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草药用炒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3121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草药用炒药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炒药筒,炒药筒顶部的左侧开设有进料口,炒药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速电机。该中草药用炒药装置,通过进料口将药材导入炒药筒的内部,然后通过控制器使电加热板和减速电机开始工作,使电动伸缩板伸缩,然后减速电机带动转杆转动,继而使搅拌杆炒药筒内部的药材进行搅拌,同时能够使炒药筒底部的药材通过输送叶片,使得炒药筒底部与上部的药材都能充分的均匀受热,使得药材在炒制过程中可充分搅拌、受热均匀,保证炒制后的中药产品质量,同时通过抽风机将炒药筒内炒药产生的湿度排出炒药筒外,从而提高药材炒干的效率。

A device for stir frying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草药用炒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中药成药制造
,具体为一种中草药用炒药装置。
技术介绍
炒药装置是根据制药和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和需要,研制的一种新型设备,具有高效率、高质量、实用性强、机械性能稳定、安全、噪声低、耗电省、结构简单等特点,外型美观保温性能好,用控制按钮完成正、反转,达到操作简单等特点,炒药机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保健品厂、饮料厂、医院和食品等行业,用于各种不同规格和性质的中药材的炒类加工,如麦炒、砂炒、醋炒、清炒、土炒、闷炒、密灸、烘干和果品的炒制,炒制的物品色泽新鲜、均匀、是炒制加工的理想设备。但现有的炒药装置的炒药搅拌件均只是简单设置,只能满足少量药材的翻动和搅拌,当药材很多时无法充分搅拌炒药筒内的药材且搅拌效果差,无法快速将药材炒透,使得药材不能均匀受热导致药材的性能与功效不能完全发挥而成为次品,导致炒药装置的工作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草药用炒药装置,解决了以上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草药用炒药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炒药筒(2),所述炒药筒(2)顶部的左侧开设有进料口(3),所述炒药筒(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速电机(5),所述减速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6),所述炒药筒(2)内腔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壳体(7),所述壳体(7)的顶部为开口状,所述转杆(6)的底部贯穿炒药筒(2)的顶部,且延伸至壳体(7)的内部,所述转杆(6)的底部通过轴承与壳体(7)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炒药筒(2)的内侧设置有电加热板(8),所述转杆(6)的外表面等距离固定连接有横杆(9),所述横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草药用炒药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炒药筒(2),所述炒药筒(2)顶部的左侧开设有进料口(3),所述炒药筒(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速电机(5),所述减速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6),所述炒药筒(2)内腔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壳体(7),所述壳体(7)的顶部为开口状,所述转杆(6)的底部贯穿炒药筒(2)的顶部,且延伸至壳体(7)的内部,所述转杆(6)的底部通过轴承与壳体(7)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炒药筒(2)的内侧设置有电加热板(8),所述转杆(6)的外表面等距离固定连接有横杆(9),所述横杆(9)位于炒药筒(2)的内部,所述横杆(9)的底部等距离固定连接有搅拌杆(10),所述搅拌杆(10)的两侧均设置有凸块(11),所述转杆(6)的外表面套接有输送叶片(12),所述输送叶片(12)的顶部位于壳体(7)的外部,所述壳体(7)外表面的下方均等距离开设有方形孔洞(13),所述壳体(7)的外表面套接有倒料板(14),所述倒料板(14)的外表面与炒药筒(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倒料板(14)位于方形孔洞(13)的下方,所述方形孔洞(13)的内侧设置有电动伸缩板(17),所述电动伸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立华
申请(专利权)人:永州市永靛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