心跳骤停、甚至死亡的情况。支气管堵塞器配合单腔气管导管是双腔支气管导管之外最常见的单肺通气与管理气道方法,在术后需要保留气管导管呼吸支持时无需换管,拔出支气管堵塞器即可,但其也有诸多缺陷:1)、支气管堵塞器置入定位比较困难,需要视频工具加以协助,也就是说,需要同时对视频工具及支气管堵塞器进行操作,操作较为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麻醉医师才能顺利实施;2)、支气管堵塞器定位时,需要同步将视频工具及支气管堵塞器置入配合使用的单腔气管导管,决定单腔气管导管管腔不能小于5.5mm,也就是说,支气管堵塞器只能用于6岁以上患者,6岁以下小儿难以使用;3)、使用时,支气管堵塞器用于堵塞手术侧肺支气管管口,需要排出手术侧肺内气体时较为困难;无法对手术侧肺进行吸痰操作;需要对手术侧肺膨胀时,需要将支气管堵塞器气囊内气体排出,经过单腔管对手术侧肺膨胀,会导致手术侧肺支气管内血液或分泌物流入主气管内,导致非手术侧肺及主气管的污染;4)、支气管堵塞器的球囊不易固定,肺隔离效果不稳定,手术中容易移位导致肺隔离效果较差,高压低容量球囊易致黏膜损伤;5)、若术后不能拔管,需要呼吸支持,配合使用的单腔气管导管需使用声门下吸痰气管导管,其成本明显增加;6)、支气管堵塞器制作工艺难度较大,价格昂贵,是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数倍,给患者较重经济负担。目前,当小儿童缺乏有效的单肺呼吸管理工具时,常使用单腔气管导管插入非手术侧来实施单肺通气,当然,单腔气管导管也可以用在小儿外的群体,但使用单腔气管导管其缺点十分显著:1)、单腔气管导管需要置入非手术侧支气管,导致手术侧肺支气管口基本被堵塞,手术侧肺内气体排出较为困难,不利于手术侧肺瘪陷,不利于为手术提供充足操作空间;2)、手术中或手术结束时需要对手术侧肺膨胀时,需要将单腔气管导管后退少许,将单腔气管导管头端开口退至主气管内,以在双肺通气下完成手术侧肺的膨胀。小儿气道本身较短,退管操作容易导致气管导管脱出气道,可能发生紧急侧卧位气管插管,导致缺氧,甚至心跳骤停、甚至死亡;3)、手术中需要对手术侧肺临时膨胀时,需要将单腔气管导管后退少许,将单腔气管导管头端开口退至主气管内在双肺通气下完成,之后需要重新将单腔气管导管头端重新置入非手术侧置管内。该操作为定位操作,深度需较为精确,常需数次才能完成,由此,可导致支气管开口处粘膜损伤、出血、甚至引起支气管痉挛;4)、手术侧肺出血及粘液积聚在单腔气管导管气囊上方,缺乏有效的吸引方法,容易因血块或粘液堵塞手术侧支气管开口导致肺不张,或因血液或粘液流入非手术侧支气管及主气管,导致非手术侧肺及主气管污染。总之,临床上缺乏一种简单有效,安全实用,在手术中能有效对手术侧肺排气、膨胀,在手术结束需要保留呼吸支持时无需拔管插管操作的单肺通气管理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单腔单囊单双肺通气导管,其结构紧凑,在手术中能有效对手术侧肺进行排气与膨胀的管理操作,继而能实现双肺通气的目的,提高双肺通气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操作使用方便。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单腔单囊单双肺通气导管,包括导管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导管体尾端的导管呼吸连接头,在所述导管体的头端端部具有导管体端部孔,所述导管体端部孔通过导管体能与导管呼吸连接头连通;在所述导管体的头部设置导管侧边通气部以及与所述导管侧边通气部适配的导管囊体,所述导管侧边通气部与导管体内的腔体相连通,且所述导管侧边通气部位于导管体弧形头端的内侧;导管囊体位于导管体的头部,且所述导管囊体在导管体的头部包裹除导管侧边通气部外的相应外壁;导管囊体的长度方向与导管体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导管囊体的长度大于导管侧边通气部的长度,且导管侧边通气部位于导管囊体的两端间,导管囊体的下缘位于导管侧边通气部与导管体端部孔间;在所述导管体上设置用于撑开口腔的牙垫机构,所述牙垫机构能锁定在导管体上;解除所述牙垫机构与导管体的锁定状态时,导管体与牙垫机构能相对运动。所述导管侧边通气部包括一个或多个侧边通气孔,所述侧边通气孔贯通导管体相应的侧壁;还包括能对导管囊体进行充放气的囊体充放气连管以及与所述囊体充放气连管适配连接的充放气密封阀;所述导管体端部孔在导管体的头端端部呈斜锲状或平口状。所述导管体端部孔在导管体的头端端部呈斜锲状时,由导管体端部孔形成的斜面与导管侧边通气部位于导管体的同一侧;导管体端部孔在导管体的头端端部呈平口状时,在导管体的头端设置头端排气孔,所述头端排气孔贯通导管体的管壁,头端排气孔位于导管囊体的下缘与导管体端部孔间,且头端排气孔与导管侧边通气部位于导管体的同一侧。所述导管呼吸连接头包括能与导管体的尾端适配连接的接头导管连管以及用于与呼吸机/麻醉机适配连接的接头连接套管,导管体的尾端能套在接头导管连管上,接头连接套管能套在接头导管连管上,接头连接套管通过接头导管连管能与导管体连通,且接头连接套管能与接头导管连管以及导管体相对转动。所述接头导管连管上设置接头导管连管凸环,在接头连接套管的管壁内设置允许接头导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腔单囊单双肺通气导管,包括导管体(1)以及设置于所述导管体(1)尾端的导管呼吸连接头,在所述导管体(1)的头端端部具有导管体端部孔(54),所述导管体端部孔(54)通过导管体(1)能与导管呼吸连接头连通;其特征是:/n在所述导管体(1)的头部设置导管侧边通气部以及与所述导管侧边通气部适配的导管囊体(2),所述导管侧边通气部与导管体(1)内的腔体相连通,且所述导管侧边通气部位于导管体(1)弧形头端的内侧;/n导管囊体(2)位于导管体(1)的头部,且所述导管囊体(2)在导管体(1)的头部包裹除导管侧边通气部外的相应外壁;导管囊体(2)的长度方向与导管体(1)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导管囊体(2)的长度大于导管侧边通气部的长度,且导管侧边通气部位于导管囊体(2)的两端间,导管囊体(2)的下缘位于导管侧边通气部与导管体端部孔(54)间;/n在所述导管体(1)上设置用于撑开口腔的牙垫机构,所述牙垫机构能锁定在导管体(1)上;解除所述牙垫机构与导管体(1)的锁定状态时,导管体(1)与牙垫机构能相对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腔单囊单双肺通气导管,包括导管体(1)以及设置于所述导管体(1)尾端的导管呼吸连接头,在所述导管体(1)的头端端部具有导管体端部孔(54),所述导管体端部孔(54)通过导管体(1)能与导管呼吸连接头连通;其特征是:
在所述导管体(1)的头部设置导管侧边通气部以及与所述导管侧边通气部适配的导管囊体(2),所述导管侧边通气部与导管体(1)内的腔体相连通,且所述导管侧边通气部位于导管体(1)弧形头端的内侧;
导管囊体(2)位于导管体(1)的头部,且所述导管囊体(2)在导管体(1)的头部包裹除导管侧边通气部外的相应外壁;导管囊体(2)的长度方向与导管体(1)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导管囊体(2)的长度大于导管侧边通气部的长度,且导管侧边通气部位于导管囊体(2)的两端间,导管囊体(2)的下缘位于导管侧边通气部与导管体端部孔(54)间;
在所述导管体(1)上设置用于撑开口腔的牙垫机构,所述牙垫机构能锁定在导管体(1)上;解除所述牙垫机构与导管体(1)的锁定状态时,导管体(1)与牙垫机构能相对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腔单囊单双肺通气导管,其特征是:所述导管侧边通气部包括一个或多个侧边通气孔(3),所述侧边通气孔(3)贯通导管体(1)相应的侧壁;
还包括能对导管囊体(2)进行充放气的囊体充放气连管(5)以及与所述囊体充放气连管(5)适配连接的充放气密封阀(4);所述导管体端部孔(54)在导管体(1)的头端端部呈斜锲状或平口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腔单囊单双肺通气导管,其特征是:所述导管体端部孔(54)在导管体(1)的头端端部呈斜锲状时,由导管体端部孔(54)形成的斜面与导管侧边通气部位于导管体(1)的同一侧;
导管体端部孔(54)在导管体(1)的头端端部呈平口状时,在导管体(1)的头端设置头端排气孔(45),所述头端排气孔(45)贯通导管体(1)的管壁,头端排气孔(45)位于导管囊体(2)的下缘与导管体端部孔(54)间,且头端排气孔(45)与导管侧边通气部位于导管体(1)的同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腔单囊单双肺通气导管,其特征是:所述导管呼吸连接头包括能与导管体(1)的尾端适配连接的接头导管连管(13)以及用于与呼吸机/麻醉机适配连接的接头连接套管(7),导管体(1)的尾端能套在接头导管连管(13)上,接头连接套管(7)能套在接头导管连管(13)上,接头连接套管(7)通过接头导管连管(13)能与导管体(1)连通,且接头连接套管(7)能与接头导管连管(13)以及导管体(1)相对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腔单囊单双肺通气导管,其特征是:所述接头导管连管(13)上设置接头导管连管凸环(12),在接头连接套管(7)的管壁内设置允许接头导管连管(13)嵌置的接头连接套管槽(49);
接头连接套管(7)套在接头导管连管(13)上时,接头导管连管(13)嵌置在接头连接套管槽(49)内,且接头导管连管凸环(12)能嵌置在接头连接套管(7)内的接头连接套管定位槽(46)内,利用接头导管连管凸环(12)与接头连接套管定位槽(46)的配合,接头连接套管(7)能在接头导管连管(13)上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腔单囊单双肺通气导管,其特征是:所述牙垫机构包括能套在导管体(1)上的牙垫锁定连接套(19)以及能套在导管体(1)上且能与所述牙垫锁定连接套(19)适配连接的锁定调节连管(6),在所述锁定调节连管(6)上套设有用于牙齿咬合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文艳宋志高高宏黄东晓王雁娟姚敏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儿童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